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众家评说“书风书峰”

时间:2011-12-15 来源:美术报 作者:佚名    人浏览
众家评说“书风书峰”

编者按:

中国星翁艺苑

“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以下简称“书风书峰”)是浙江美术馆主办的主题创作系列展,由浙江美术馆组织邀请刘江、沈定庵、萧耘春、马世晓、章祖安、林剑丹、卢乐群、金鉴才、骆恒光、朱关田、俞建华、王冬龄等12位年龄在65周岁以上,德高望重、艺术风格明显、有相当学术成就和代表性的浙江老一辈书法名家,以浙江历史上的文学名篇为创作内容,精心打造一批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书法艺术精品之作。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书坛瞩目、媒体翘首,社会反响强烈。目前,“书风书峰”展览已进入筹展后期,将于2011年12月28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至2012年2月7日)。书法界、学术界对“书风书峰”相当关注,寄予厚望。现整理部分专家、学者对展览的评论,以飨读者。 中国星翁艺苑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是一个很有书法史意义的展览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李一(《美术观察》主编,美术学博士,书法评论家):

www.Artworld.cn

浙江是书法重镇,可谓大家辈出。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浙江一直走在前面。凡研究近现代书法史者,都会把浙江书法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沙孟海、陆维钊等一代大师谢世之后的今天,浙江有哪些代表性的书家,浙江书法发展到今天,有哪些变化?目前的浙江代表性书家与沙孟海、陆维钊等老一辈书家相比有哪些不同,与全国其他地域相比有哪些特点?简言之,今日浙江书法的状况如何?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书风书峰”的举办,正是人们寻找答案的绝好机会。虽然展览还没有开幕,我们需要在开幕后仔细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很有书法史意义的展览,能策划举办这样的展览,是有时代高度和文化战略眼光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这是一个用书法凝聚力量的展览,把12位书家凝聚在一起,把万千观众凝聚在一起,展今日浙江书法,看今日浙江书法。通过“展”和“看”,显示文化的凝聚力。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书法,一地域有一地域之书法。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结束,浙江就率先围绕六中全会提出的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精神策划了这个展览,展示本地书法领军人物精品之作,展示书法的传承和发展脉略,可以说,这一举措又走在了前面。 华艺美术世界网

我为浙江书坛而感动 华艺美术世界网

兰干武(《书法报》主编,书法家):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我为浙江书坛而感动。我为舜威先生等同仁的敢作敢为而感动,为浙江美术馆的有胆有识而感动。当今社会,能站出来认真做实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他人做实事的人,有吗?多吗?很少的,不多的。胸襟不宽旷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大家都知道,书坛有些位置,自己在忙私活,把工作都交给聘用的人来做。谁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啊?所以啊,我为浙江美术馆同仁的举措而感动。

copyright Artworld.cn

浙江在书法界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的。浙江书坛通过“书风书峰”这个活动来梳理浙江书风的脉络,弘扬浙江书坛的学术精神,又走在了书坛的前面。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同我一样,为他们的行为所感动,并受到启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浙江书法名家的一场高手对决戏 www.Artworld.cn

王平(《美术报》副总编辑、美术博士、美术评论家):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让名家书写《兰亭序》这道命题作业是“书风书峰”的一个亮点。要求这些功成名就的书法家书写《兰亭序》,这样的命题作业,是别具心裁的。对所有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不管他喜不喜欢《兰亭序》,《兰亭序》都深刻印在了他们的心底。对于每个书法爱好者来说,都有着自己对《兰亭序》的理解和认识,显然,每个人对《兰亭序》的理解肯定不在一个层面上,就像同样一句话,不同阅历的人说出来,内涵也会不一样。让这12位书法家共同面对《兰亭序》,这是高手的高峰对决,肯定看点很多。

中国星翁艺苑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人心目中一个可望不可即的高峰,它是登山者眼中的珠穆朗玛峰,是数学家心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它历经岁月洗礼而弥足珍贵,而更显伟大。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超越《兰亭序》,而留下来的历代书家或临或写《兰亭序》的墨迹更是中国书法史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天的书法家要以《兰亭序》来做一件挂在公共展厅的作品,这无疑是个挑战,这无疑是个难题,因为这是跟经典对决,跟历史较劲。对于他们来说,临写《兰亭序》,面对的不是《兰亭序》这篇美文,而是王羲之创造的书法艺术高峰,以及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晋人风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兰亭序》这座书法高峰上,浙江的书法名家上演了一次高手对决戏,这注定本年度的浙江书坛是全国书法界乃至文化节眼光聚焦之地。好戏刚刚彩排成功,大幕马上就要向我们徐徐打开,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场好戏的开演。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对浙江模式或浙派风格的梳理与诠释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朱中原(《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艺术史学者、批评家):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浙江美术馆策划的“书风书峰展”,我认为就是对浙江模式或浙派风格的一种梳理与诠释,而不是打造。书风是不需要刻意打造的,也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但是,本来既有的内在书法审美风尚,却可以通过有力的学术展览与策划,更好地体现出来。 中国星翁艺苑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浙江人,总爱说一句话:浙江人最不缺的就是钱。这话当然没错。但是,我觉得还有一句话:浙江人最不缺的还有文化。有钱与有文化在中国人这里往往是一对矛盾。但我认为恰恰不是矛盾。有钱与有文化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从宋明一直到清代、民国、现当代,浙江的富商大贾、文化巨擘就代不乏人。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吓死你。当然,浙江书法也是如此。远的不说,就说建国以后的当代。浙江书法形成了一个以陆维钊、沙孟海为核心的庞大群体。如果从地域书风角度来说,我以为,浙江书法的地域风格是十分明显的。当然,在这种整体的书法风尚之下,浙江又形成了多个分支、多个流派、多个地域风尚,可以说,浙江书法是一种整体性、多元性、传承性、创造性的体现。

