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四川成都画像砖 这是一幅记录汉代四川煮盐生产活动的图画。在山峦重叠、人迹罕到的地方,林木茂密,野兽出没。人们正在山中搭起盐井架,安置好辘轳,用吊桶从盐井中将盐卤提取出来。利用枧筒将盐卤引流,经山溪流至煮盐灶上的一排盐锅内熬煮。灶边一人正在扇火,灶中烈焰熊熊。山中有二负重在行进,这是运盐的人。除了生产活动以外,还可以从图中看到正在放弩射击、纵狗追捕的猎人和山中奔跑的野鹿等动物,形象地使人们了解到汉代四川制盐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之艰辛。而作为汉官府经济支柱之一的盐业生产,也称得上粒粒皆辛苦。为了在一平面内表现多种对象,这幅图用了重叠、相累的办法。这是一种象征式、符号式的表现手法。既可以不考虑空间比例关系,形象的似与不似也不必十分留意。唯一注意的,是如何在平面上调配好应该反映的内容。这类表现手法只重视两度空间内的安排而不考虑三度空间的安排。因此,不必将画面中的一切都画得很真实,只要对重点突出的对象给予较为真实的描绘即可。例如山,就是一个略等于三角形的图像,在这个“山”内画上一只鹿,就表示了鹿生活在山中。表现山中的井架、煮盐灶、运盐的人以及山中的猎人和动物等,都采用了这种简略与较为真实的形象相结合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流传了很长时间。例如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中描写僧人在山中草庐苦修的图画,第61号窟北宋五台山图中,都还在使用这一技法。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力量在于克服了时空观念,直接地把要表现的东西以简练的手法集中、明确地表现出来。虽然后代也在仿效这一手法,但汉代艺术中凝练、深沉、朴拙、内含的力量感,则是后代效仿者所不可企及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煮盐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