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珍藏着一方董洵用红色寿山冻石刻制的狮球钮大印章。正如印章上的铭文所述,它是一方“巨材珍印”。 这方大印章,长、宽均6厘米,高10.5厘米,重960克;在赭红色的寿山石上,有十多个白色透明的“冻”,大的约有1平方厘米,小的仅如细小珍珠,有的“冻”里还夹有点点黑色;印章上的狮球钮,高约6厘米,为一大两小的三只母子狮,大狮面向前方,两只小狮与大狮对视,形象生动自然,球和小狮均采用镂空雕法,精细入微;印文为篆体,刻有“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惟少年”14个字,刀法纯熟,摆布合理,意思是要人们像珍惜春三月那样,珍惜少年时期的光阴,否则,时光不会倒流,会“一去不回”;印章上的铭文为行书,内容是(标点为笔者所加):“季仇先生藏有此巨材珍印,命余刊了半月乃成。即乞大正。小池记。”根据这一铭文,虽然未能查找出“季仇先生”是何许人,但“小池”一查便知。小池,即董洵,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书法家、篆刻家,生于乾隆五年(1740),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浙江绍兴人,字企泉,号小池、念巢,印章多署“小池”款,曾官居四川宝县主簿,是清篆刻名家“歙四子”之一,与篆刻家巴慰祖有交,曾在武汉与巴慰祖、胡唐相聚刻印。其作品不主一家,善于取精用宏,刀法多用切刀,苍劲老到,不落小巧,布局富于变化,别见新意。边款(铭文)常用行书(该大印章亦如此),犀利清劲,其体势在清代印人刻款(铭)中独具风貌,著有《小池诗抄》、《董氏印式》、《多野斋印说》、《石寿轩印谱》等。 对这方大印章,董洵是下了功夫刻制的,“刻了半月乃成”便是证明。因此,称其为“巨材珍印”一点也不为过。成春到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巨材珍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