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山水人物画,师法南宋刘松年而加以融汇贯通,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面貌。仇英擅长临古,天论水、人物、树石、楼阁,都力追古人,用笔工整有力,独具一格,但他不擅长书法,作品上都只落名款而很少题诗,这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吴门四家的绘画,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面貌。沈周、文征明的绘画,因题材及所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的关系,大都喜欢采用纸本来作画。唐寅作品,纸本、绢本均有。仇英的作品多为临古设色画所以用绢本的居多。 陈道复的花卉,生动活泼,用笔流利,别具风格,对明清时期的花卉画有较大影响,他的山水和扇面却大多采用仿米云山等题材。徐渭的写意花卉,同陈道复又有不同,构图更为放纵,水墨重为淋漓,对以后的写意花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清代影响较大。 到了明代后期,院体派的画家逐渐减少,不像前中期那么兴盛。文人学士玩弄笔墨技巧作为遣兴,自由发展的风气较盛。明代后期的画中九支“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杨文聪、王时敏、王鉴、张学曾、邵弥”以及其他一些画家,均以标榜临摹古人为能事,他们所作的画,大都写上临或仿某人画法。如果画一本山水册,每一页必须写上仿某人画法,八开就是仿八家,十二开就是仿十二家。这种风气,在明初是没有的,只是到了明代后期,才开始出现。这对于古代书画的断代,也可以起到辅证作用。 www.Artworld.cn 陈洪绶的绘画题材是多方面的,山水、人物、花卉他都能画,尤其是人物更为突出,形象奇特,采用了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对清代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崔子忠的山水人物画法别开生面,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对农纹的画法有新的发展。衣纹的线条弯弯曲曲,变化较多,与完全摹古的作品大不相同,创造了新的表现技法,取得了新的艺术成就。 明代的花鸟画,乍看起来不入眼,看久了,才觉得生气盎然。从笔画,意境上可以揣摸出这一时期的花鸟画风格。 在书画格式方面,明代仍然和元代一样,以轴、卷、册为多,但画轴逐渐多起来,书写的内容有刻文及自己的诗文等。宋元时期最为流行的团扇,到明代就见不到了,直到清代道光时期,才又重新盛行起来。 明代成化弘治时期,折扇广为流行,有些文人学士和书画家常在这种扇面上写字画画。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折扇面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绘画折扇面、沈周的书画折扇面、吴宽书画折扇面。宋人诗里有咏扇诗,把折扇称作“聚头”,可始终没有见过实物。如果有人说藏有宋元名人的书画折扇面,你用不着看东西,就能推想出这是假的,因为这种形式在明代都极为少见。 www.Artworld.cn 手卷前部引首纸,在明代以前是没有的,明代早期才开始这种形式。如果有人说他藏有宋元某人题的大字引首,那可以肯定是伪造的。 对联这种形式,明代晚期才开始出现,清代更为盛行。如果有人说藏有宋人元人名人的字对,那也必然是伪造的,在质地方面,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纸本或绢本以外,明代中后期的某些书画家,又采用了绫地或金笺地。绫地又分为素板绫和花绫两种,金笺地又分为泥金笺和冷金筹两种。 从落款格式来看,明代前期书画仍沿袭元人习尚,平行式的多,而一般书写款却比较简单,有些作两行,一行书写图名,如夏昶画竹卷,一行写“湘江风雨”或“夏玉秋声”等名称,另行写本人名款“东吴夏昶仲昭笔”、“仲昭”等格式。有的作品是赠友人之作,有上款,即所谓双款的格式,一行书年月某人为某人之作,如宋克画竹,写作“己酉岁朱仲温为长卿写万竹图”,“长卿”上款抬头另起一行。少数文人书画家在作品本幅上题诗题记,如赵原、徐贲、谢晋的作品中,颇为常见。也有的作品,本幅无款,只铃印记,如杜琼《友松图》卷就是如此。宫廷院画作品,因为多是出自专业画师之手,一般不擅长诗文,书法艺术的修养也差,因而这些作品上的款题形式仍同宋代院画一样,大都仅落姓名字号款,如“林良”、“吕纪”、“朱端”等款式。最突出的一点,是加写作者职衔,如“锦衣都指挥周全写”、“锦衣都指挥刘俊写”‘武英殿直锦衣镇抚苏郡缪辅写”等。此时书写款字的部位,大多已不再像前人那样,只在树石隙缝或画幅的一角写上两个小字,而是在画幅上居于比较明显的部位。这些都是明代院画款识所不同于前代和后世宫廷院画的时代标志。 copyright Artworld.cn 明代中期自沈周、文征明等吴门画派兴起以后,文人书画蓬勃发展,他们继承发扬元代文人书画的习尚,诗文、书法、绘画三者密切结合的风气大开,作品的本幅上,除作者名款外,大多写诗文题记,文字或长或短,书画配合,部位谐和,相得益彰。当时吴门派各家,除仇英不善于书法,仅作“仇英”或“仇实父制”几个小字款外,其他如沈周、文征明、唐寅、陈淳等人的作品无论轴、卷、册页莫不是诗、书、画三位一体,且有某某词坛、词盟、词宗、词丈、年丈等等称呼,这也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在唐宋元时期,这种称呼是绝对没的。以上讲的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落款格式,其它的格式和称呼还不少,另辟专章再叙。因此在鉴定时,不能完全用这种格式来套用,否则是很容易产生错误的。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七(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