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拿什么来评定一个绘画学生的学识等级高低?是他的论文本身,还是他3年创作期间的实践?如果仅是一篇论文,那么写《红楼梦》的曹雪芹肯定进不了评估体系,也评不上副教授,而红学家却可以。”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6月29日,一场关乎艺术学与美术学科发展的论坛——全国高校美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毛建波一番“《红楼梦》与红学”的比喻,成了这次论坛上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自从今年2月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美术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后,两者如何关联与发展,已成为各大高校持续关注的话题。虽然艺术学在综合类大学和美术专业院校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但与会专家认为,艺术学不该再被边缘化,应发挥其自身图像视觉的魅力,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国高校美术教育战略联盟的动议,它将推动联盟成员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 copyright Artworld.cn 升级: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艺考热,艺术热,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如今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艺术学院,此次参与论坛研讨的40余所高校中,除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美术专业院校外,还包括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综合类院校。“就连中医药大学也有艺术专业,这是大势所趋。”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林木认为,虽然大学里的美术老师很多,但真正从事美术教育的人很少,“只有好的美术教育家才能培养出好的美术家,美术教育仍然缺乏科学性。” www.Artworld.cn “边缘化”、“尴尬”,是艺术学在综合类大学学科发展中的现实处境,但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认为,文科具有战略性与长期性的特点,能够真正引导综合类大学学科的发展。而当今大学的第四功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需艺术学来担当与引领。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认为,此次艺术学的升级,与艺术学在世界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产业、数码时代、视觉影像的发展有关,它与生产力发展紧密。而“升级”对于不同性质的大学,所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对于综合类大学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学科有关,而对于专业院校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大学。”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实践:发挥图像文献的功能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美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引导其他学科的发展,博物馆建设是整个学校人文内涵建设的重要载体。”近五六年,在对艺术学科的布局中,浙江大学启动了多个视觉艺术类研究项目。比如一个国际标准的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学校还在文物局的支持下,建立了文物保护区域创作联盟,此外,《宋画全集》的整理、敦煌壁画研究数据库的保存与记录,关注了人们身边日渐消失的文化和历史印记。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字和文献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已日渐显尽,然而图像文献的功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它对人才培养有整合性地推动,能更好地引进现代文化教育,参与社会建设,培养公民精神。”罗卫东说,美术与图像的魅力,能够改进现代大学教育的品质,使其摆脱“边缘化”的命运。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艺术学需要突破非文本视觉资源的不足,而美术史作为美术学科重要的一部分,也应当成为一段可观可品的知识养分。提及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创作三者的关系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包林觉得,一说到美术史,学生的脑子里就充满了文本经验。“美术史不仅是知识性的,这些百度都能搜到。它应把思想、路径与情感血肉相结合,是一种可观看品鉴的美术史。” 中国星翁艺苑 问题:学科评估更需反映人的经验 copyright Artworld.cn 美术作品的创作成果,是美术学科的核心部分。如何在评价体系中恰当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是美术学科升级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认为,以往美术作品的评价普遍采用展事、奖项作为基本级层逻辑,割掉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书画生活”在作者、作品、传播方面的文化表现。而毛建波所提出的“《红楼梦》与红学”的比喻则反映出当下美术学科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瓶颈。“定量评估的‘客观性’更适合工科学生,定性评估才是根据人的经验所形成的评价判断。” www.Artworld.cn “美术学发展应是术与学并重,绘画和绘画理论、艺术理论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红楼梦》与红学的关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认为,当下的绘画实践中,“文盲式”的画家普遍存在,文化素养不够,只停留在技能技巧中,只是以一个画家的“面貌”存在,“划时代的大师,一定是术与学并重的。”