华艺美术世界网

浙江书风的典型就是既有师承与传承,又不雷同,不重复,多元,大气,包容,最关键的是这种书风有其内在的文化逻辑,有文化作支撑!很多人误以为浙江书风就是一种兰亭书风或兰亭情结。其实这是大大地误读!浙江书风恰恰不仅仅是兰亭情结,而是对碑与帖、篆隶与简牍、章草与砖铭、金石碑版与古文字的融会贯通,当然,还有中西融会。这是受“海派文化”多元性、包容性影响之结果。但中青年一辈可能要除外。中青年一辈尤其是青年一辈书家,大多靠展览起家,多为写字匠,缺少文化积淀,也没有地域文化情结,全国各地一盘棋一窝蜂,难有大气象。文化学养上不去,把王羲之写上一万遍十万遍也是白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重举“地域书风”的学术大旗,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但愿此种愿景能自浙江始。

copyright Artworld.cn

带给今日中国书法的一股和煦暖风

copyright Artworld.cn

黄君(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学者、书法评论家):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当代中国30年,书法艺术乘国运而迅速发展,渐次繁盛。年轻一代的书家群体在不断壮大。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当代书法必将有更大的发展。不过,在继续发展的文化策略之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当代书法的优势是笔墨技巧普遍提高,书法创作的形式感被强化,并呈迅速扩散之势。此中有一弊端,是书法家综合文化修养被严重忽略。为数不少的中青年书家,在热衷于展览,津津乐道于“视觉大餐”的时候,没有注意书法的韵味在消褪,文化内涵在锐减,我们的青年书家,甚至只知道抄录唐诗宋词,只知道无谓的摆弄技巧,却不问技巧之所自生发,书法精神之所由升华。载道写心的艺术灵魂渐渐变得苍白。这样的书法也许很 “漂亮”(这当然不坏!),但漂亮的背后找不到作者的身影,更谈不上精神的寄托和书家灵魂的栖息。我们深感,这种现状,可能会严重制约当代书法的长足发展,影响当代书法的历史地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书坛的共同努力,这其中,老一代书法家的教育引导和以身示范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美术馆组织这样的一批书家集体展览,可谓是浙江书坛带给今日中国书法的又一股和煦暖风。我相信,以这一批书家的综合修养,他们的作品,一定能在风格韵味以及书艺精神的层面,给时代以启示。我们有理由期待,浙江书坛的前辈们,将会引领年轻一代书家,重走会稽山阴的兰亭古道,去细细领略那目不暇接的美景,为当代书法寻觅那渐渐失落的灵魂。 中国星翁艺苑

“书风书峰” 撩我瞻望 copyright Artworld.cn

李廷华(文化学者、书法评论家): 华艺美术世界网

“书风·书峰”展览举办者的用意,试图通过12位老书家的集体展示表现当下的书艺高标,甚至也有对这些老书家所代表的书法时代进行学术总结的意味。这两个基本含义都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12位先生,都曾经举办过规模不一的个人展览,也都参加过高规格的大型展览,于展事堪谓“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处处悠然”;但这次不同,每人10多件作品,将全方位展示各人的书法技艺和文化修养,也将表达他们年过桑榆的人生感喟。这是集体亮相,也是各显身手,参展者都将以自己的精彩力作贡献。展览还要求每位老书家都有一件临摹、创作《兰亭》。老书家们都是从对传统的临习开始书法生涯,如今,他们中间最年轻者也比王羲之年长许多,而各人的艺术风格也远非“碑”“帖”可为藩篱,在事业的高峰状态,再做一次集体临习《兰亭》的功课,是对书法传统的深情回顾,而12人各个不同的书法状态,则将表现出半个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的多维信息。这是艺术的呈现,也将引申出学术话题。问渠成何意态,还是借用《世说新语》之良言:“顾长康自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茸其上,若云兴霞蔚’”。采芬芳于歧路,荟鼎鼐于一堂。“书风书峰”,撩我瞻望。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朴素、自然、单纯,回到书法本身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毛羽(《书法报》编辑部主任,书法家): 华艺美术世界网

展览已经开始多元化发展了。看多了各式各样的展览,特别是充斥仿古、做旧、拼贴,有着新异、炫目表象而实则千人一面,充满众声喧哗的热闹场景后,心底久久期待有一种朴素、自然、单纯,回到书法本身,能够看到书者人格和精神的展览。期盼之中,这样的展览终于出现,展览叫“书风书峰”。

www.Artworld.cn

书有个性易,确立风格难;博得时名易,成为时代高度难。因为历史太苛刻了。时间的长短或许并不重要,不是吗?不少年轻人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可时间又太重要了,少了阅历少了历练没有了自己慢慢的体悟便也没有了醇厚,而情怀与朴素尽在慢慢的日常之中。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技巧重要,无技巧便写不好字。而学养更重要,无传统中国文化的滋养,终是字匠。

copyright Artworld.cn

放慢脚步,反身回望,陶冶自己心性之道。感谢12位先生的启示。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众家评说“书风书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