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中国绘画 >

《人物御龙帛画》 ——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时间:2007-10-07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战国 纵37.5厘米 横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又名《驭龙图》。这是1973年清理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遗址时发现的又一幅战国帛画。画面正中描绘一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

战国 纵37.5厘米 横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www.Artworld.cn

    又名《驭龙图》。这是1973年清理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遗址时发现的又一幅战国帛画。画面正中描绘一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衫飘动,精神抖擞地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昂首向前,龙尾部站着一只白鹭;龙的身下有鲤鱼。人物头顶正中画有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中男子为墓主人。作品主题也是表现“升天”,不过不是由龙凤引导,而是由墓主人驾驭飞龙升天。画中人、龙和鱼都向左行进,与向右飘动的人物衣衫、手执的缰绳以及舆盖上的三条飘带,构成画面上极强的动感,很好地表达出人物乘龙迎风挺进的意境,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快速进入天国。墓主人的侧面肖像,更具写实特征,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当时屈原的诗句:“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以下文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词典》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战国 楚墓帛画 纵37.5厘米 横28厘米 藏湖南省博物馆

copyright Artworld.cn

此图于1973年再次清理长沙子弹库楚墓发掘遗址时获得,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图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面正中绘一高冠博袖长袍有须的侧身男子,他身材修颀,腰偑长剑,神态自若,使人不觉想起屈原诗中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的人物形象。他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足伸张、龙尾上翘,整个龙身下伏,宛如一具民间的深腹龙舟。龙尾上部伫立一只鹭、鹤之类的水禽,圆目长喙,仰首望天。左下角是一条鳞尾清晰的游鱼。人头上方为與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面中除了鸟首转向右侧,人、龙和鱼都朝左运行,與盖杆亦向左倾斜,与飘向右方的衣饰、缰绳、飘带构成了动感极强的画面,仿佛画中的人物都在迎风挺进。难怪人们易于将这幅画理解成“乘龙升天”:这在当时 的楚国,也是一种习俗观念,希望死者灵魂得以超脱。

中国星翁艺苑

画中人物写实性很强,有可能是墓主人的侧面肖像。画中的鸟和鱼,其大小比例非常匀称,描绘较细致,也接近于实物形象。在葬仪中绘这类现实动物,除了它们的水生习性使人联想起黄泉之阴湿外,它们那生活的形象一定会与急速运动而又能上天入水的“飞升”联系起来,发展变化出某些固有观念而成为普遍描绘的题材。龙的形象则较呆滞,相对来讲,仿佛它正是供人驱使的一具舟车。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这幅画的描绘方式与已发现的其它战国帛画相似。主要人物以黑线勾勒,加上平涂或晕染的色彩,而其它物件则只用白描绘出,线条流畅生动。这种详略不同的手法,后来被保持发展成了中国画的特色之一。画中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古文献中记载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迄今为止,这是发现最早使用这种画法的一件作品。 华艺美术世界网

这幅画与《龙凤人物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在绘画风格上较为写实。我们从中可以大致了解战国中期我国绘画中的不同风貌及不同手法。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人物御龙帛画》 ——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