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紫砂壶上的书法好似空谷幽兰,典雅清丽而古朴秀逸,真正体现了渐行渐远的晋唐书法精神和笔意风范,从而体现了一种高贵的气度和雅致的气韵。尽管一部书法史对壶上书法是处于盲点的失语状态,但镌刻于紫砂壶上的铁画银钩,以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线条语境,展示了相当的艺术魅力。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有“紫砂才子”之称的陈鸣远,崛起清康熙年间,其壶风格典雅朴茂,壶铭书法超逸隽健,深得魏晋笔意真谛。如代表作南瓜壶上的铭文“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笔致秀丽圆润,结构宽博舒展,可见运笔的爽达劲畅和恣意酣畅,具有钟繇的遗风,“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在嘉庆、道光年间称雄于紫砂壶艺界的陈曼生,是著名的“西泠八大家之一”。他的壶上书法开一代风气,气胜云高而气清神畅。他的匏壶书铭为:“饮之吉,匏瓜无匹,曼生铭。”笔画清秀刚健,笔调随和旷达,结体亦奇侧生动,互为呼应相协,达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不求法度而极具法度的境界。石瓢提梁壶则展示了另一种娴美雅秀、丰腴湿润的书风,壶铭为:“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笔情婉约灵秀,意态旖旎洒脱,线条粗细相备,显得神采飞扬。瓢壶的壶铭是:“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则是信笔而书,神爽气畅,极有稚拙之趣和随意之情。而陈曼生以隶书铭的井栏壶:“吸井匪深,吉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篆隶相间,笔姿典秀古朴,线条柔美雅润,汉隶风尚中见金石气韵。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清代壶上书法的高手很多,他们大都趣在笔画间,意在疏密中。如笏山书铭的钿合壶:钿合丁宁,改注茶经。线条清秀刚健,笔调畅达老辣,气势奇崛苍劲。郭祥伯书铭的百衲壶:“云山百衲,非食是乞,惟浆是乞。祥伯。”笔调洗练劲捷,气韵恬静和顺,深得书圣《兰亭》之风。(信息来源:新闻晚报 王琪森)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格高韵清壶上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