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中国绘画 >

敦煌壁画简介

时间:2008-08-06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敦煌来了。最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来到了国家的最高美术殿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新闻发布会上感叹道。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持续两个月之久的“盛世和光——敦
 “敦煌来了。最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来到了国家的最高美术殿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新闻发布会上感叹道。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持续两个月之久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这是迄今最全面、最具学术脉络的敦煌艺术展览,专家盛赞说:“敦煌壁画和雕塑的最精华部分都在此展中得到呈现。无论展览规模还是展品质量,都史无前例。”
    同时,展览也创下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多项之最:单日参观量最高,达2.87万人;月参观人次最多,达37万;总参观人次最多,达66万,超过了中国美术馆往年全年参观量的一半。几近爆棚的中国美术馆不得不提早开馆时间,限制日参观人数,并把展览比原定计划延长了一个月。

观众驻足欣赏。

copyright Artworld.cn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敦煌:“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是什么吸引了人们纷纷闻讯而来,流连忘返?又是什么让参观者纷纷感慨万千,叹为观止?
    穿越时空的阻隔,拂去历史的尘湮。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世界的门户要冲,也是佛教东传、落地中土的重要驿站,每年无数驼队商旅往来其间,成为古道上最重要的古城。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明在这里汇聚交融,极盛一时。公元4世纪至14世纪,敦煌连续开窟造像、彩绘丹青,千年不断,使得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艺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辉煌宝藏,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opyright Artworld.cn
    元代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敦煌停止开窟,日渐冷落荒废,走向衰落。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的宝藏得以重现天日,百科全书般的文化遗存引动了国际范围内多种学科的不断研究,包括建筑、彩塑、壁画、书法、音乐等在内的极为丰富的敦煌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敦煌现存812个洞窟,计有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数量之大为世界前所未有。特别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整体保存了一千多年间的雕塑与壁画作品。这是在传统汉晋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吸收外来文化,产生的具有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瑰宝。
    历经一千年创造的敦煌石窟艺术,多以佛教经典为题材,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丰富地展现了一千年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所以有人说,得以亲见敦煌艺术的人很幸运,可以和千年前的古人对话。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辉煌灿烂的艺术宝藏,也是一座极其珍贵的文化宝库。
www.Artworld.cn

反弹琵琶舞乐图 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
(高113厘米 宽64厘米 吴荣鉴 临摹)
此为观无量寿经变中之舞乐图。美丽的舞者,举起琵琶反背在身后,屈身向右,吸右腿,和着激动人心的乐曲声,跳着欢快的舞蹈。她手中琵琶在背后拨弹,连弹带舞,有极大的难度。两旁的伎乐,分别弹奏琵琶、阮咸、箜篌、鸡娄鼓、横笛、拍板等,通过舞乐表现了西方净土世界的欢乐气氛,是研究唐代舞乐史的珍贵资料,也是敦煌壁画中最美的一幅反弹琵琶舞图。
著名舞剧《丝路花雨》即是受到敦煌壁画的启发创作而成。

www.Artworld.cn

最具代表作悉数来京
    为举办好此次特殊的展览,中国美术馆首次以巨大的投入和浩大的工程将美术馆外立面喷绘成莫高窟外景模样,前庭院搭建起等尺寸的“莫高窟”牌楼。展览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使用了美术馆一层的全部9个展厅。
    走进展馆,在各展厅交汇处的方厅,脚下是整体铺设的莫高窟八瓣莲花砖,头顶是色彩艳丽的飞天藻井;展厅内,10个同比例的精美复原洞窟,运用了敦煌特有的棕灰色以及前期壁画多见的土红底色,并提取敦煌的沙子、石材等作为装饰元素,使人如身临敦煌其境;在美术馆圆厅,按4∶5比例复制的莫高窟第158窟巨型涅卧佛,引来每一位观者驻足端详,卧佛宁静从容、眉宇舒展的神情使人感受到佛教文化中“心无浮尘”的博大与精深。

