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书法篆刻 >

印鉴 鉴定之宝

时间:2006-02-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书画赝品的泛滥,是使广大藏友最头痛的问题。随着收藏者鉴赏水平的提高,书画作伪的手段亦愈来愈高,纸张、颜料、墨大多能觅到老货,而印章,一般仿制者是很难觅到原物的。

  书画赝品的泛滥,是使广大藏友最头痛的问题。随着收藏者鉴赏水平的提高,书画作伪的手段亦愈来愈高,纸张、颜料、墨大多能觅到老货,而印章,一般仿制者是很难觅到原物的。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历代书画家皆有很多印章,已备画面补空而用,如启首章、闲章等,书画家的别名、号等亦多,有的画家除姓名外,还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别名或雅号,凡在画典中罗列之别署皆有相对应的印章,刻法或拙或圆,随意制之,自然天成,补以各种印章所用之石材(如田黄、鸡血、青田、寿山等),很难模仿;就连制印高手也无法模仿真品印章在制作时留下的旧痕。对于收藏者来说,要想熟悉每位画家的风格、用笔、所描绘的题材、构图是不现实的,但利用一切机会,广泛收集书画家印章的摄影件或复印件是可行的。比如收藏者喜欢收藏某类、某朝或某个书画家的作品的,可以专攻之。一般现在书画册附页都有该书画家的印章展示,有些几乎把常用章全部刊出。在看到自己心动的作品后,把看中物件上的印鉴与出版物上的印鉴反复比较,可避免购进赝品。

copyright Artworld.cn

  笔者是一家之言,收藏市场诡异难辨,假画真印的事也有之,但收藏者平时注意收集自己所喜好之书画家的个人资料(如生辰年份,某一时间段创作作品的风格、题材、别名署号、各种常用章等)是很重要的。笔者的一位从事篆刻的朋友说,一气呵成的篆刻作品自己都无法刻出第二个来,可见模仿印鉴的难度。来源:中国商报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印鉴 鉴定之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