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包林看来,当下学生的美术创作,依然延续了一个世纪以来的惯性教育——为社会服务。它所呈现出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工具理性,是一种迎合市场的现实主义。他提出,美术学科教育应是“超市型教育”,而非一味的“作坊式教育”。 www.Artworld.cn “学生没有选择权,只能按一种风格走,实验性被湮没,这种‘作坊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风格清晰,可能水平仅次于我,但成长本就是不确定的,恰是这种未设,学生才可以得到判断、品鉴、选择的能力,才有自我塑造的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美术批评:个人观看胜过于集体观看 华艺美术世界网 包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华艺美术世界网 我认为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批评,不该是独立的学科,我觉得批评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史当中的中间状态。如果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如果说美术的创作是一条轨道的话,这条轨道走得很快,另外还有一个轨道是美术史,两个轨道,一个快一点,一个慢一点,一个是两条轨道中间的砧木,一个最具有延展性,最自由,也是最不确定的中间领域。从批评的主体来看,我觉得它不应该是有专利的,也不该是哪个专业的,每个人都是批评家,但是不一定是艺术家,或者更不可能是艺术史家。我还是相信个人的观看胜过于集体的观看,个人的判断要胜过集体的判断,因为集体的判断最后会出来话语大权,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现实。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我想总结一下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批评三者的关系。我认为美术史是靠图像和文字说话的,可以自成一体。创作是靠作品说话的,批评应该是一种社会权利,每个公众的权利,公众的影响力。如果按照福柯或者巴特这么一个理论符号分三种,一种实物符号的存在就是我们的作品。图像符号的存在,这是我们美术史家往往按图说话的依据。还有就是话语的存在。只有三者的相互存在,相互转换,才可以成为公众事件,任何一个公众事件中,三个要求缺一不可,三者的互动不应该少,而且它的权利不是属于哪一个人,是属于大家的。 www.Artworld.cn
综合类大学:创造艺术与科学交叉平台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黄宗贤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四川大学,我觉得我们的硕士生、博士生很幸福,他们除了艺术的训练以外,可以在整个校园里面,从哲学、历史学、文学各个学院里面吸取养料,这是他们艺术学院的天然条件。艺术在综合性大学,没有那么单薄,反而我们要占一些便宜,它对于我们搭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的平台,非常有优势。在四川大学应该建立一个平台,就是艺术与科学交叉平台,这个平台是引领四川大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并且还需建立一个载体,就是艺术与科学大组。综合大学目前开设艺术学院有它的问题,问题就是管理上的一刀切,用共性来取代个性,但是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只要达到共识以后,这个问题就是技术层面问题,最重要的是作为综合大学中的艺术学科、学院,我们自身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这就是人才培养与艺术研究,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技术训练与思维培养的关系。综合大学跟专业大学有一个区别,跟师范大学也有一个区别,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平衡,就是学术研究与人的培养,理论研究与教学、艺术实践的培养,创造思维和观念的培养之间的关系。这两点我们至少要达到一种平衡。我相信未来在中国的美术格局里面,综合大学在综合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会越来越明显。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学科评估:强化视觉图像非文本呈现方式 华艺美术世界网 毛建波 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 华艺美术世界网 我们通常在评估标准里,把教育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这些放到学术评价里面去,用客观的数据对学术进行完善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可能对工科比较合适。在文科,特别艺术学科里面,像这样一种完全数据性的东西就很难衡量,所以我们更多偏重于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多取决于人的经验,特别利用专业集体的一种集体智慧形成价值判断来进行评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这个评估体系文本里面,我们希望强化视觉图像的非文本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并不以论文、论著为唯一的一种指标,而强调文本与图像、艺术的非文本表现方式、量化与视界、艺术的非量化评价方式,逻辑与感悟、艺术的非逻辑方式等等。所以根据原有的评估体系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等来说,我们又增加的一些指标,特别强调学术声誉影响的一种重要性,我们建立了美术学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就分成这样几块:一块学术队伍;一块教学与创作研究;一块是人才培养;一块是学术声誉,我们刚才说的四个指标。在学术队伍里面主要是两个二级指标,即教师情况、专家情况。前者更多是强调整个学校的教师,后者是突出人才情况。教师情况来说,除了通常观测点里面的专职教师,创作研究人员的总数,具有博士学位比例,我们还强调了出国访问,及交流学者占专业教授原创人员的比例,这个指标我们认为更能够呈现一些著名大学的学术高度。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让艺术学站上高地:美术学科发展论坛在杭州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