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绘画史对明代画家叶大年的记载很少,其传世作品更为罕见。叶大年,生卒年不详,字寿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花鸟画笔墨生动、苍秀入格;山水宗高彦敬,苍凉浩瀚,匠心独具。另外,他还兼擅墨竹。这幅《竹鹊图》(见右图)便是叶氏集禽鸟、墨竹于一体的代表作品。此作为立轴,纸本墨笔,纵82.7厘米,横57.7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竹鹊图》描绘的是喜鹊栖竹的景象。观图,三竿竹篁横斜入画,竹枝细劲、挺韧,竹叶纷披错落。三只喜鹊攀上竹枝,姿态灵动,栩栩如生。鹊与枝高低错落、动静相宜、相互映衬。三只喜鹊神态各异,有俯仰、有顾盼、有呼应。其中一只立于枝头,敛翼垂尾、眼睛圆瞪,朝下面张嘴啼叫。下边的两只喜鹊抬头望着它。左侧的那只回首昂视,朝上面叽喳叫个不停。两只喜鹊瞋目对视,一副争吵不休的模样。右侧的那只喜鹊一副抱打不平的样子。好一番热闹的场景!看着鸟儿们活泼、奔放的身姿,似能感觉到竹子在微微颤动,亦能听到喜鹊的叽喳声和春天的脚步声。 www.Artworld.cn 喜鹊登枝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符号。竹子有“报平安”之意,加上喜鹊登枝,可谓“双喜临门”。可见,画家是在借鹊之“喜”来表达心意情怀,在作品中将“喜”感“鸣”出,把吉庆、祥和的气息透过生动、活泼的情态尽现于画幅之中,寓意吉祥与美好。 《竹鹊图》的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布位巧妙、疏密适宜、主次分明。三竿竹枝横斜交错、浓淡相宜。静止的竹枝与活泼的飞禽互为衬托,层次与空间处理得恰到好处。在布局上,三喜鹊的距离有疏有密,位置一高两低,形成三角形构图,令画面富于节奏变化,不乏生动性。就笔墨技法而言,此图属小写意。全画以水墨写成,墨色明洁,富有层次。中国文人历来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朴素的墨笔画所体现的正是返璞归真、趋于平淡的美。叶大年的这幅《竹鹊图》可谓这种平淡美的极致体现。画家把书法笔意融汇到画法之中,运笔洒脱,看上去草率无法而实则法度严格。枝叶的穿插、鸟儿的位置都非常合理。尤其在笔墨中表现出一种动势,于提按、徐疾、顿挫的变化中显出竹子和鸟儿的神韵,使人感到他笔下的一枝一叶都是被赋予生命的。正是这种率意的笔致营造出轻松、欢快、喜庆的氛围。 中国星翁艺苑 自古至今,对花鸟画的品评,关键看画面上生动活泼的生灵。尤其对鸟类的把握与表现,是考量画家水准的重要尺度。而叶大年显然在这方面做到了游刃有余。三只喜鹊中的任何一只,都是那么乖巧玲珑、俏皮可爱。喜鹊的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略加变化,尤其是以浓墨勾出的眼睛,在画面中尤为醒目。喜鹊的眼睛也是全图的“眼睛”,那机智、敏锐的眼神烘托出整个画面的情趣。画家以简洁、概括的用笔直接描绘喜鹊,线条随意、自如,但每一笔都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其头、颈部先以淡墨勾晕,再以稍重墨色层层加深,突出了毛羽的厚重感和层次感。躯干则一笔勾出、一挥而就。翅膀直接用浓墨勾勒,以几笔淡墨扫出尾巴,饱含力道,神完而气足。值得一提的是喜鹊羽毛边缘的短促小笔,既见笔力,又不乏轻盈。在刻画鸟儿的这几处细节时,画家皆用淡墨侧锋皴制,传神地表现出喜鹊羽毛那种毛茸茸的质感。再看那竹子,竹叶、竹枝以中锋运笔勾勒,线条粗细匀整、刚劲流畅、富有弹性。再加上以淡墨挥写的竹干穿插其间,使得画面于朴素中透出盎然生机。竹干的刻画尤显画家功力的深厚,寥寥几笔,润而不软,仿佛在微风中随着喜鹊闹枝而轻轻地摆动,颇富神韵。这幅根静枝拂、鹊跃纸面的生动画卷,充分体现了叶大年的绘画风格以及画家扎实的写生功底和极强的笔墨驾驭能力。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该幅作品无款。画幅左上角钤有“寿卿氏”朱文方印,右下角钤有“海昌钱镜塘藏”朱文长方鉴藏印。两方印迹上下呼应,相得益彰。另外,作品的诗堂上还有近代画家吴湖帆的题跋,可见这是一幅颇受重视的佳作。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明 叶大年的《竹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