www.Artworld.cn

    石窟是不能搬动的宝藏。本次展出的展品绝大部分是敦煌研究院提供的魏晋南北朝至元代最具代表性作品的临摹和复制品,计有精美复原洞窟10个、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敦煌壁画临本120幅、敦煌彩塑真品9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
    对于敦煌石窟这样的珍贵遗迹,在长期的自然变化中,风雨沙蚀皆成害。自敦煌保护机构成立以来,专家们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壁画。至今,敦煌的许多精品窟已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复制和临摹也成为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介绍,一个洞窟的整窟临摹复制至少需要4年;敦煌研究院几代美术工作者历时60余年,才完成了敦煌石窟12个洞窟整窟的纯手工临摹复制。来京的120幅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品,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敦煌研究院,让人们可以一睹民族艺术瑰宝的风采。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本次展览中,很多复制作品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一些美术大师完成的”,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强调,“临摹、复制品超过50年也是文物了。”
    北京的展览结束后,其中大部分展品移师天津,预计将于2008年8月亮相天津博物馆。敦煌是古人馈赠给今人的一份丰厚的遗产。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所言:“其雄伟、壮丽的气象既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也将激励着今日时代的文化创造。”
www.Artworld.cn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莫高窟第130窟 盛唐
(高307厘米 宽342厘米 段文杰 临摹)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前后,有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驻节晋昌郡(即瓜州),故有此窟绘都督夫人王氏供养像。都督夫人雍容华贵,着织花石榴红裙,肩披多层轻绡薄縠披帛,绿色锦带长垂胸前,云髻高耸,发上簪花,并有钗梳插饰发间,身后率领二女和九名婢女,画中人物依等级身量递减,形成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贵族妇女礼佛图。图中钗光鬓影、绮丽纷陈,为保存至今最为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传世的唐人绘画佳作《虢国夫人出行图》、《簪花仕女图》与之相比,就显得纤小细屑。而在人物背景上,又树以垂柳,植以萱草,花树之间绘以蜂蝶,在画面上构想出一片阳春三月、艳阳和煦的情景,增添了一段有声有色的香味飘溢的氛围,其高超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手法是敦煌艺术具有高度成就的实证。
中国星翁艺苑

南方天王像 莫高窟第194窟 盛唐
(高137厘米 何鄂 临摹)
   这身天王像位于主室正龛龛内南侧。体格健壮,身着绢布甲,左臂上抬,头部朝外,足踏山石,挺胸分腿而立。头挽高髻,面貌丰润,启唇露齿,浓眉飞扬,笑容可掬。此像突破天王凶神恶煞的单一程式,着意刻画言笑的面部表情,使赳赳武夫英武豪爽又憨厚善良的性格自然地流露出来,别有情趣。
降魔变 莫高窟第263窟 北魏
(高118厘米 宽229厘米 段文杰 高山 临摹)
   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深入禅定,即将成道。周围展示魔王波旬率领魔女、魔军扰乱佛法的场面。左下角妩媚的三魔女弄姿作态,诱惑释迦,右下角在释迦的法力下,魔女变成丑陋的三老妪。左上部,诱惑不成,魔军大举进攻,现出“猪鱼驴马头,驼牛兕虎形,狮子龙虎首”;“或一身多头,或身放烟火”;“或长牙利爪”……释迦不动声色,不离座位,施降魔印,垂首按地,降服魔军。画面右上角,惨败的魔王与魔军,无奈只得向释迦下跪求饶。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作者用动静对比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夸张,衬托出释迦的镇定自若、佛法胜利,形成美与丑的鲜明对比。以主体式“异时同图”结构,把曲折复杂的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上。画面线描秀劲圆润,凹凸法晕染细腻柔和。魔女服饰是受波斯影响的西域装。

伎乐菩萨 莫高窟第263窟 北魏
(高43厘米 宽72厘米 段文杰 临摹)

中国星翁艺苑


   这幅色彩如新的复原摹品,从造型上可以看出描手、画脚、开脸、点睛等方面的时代特色以及中国线描的造型功能和传统风采,也可以看出印度凹凸晕染法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它是从西夏壁画下层剥出的,颜色线条基本完好,经过观察研究和整理,科学地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体现了原作的时代特色和优美风格,通过它可以体会出明显的西域风格,是北魏时期中西艺术互相交融的范例。
涅卧佛 莫高窟第158窟 (4:5比例复制) 中唐
(纵720厘米、横1810厘米、高680厘米)
此窟为吐蕃统治时期所凿,是莫高窟著名的涅窟之一。涅像的左侧(南壁)是一身立像,为过去世迦叶佛,其右侧(北壁)是一身倚坐佛像,为未来世弥勒佛,它们与主尊涅像共同组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像。
华艺美术世界网

佛床上的涅像全长15.8米,头部长约3米。塑造释迦右胁而卧,螺髻规整,面部丰满,神情安祥,微含笑意,毫无凡人临终的痛苦和悲哀,相反却犹如欣慰、满意而入睡。整个形态,深刻地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境界。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敦煌壁画简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