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如何买画。作者在书里还是给初入门者提供了一些切实的“秘诀”。如在你第一次出手之前,得先看过一千件作品再说,从第二件开始,每买一件还得再看五百件等等。原来以为,只有中国人买画讲究口彩甚至迷信,譬如买上山虎不买下山虎,买梅花不买倒梅(“倒霉”谐音)等等。其实,老外买画同样有许多道道,规矩甚至比我们还要多。比如:迷人女子或儿童的肖像要比老妇或丑男值钱;明亮的色彩优于黯淡的色彩;横幅优于直幅;裸体优于衣冠楚楚;裸女优于裸男;肖像画优于风景画;宁静无波的水会加分(如莫奈的《睡莲》),波涛汹涌的水会扣分,沉船的行情甚至更糟。佳士得当代艺术部门的专家郭维认为,最好到最难卖的油画颜色依次为红、白、蓝、黄、绿、黑。只是对沃霍来说,绿色的排名会在前面,因为那是钞票的颜色。纽约独立画商大卫·纳许还提供另一条更明确的原则:母牛的画绝不会卖出高价。一点可能都没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书里的一些专业术语,“水晶灯先生”、“未干艺术品”、“原赋效应”等等,也很能满足人们的求知好奇。更让人兴味盎然的是,每个章节前摘引的一两段语录,经常是幽默精辟。例如:“拍卖是奴隶市场、交易所、剧院及妓院的诡异组合。在这种结合投机买卖、猜疑算计以及夺宝游戏的稀有娱乐中,一个孤立的社会阶级上演着高度结构化的仪式,消费行为及上流社会的规范在众目睽睽下被大肆操弄。”(140页)“艺术品价格是由真实或营造出来的稀有性以及纯粹而无理性的欲望所决定的,而没有任何事情比欲望更容易操控……所谓的公平价格就是一位藏家在受到引诱之下肯出的最高价钱。”(220页)我最喜欢劳勃·休斯的一句话:“艺评人就好比妓院里的钢琴师一样你没法控制楼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于贪欲横流的艺术市场,说得真是对极。 www.Artworld.cn
就在撰写此文前不久,笔者来往香港、北京两地,参观声势浩大的香港艺博会,看佳士得预展和苏富比的梅云堂藏张大千专场,以及北京保利、匡时的拍卖活动。一路感受到热情高涨的艺术品行情,高烧不退。西方资本大举进入亚洲市场,与国内“土鳖”、“大款”们(这可是行家对他们又爱又恨的昵称,毫无贬低之意。)共襄“盛举”,龙蛇共舞。香港的博览会有声有色,高古轩、白立方等名牌画廊悉数进场,并带来诸如赫斯特、翠西·艾敏等大牌画家的作品。而拍卖会上,张大千、吴冠中专场的破亿行情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令人亢奋。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谁知道呢?在回沪的航机杂志上读到,去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俨然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大国,总成交五百七十三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球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www.Artworld.cn 西方著名艺术记者苏仁·梅利奇安(Souren Melikian)指出:我们的时代面临一个极大的矛盾:艺术品市场正在飞快成长,视觉文化却在萎缩。抽象观念凌驾于可见的实体之上。艺术家的名字愈显重要,而它们所连带的艺术品则恰恰相反。前几天,陪同七十八岁的佳士得原中国书画部主管、资深鉴赏家黄君实去拜访八十五岁的书坛耆宿章汝奭,两位老辈鉴家相互感叹,收藏鉴赏的最好时代已经过去。艺术品市场铜臭熏天,许多投资客买下书画作品,包装都没有打开,根本不看一眼,就被送往下一场拍卖高价沽出,为此还颇洋洋自得。 copyright Artworld.cn “都是关于钱,他们不爱艺术。”记得电影《摇摆画廊》(Boogie Woogie)里那个拥有蒙德里安作品的年迈老头,面对接踵而至的画廊老板,发出如此哀叹,最后与画一起葬身火海。在这部去年上映的片子里,不但可以让人看到赫斯特的作品,而且故事情节多有影射,超级画廊高古轩、白立方,沙奇,甚至还有女艺术家翠西·艾敏等人的影子,虚伪狡诈,疯狂贪婪,人欲横流。也许当代艺术的一切,就像影片里面野心藏家鲍勃送给美少女佩吉的那个“畸胎瘤”雕塑,一样的怪诞不经,寓意复杂。据鲍勃说,那个原本在佩吉体内的怪物,同样也是请达明·赫斯特亲手复制的呢。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用经济学的原理来揭秘当代艺术品动辄天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