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综合信息 >

公共艺术低劣,是谁之过?

时间:2011-12-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公共艺术低劣,是谁之过?

城市的生长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在快餐式的文化消费环境下,连建筑都带了那么点快餐的味道,拆迁每天都在发生,从废墟里拔地而起的栋栋高楼,急剧消失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快节奏的高压工作,造成的精神空虚与面对冰凉的钢筋水泥产生的审美疲劳,使得大众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艺术作为人们心灵的慰籍而进入众生视野,但是由于政绩工程、超赶进度、滥竽充数、管理缺失等问题,本来应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公共艺术品却走到了审美的对立面,变得粗制滥造,甚至成为视觉污染和侵略。虽然民众没有抗议,但是有识之士还是开始抱怨公共艺术品的低劣,尤其是圈内人士,甚至称其为“垃圾”。特别是国外的公共艺术已经具备成熟的百分比模式,不管是资金配置还是城市规划都比中国要成熟得多,尤其是公民权利意识的普及使得公民参与性很强,这与中国目前的公共艺术形成了明显的落差。 中国星翁艺苑

公共艺术的灵魂是公共性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什么是公共艺术?

www.Artworld.cn

这个定义目前还众口不一,多数人认为放置在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品就是公共艺术品。那么一般的艺术品挪个位置挪到公共空间,它的身份是否就发生转变?比如明年的中国西部国际双年展将在宁夏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沙坡头旅游区里展一部分雕塑和装置作品,这部分作品将永久性留在那里,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它们将变为公共艺术品,而且这些艺术家都将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环境量身定做,那么到底算不算公共艺术品? copyright Artworld.cn

新媒体艺术家邱志杰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最好先问问使用这些空间的老百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现有的方案他们喜欢不喜欢,他们准备怎么使用这些作品。缺少这样的民主程序,即使开发商或者政府主导的公共艺术建设幸运地找到了最好的艺术家来创作,作品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copyright Artworld.cn

美术理论家殷双喜则认为,公共艺术所追求的,主要不是艺术的效果而是社会的效果,要解决的主要不是美化环境,而是社会的问题,强调的不是个人的风格,而是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艺术家与观众之间,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共享的关系,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与态度。定点与持久是其特点,它必须考虑公众的接受与参与问题,而不应该成为艺术家对公众的“视觉专制”,艺术家要特别注意研究城市、社区、民众的历史与文化构成,寻求交流的可能性。公共性虽然要求通俗,但仍然注意创意、构思、制作的独特性与精致性,引导观众进入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

中国星翁艺苑

对比邱志杰和殷双喜的说法,在现实性上殷双喜的略胜一筹,因为邱志杰的定义过于理想化了,按照他的说法,其实中国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一是政府和艺术家不可能赋予民众这个权利,再一个,即使让公民参与意见,他们也不见得愿意参与,参与了以后意见不一致,又是一个问题。只能说目前“中国的公共艺术”是艺术品而不一定是合格的公共艺术品。要评判一个公共艺术品的好坏目前只能看作品本身是否优秀,是否与环境保持协调,就算降低到这个标准,中国的公共艺术品也少有精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缺失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公共艺术涉及到四方势力:出资人、艺术家、民众和理论家,好的公共艺术是这四方势力的平衡,就像四条腿的凳子,缺少任何一条都站不稳。但是这四方很难达成利益的一致,艺术家关注艺术水准,政府关注的是教化,观众需要的是赏心悦目、民主和社会尊重,理论家需要通过艺术家使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四方的协调和权力分割是比较难的,所以优秀的公共艺术非常难得,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公共性。

华艺美术世界网

虽然学界对公共性百般强调,但就目前来看,公众有被民主、被公共的嫌疑,在哪里建、建多大、出资多少、请谁建都取决于政府和商业集团,而怎样建则是艺术家说了算,公共艺术的话语权掌握在政府、商业集团和艺术家手里。很少有真正的公众参与艺术生产,虽然他们名义上享有批评的权利,但是这些批评的声音在多大程度上被重视和采纳则要看两个权力中心的意向了。2004年《北京城市雕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表示市民可在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意见板上发表意见和建议,这无疑是公众参与的一个机会,但是现阶段市民自主意识不足,真正能参与其中的也不多。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王中认为,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公共艺术的发生、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规划、企业投资和艺术家的闭门创造,社区居民和大众团体的参与度还十分弱小。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单论艺术作品的质量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一方面过分强调自我与个性,一方面不重视与观众交流,采取的艺术形式不能被观众理解。这使得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成为一种口号而被束之高阁,艺术家把作品当任务来做或当纯粹艺术品来做,都会失去预期的观众,甚至因为视觉侵犯和压迫而导致公众的反感。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那么艺术家应该如何取舍?是迎合观众还是坚持自我?雕塑家李象群认为公共艺术创作应该稍微超前于观众的理解和水平,而不是直白地告诉观众。公共艺术不应该像白话文,而应该像诗那样美。

copyright Artworld.cn

当然,这样的公共艺术品即使在公共性上有所缺失,但好在艺术性还在,不像有些低劣的公共艺术品只是商业资本和权力运作的产物,公共性与艺术性同时缺失,对公众来说确实是种视觉污染。 www.Artworld.cn

为何公共艺术会堕落成公害?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公共艺术的批评大多是否定的,建设大跃进、规划性破坏、审美缺失、雕塑公害等,有学者指责一些由劣质工匠批量生产的作品根本算不上雕塑,却占据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位置,它们是城市里的视觉污染。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指出,我国的雕塑数量与体量上已经超过了西方,但是在质量上大多是垃圾。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画蛇添足、喧宾夺主,是视觉污染和审美侮辱。2004年上海市规划部门的一次普查资料显示当时上海有城市雕塑1034座,优秀作品只占10%,80%水平平庸,剩下10%属劣质作品。根据这个数据来看,这些批评也并不夸张,因为“水平中庸”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这批作品没有特色,千篇一律,有还不如没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面对如此多的劣质公共艺术品,政府也曾试图清理过,比如上海曾两次开展劣质雕塑清理运动,北京也有过类似活动,但是成效不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劣质雕塑出现?

