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书画鉴赏 >

行书概述

时间:2006-02-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行书,据《书断》行书序论中说是刘德昇所创作,又据同书书家评传,云:“刘德昇字君嗣,颍水人。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丰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
    行书,据《书断》行书序论中说是刘德昇所创作,又据同书书家评传,云:“刘德昇字君嗣,颍水人。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丰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行押(狎)书,是也。”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只不过流走一些(所以称为“行”)罢了。因此我以为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钟繇的行狎书,墨迹已经失传,在《淳化阁帖》中的钟书,只有《雪寒帖》还比较流行,次则另一黄伯思考定为王羲之早期仿钟书的《长风帖》倒更“行”一些。从此以来,行书普遍流行于信札以及一般文书中,晋唐以下名手不知道有多少人,存世最古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刻本不算),应推王珣的《伯远帖》,其他还有如唐摹王羲之《丧乱贴》等等,无法一一列举了。
  写行书确实比草(章)书、八分要简便一些,又接近正体字,比较易认一些,所以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为大家所乐用着——也是所用的范围最广的一种。字的主要目的到底还是为了用,美的欣赏则是附着上去的。所以不便于写的古字,终究会逐渐被淘汰了的。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行书概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墨竹坡石图轴

    《墨竹坡石图》轴,元,高克恭作,纸本,水墨,纵121.6cm,横42.1cm。 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文人墨竹画,是元初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

  • [尘封档案]蒋介石最喜爱的十二幅古画(组图)

    唐人宫乐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48.7 厘米 横 69.5 厘米 本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

  • 历代名家墨兰图欣赏

    《墨兰图》 宋末元初 郑思肖 卷纸本 水墨 25.7*42.4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郑思肖,(1241 -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忆翁,号所南,自...

  • 书画各部位名称

    一件装袖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

  • 张丑与明末书画收藏、赏鉴、著录之风

    ([晋] 陆机 平复帖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草庵如笠拟藏身,向往襄阳宝晋人。箧秘墨皇《平复》古,壁悬《华盖》乙僧神。浣花旧句勤雠定,典午遗文恣讨论。五十潜修心...

  • 哪些书有收藏价值

    哪些书籍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呢?归类而言,约有如下几类: 一、孤本 “物以稀为贵”,稀有到唯一,那当然就是最为珍贵的了。而作为书籍的“孤本”,顾名思义,就是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