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徽州“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活力

时间:2011-06-1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徽州“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活力

32岁的徽州木雕艺术家朱泓眼下正忙着为销往北美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打样。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位享誉业内的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着手开发的新产品还包括与ipad合作制作电脑竹雕外壳、为迪士尼光盘制作木雕盒。 www.Artworld.cn

“从二十年前背着手雕笔筒到处摆摊叫卖,到现在创办起拥有150多名员工的文化企业,在全国设立800多个高端销售点,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阿拉伯、希腊等国,徽州木雕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传承人手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朱泓说。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朱泓与哥哥共同创办的这家位于黄山市徽州区的企业里,一边是50多位手艺师傅负责产品设计和个性化手工制作;另一边是百余工人忙碌在电脑控制的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价位相对低廉的旅游产品。在一年30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中,两者一般分别占到三成和七成。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朱泓介绍说,手工艺品每一件都不相同,有的作品一件就需要手艺人几年时间。机器生产带来的收益为传承人的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徽州文化是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以宗族、徽商、理学为三大支撑。2008年1月2日,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第一个跨皖赣两省开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负责保护区建设的文化工作者常常组织朱泓这样的非遗传承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种展览,推介徽州艺术品。同时在这些企业里投入资金设立传袭基地、传承人工作室,扶持和鼓励古老艺术不断探索创新。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还会获得50万人民币的奖励。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徽州区不远的歙县,“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模式也在创新。一个名为“行知”的学校创办起国家示范专业――“非遗职业教育”,中央财政为此提供了一千万元扶持资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从绘画、写字,到古典文化知识研修,到实训,许多全国、全省知名的大师都会定期前来授课。第一批50多名学生经过三年的正规学习后,已全部实现就业。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古老艺术的传承已告别单纯的手艺‘传帮带’,迈向更成熟的阶段。”校长于日锦说。

中国星翁艺苑

据介绍,文化工作者还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扶持建设传习基地、专题博物馆、传习所;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优化保护环境;推介保护区非遗项目开展文化交流;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研究,举办高峰论坛、研讨会,整理出版理论成果。2010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项目入选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化部不久前批准实施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今后,这个保护区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区域协调,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进建设。同时,建立监测评估机制,省、市保护工作机构办公室定期对规划项目实施情况、资源保护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收益情况等进行监测督察。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徽墨的造型、颜色和市场销售方式上创新。企业从最初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年销售额千万元的规模。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的这个周末,55岁的周美洪忙着接待几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我希望推动文房四宝走进千家万户,让娃们都能喜爱上我们古老的技艺。”他说。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徽州“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活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