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翁艺苑
一幅高44.7厘米,宽仅5.7厘米的山水小品,竟然得到诸多书画名家青睐,纷纷在上面题词落款,可见其非同寻常。原来,这是老一辈画家陶冷月先生晚年之作,现在珍藏在他的哲嗣、冷月画派传人陶为浤先生处。最近,为浤兄特地取出此画供我欣赏,果然是笔墨苍润,有咫尺千里之势,不失为老先生厚积薄发的作品。 中国星翁艺苑
陶冷月(1895-1984),原名善镛,字永韶,号宏斋,江苏苏州人。他是融会中西画法的先驱,尤喜绘月景山水,创浅碧法,皎洁的明月,变幻的云层,照耀着重峦大川,益显山川之纤尘无染。上世纪20年代,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主任,外籍校长极欣赏其画,每以COLDMOON(冷月)呼之,遂易名冷月,他也成了“冷月画派”开创者。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则把他的画定名为“新中国画派”,且撰一联赠送:“尽美尽善武韶异,此心此理东西同”。 www.Artworld.cn 上世纪50年代,冷月先生错划为右派,心情抑郁,从此绝迹画坛,20年来很少再从事艺术创作。不过也有例外。1975年秋,有一天他喝了点酒,心情有些好转。恰巧看到桌子上有一条裁下来的宣纸,便随手拿起笔来,信手涂抹。石壁征帆,俨然一幅峡中山水。画完也不当回事,揉成一团扔进了字纸篓。这一切都被为浤兄看在眼中。他本来就有绘画天资,又多年受父亲亲炙,立志继承冷月画风,更兼师从刘海粟、张大壮、陈巨来、钱君匋,对书画艺术颇有功力。他觉得此画虽小,却气势磅礴,弃之太可惜,立刻拣了出来,摊平,请父亲题款:“剩墨余纸,灯下随笔乱抹。浤儿爱此,即以贻之。乙卯新秋,冷月年八十一。”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为浤大喜,很快请人裱成立轴,留下许多空白处,央请父亲老友及诸名家题款于上。那些名家老友见久未画画的陶冷月居然乘兴开笔,依旧宝刀不老,水平不减当年,惊喜之余,先后有陆俨少、钱君匋、朱大可、徐子鹤、田恒等慨然为题,评价甚高。如陆俨少说此画“有髡残韵致,览之恍如旧历”;钱君匋谓:“月老山水渊源云林、叔明,不轻示人。此作以余纸于暇中为之,风韵独具,非高手不能致也”;朱大可喜而题七绝一首:“千里长江一日还,巴山过了又巫山。试看李杜惊人句,都在陶公寸楮间。”徐子鹤则题曰:“冷月先生为艺坛前辈,画月名闻中外,堪称一绝。此帧乃宽仅二寸,虽信手漫笔,然气势磅礴有小中见大之感,不胜折服。”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冷月先生的右派问题终于在1978年得到纠正,艺术重新得到人们关注,1983年还受聘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然而,此时的他已年迈体衰,双目失明,长期卧床。1985年冬,苏州市博物馆举办陶冷月画展,但先生已不能起床,只能由为浤代行。讵料画展开幕之日,即为先生仙逝之时。等到为浤得到噩耗,星夜返沪,已不及见最后一面。这件事令为浤遗憾不已。所幸他当年曾从父亲晚年不多的作品中,把一件将消失的山水小品抢救出来,总算聊可自慰了。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咫尺千里“冷月”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