中国星翁艺苑

李象群分析劣质雕塑产生的原因是名艺术家的作品定价高昂,使得一般的小工程望而却步,只有那些比较关注公共艺术的、品位比较高的大的企业集团老总才会不惜高价去约请名艺术家创作公共艺术品;一些不负责任的艺术家拿到项目后低价雇佣工人生产,粗制滥造;大多数雕塑不署名,使得很多人就可以滥竽充数;领导也不关注质量,反正业绩拿到了,等该领导调走后,新任领导觉得这个东西不好,拆掉重建。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这种形象工程导致这些公共艺术工程被拆了建,建了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重要的是毁历史和文化,危害极大。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建立艺术审查与群体论证机制才能排除粗制滥造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那么如何才能遏制这些劣质艺术品继续泛滥? 中国星翁艺苑

李象群建议建立艺委会审查制度和专家团体论证体系,行政审批只是审批资金,相关负责人又不懂艺术,反而会制约公共艺术发展,把工程和艺术捆在一起是很大的失误,所以应该由艺委会审批,由专家论证评审、确认方案,再由相应的专家推荐、评审艺术家,寻找适合的艺术家,最后由艺术家进行设计创作,这个团体包括环境专家、学者、艺术家、艺术史论家、批评家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但是目前这个群体的话语权不足。很多工程都没有经过论证,往往是搞一言堂, “我是领导,我说了算。”倒是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其高层的素养学识已经比较高,基本上能在文化问题上与艺术家达成共识,使得艺术家有一定话语权,但是政府的长官意识是根深蒂固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公共艺术永无出头之日。

copyright Artworld.cn

好的公共艺术还要考虑便民 华艺美术世界网

除了作品本身的公共性问题,公共艺术还有一个方面尤其重要,那就是作品所处位置是否适合观看。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站成为人流量最大的公共空间,公交车、地铁站、火车站、机场,这些地方成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载体。地铁壁画近年来风生水起,北京四号地铁沿线有八个站点的壁画早已竣工,这些作品的作者有很多都是知名艺术家,从艺术性和文化性上来说价值很高,比如宣武门的《宣武文化》,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主题浮雕,都是与站点特色密切相关的,带有地标性质,可以成为文化名片。但是这些作品所处的位置能否引起观众的注意却是一个问题。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笔者在地铁四号线和二号线的壁画考察中发现,很少有乘客停下脚步来观赏这些作品,甚至不会抬头看一眼,那么这样的公共艺术品怎能起到实质作用?观众视而不见的原因除了自身对此无兴趣外,壁画所处的位置不便于观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比如北京地铁壁画中,只有东四十条和西直门的壁画是在候车大厅里的墙壁上,其他的很多要么在地铁进站处,要么在下行电梯中途的墙上,这些位置要么很危险,要么人流很多,很难发挥它的实际观赏价值。 www.Artworld.cn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壁画面积。小面积的壁画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一目了然,候车或者坐电梯时可以瞥上几眼,而像西直门的大面积的壁画,要看一遍着实不易,旅途劳顿加上快节奏和身处人流被人群挟持着移动,身不由己,更有地铁车身遮拦,能瞟一眼局部已经不错,细细品味只是奢求。不过这种大型壁画有一个优势,只要观众愿意,完全可以等列车开走、人群疏散以后细细观看,不过要耐心等待,利用好几趟列车之间的闲暇才能过一遍眼。 www.Artworld.cn

所以,交通站的公共艺术建设应该考虑如何方便观众看艺术品。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公共艺术品会变成一种习惯而存在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除了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外,中国目前的公共艺术由于管理不善,人为破坏,很难持久。有些公共雕塑为游客所喜爱,但是被喜爱的代价就是被屡屡攀爬坐卧,导致公共雕塑污损严重。还有些挺好的艺术品搁置在角落里或由于缺乏管理而被杂草掩埋。例如北京国际雕塑园作品有不少被花木遮掩,其中有一个名为《高山流水》的雕塑就完全被树木遮住了,透过枝叶只能隐约看到轮廓。由于这些外在因素而使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品淡出人们视线之外,实为可惜。

copyright Artworld.cn

上文所提的问题如果得以解决,观众是否会开始喜欢公共艺术品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王颖生认为“公共艺术品除了慕名而来的外来观众,当地人很少去注意,这种现象很正常。当地居民不会每天都去看,存在这些艺术品的时候人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如果没有的话人们就会觉得少了什么东西,所以公共艺术很难做,众口难调,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去看。”公共艺术不管质量如何,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性存在,不管在产生之初是否取得观众的认可,都在时间磨合中变成一种习惯,也会慢慢被观众认可其存在,观众的审美最终走向何方是被公共艺术品引导的,所以,艺术家肩头的重担要长期背负下去。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公共艺术低劣,是谁之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