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篆刻 作者刘葆国 www.Artworld.cn 我认识的戚谷华是一个很有见地并很投入的女书法家,她的学书过程始终是以兴趣二字为支撑的,文革后期,她就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一有空闲便铺纸濡墨,以临摹为乐事。当时在出版社工作已靠边站的书法篆刻家钱君匋被她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破例收她为入室弟子。既得名师指点,书遂大进,其楷书从颜体入手,雄浑丰腴,端庄劲健的楷法使她如痴如醉,她深知矩矱森严的唐人楷法不仅可以锻炼笔力,同时可以使她掌握知常达变的能力,除楷书外,她还旁通隶书,以求其古质之意,十余年间,操毫面壁,未尝少倦。在楷书的基础上,她又流溢于行草,专攻旭素,又汲取了明代的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王铎等酣畅淋漓的章法布局,逐步酝酿出她的狂放不羁、清劲洒脱的独特风格,我特别欣赏她书写草书的那种解衣磅礴的气慨和灵动的笔意,如雨夹雪,似乱石铺街,于参差错落的变化中体现出一种整体的和谐,又能于豪放的气势中透露出一种女性的蕴藉和妩媚,当然我并不认为她的行草已臻达理想的境界,沉着与痛快,豪放与细腻、理法与意趣历来是难以得兼的,当她醉心于通篇章法布局的气势和力量时,就很难顾及到局部用笔的精到和结构的妥帖,或许这是我对她的一种苛求,但我深信,艺无止境,追求本身是一种充溢着甘苦的过程,有理想才能充实,有审美观念和判断能力才能有取舍。戚谷华以平常人之心为非常之举,不管在将来是否能成功,我都由心底里暗暗钦佩,特别是她定居香港后,在繁华的都市里她依然故我,不减初衷,对传统书艺一往而情深。香港特首曾荫权家里就挂着她的一幅字,上海《书法》杂志亦曾专题作过介绍,她还从事香港青少年和知识妇女的书法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的学生,现任君匋艺术院顾问、香港书艺会会长、香港书画报社长、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书法导师等职,今携其新作,假座新天地展出,引玉之意,雪泥鸿爪,如斯而已。(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一瓢)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幽谷芳华 翰墨吐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