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书法篆刻 >

印石的辨析

时间:2006-02-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辨析印石的性质、真伪,传统的方法是“闻、问、看、抚、磨、刻”这“六字经”。同时,这也是辨别石品的关键。 “闻”,即知识见闻;“问”即询问、学问,这是辨析印石的基础。
  辨析印石的性质、真伪,传统的方法是“闻、问、看、抚、磨、刻”这“六字经”。同时,这也是辨别石品的关键。   “闻”,即知识见闻;“问”即询问、学问,这是辨析印石的基础。鉴别印石,光凭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的知识是不行的。例如,青田山坑石中的“半山”与白芙蓉石中含有“老虎沙”(细纱集合点),而“半山”性脆、质略松,而芙蓉“藕尖白”相对质紧密而显得更密一些,精于印章镌刻着,用刀角触石一试便知。所以,要多听多问,勤学好问。   “看”和“抚”,是辨析印石的关键。“看”,指观察印石的着色、花纹形态,因为各类印石由不同色泽的矿物质构成,所受地质运动的作用也不同,色彩和花纹总不会是一样的。同一产地的印石有其共同的特征,而不同产地的印石一般来说差别总是比较明显的。掌握了印石这些共性和个性特点,印石那在手里,一看便知。“抚”是指手感,凭手感辨别印石的硬度、重量、质地、粗细以及油润干燥与否。   “磨”和“刻”,是辨析印石最可靠的检验方法。“磨”,指制印工艺的技术,即磨平、磨光。印石的质地、肌理中是否含沙、含硅酸盐(印石中的硅酸盐含量略高,呈现出短纤维状态的石屑,但光从外观上看是发现不了的),只有大漠、琢刻之后,才能得知。“刻”,指检验印石是否适宜篆刻、雕刻。   当然,最好能练就手抚拈量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更适用于购买时挑选。   其实,评定一枚印章的价值,首先就是看质地,因为旧时文人多用较好的印石制印。印石种类很多,大而言之,寿山、青田、昌化最为常用,品味高低各异。其次是看章法篆刻(包括边款),名家制印之所以倍受青睐,也就因为他们的作品中,运刀有独到之处,方为珍品。再次是看印钮雕刻,看它是否生动、自然。还有就是看印主,看印主在社会、历史上是否有名望。以上四者,,只要具其一,便会受古董商或收藏爱好者垂爱,更不用说四者具备了。   (摘自:金融时报  作者:小俭)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印石的辨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