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岘,(1819——1896),字见山,又字季仇,号庸斋、藐翁、迟鸿轩主等。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遂以幕僚身份辗转各地,曾入曾国藩、李瀚章幕中,参佐军务。五十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的义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知常州府数月,六十五岁知松江府时,因得罪上僚被劾罢官。此后即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卖字为生。 中国星翁艺苑
杨岘在书法上专攻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尤致力于《开通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由于他取法广泛,临习勤奋,因而下笔极其熟练,个人风格也十分明显。本文所选的隶书四屏条在杨岘作品中堪称精品。此四条屏写的是汉代的《张寿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此四屏条在用笔上的一大特点便是:跳跃,洒脱,缓急适度。隶书一般以方正、严冷见世。而见山隶书的撇捺左右伸展,波挑飞扬,将汉碑的雍容端庄变成一种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这种现象曾被人称为用草法写隶书。这种写法在当今书坛不乏其人,他们的隶书往往在气息上更胜人一筹。 华艺美术世界网
细品杨岘此四屏条,无一笔不变化,无一画有类同。“匠”与“家”之间往往就是一步之遥,太有规律可循,那便是匠人堆砌。艺术是人之心灵与万物之间擦出的火花,见山隶书的耐看之处便是线条的丰富变化。图(三)中的林字,两横并立,但由于起收的不同,风神尽显。“多”字先蓄势,后以强劲、有力之笔剔之,收得果敢、干净,而点画之间的虚空则进一步增添了这幅作品的内在活力。 中国星翁艺苑
值得一提的是,见山的行书也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夺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不羁与俊逸飞动,一同于隶。(陈珺)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跳跃逸宕 古朴遒劲——赏杨岘隶书四屏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