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1335-1393),明初画家、诗人。字幼文,祖籍四川,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号北郭生。张士诚抗元,贲避居蜀山(今江苏宜兴)。洪武七年(1374)征起,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军队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死。工诗,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四杰”, 亦被列为“十才子”之一。擅画山水,亦长于墨竹。传世作品有《秋林草亭图》、《蜀山图》等。 ![]() 【名称】明 徐贲 秋林草亭图 【年代】明代 【简介】轴,纸本,墨笔,纵99.6厘米,横26.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江南秋景山水。近景傍水的山下一角,树木葱茏,枝干劲挺,树间露出一草亭,亭内有游人观览山光水色;宽阔平静的湖面,与远山拉开空间距离;远方群山起伏多姿,树木掩映下茅屋数间隐约可见。全画构图平稳,笔墨清润,山石作披麻皴,刚柔相济,树枝树叶钩点结合,追求笔墨的韵味,可明显看出董源、巨然的笔墨意趣。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明 徐贲《秋林草亭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