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先生得石于曜山之阴,似人状,命工匠造一人坐像,置孤山西泠印社三老石室旁,此人便是西泠八家之首,浙派印风宗师丁敬。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丁敬(1695 〜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砚叟、龙泓山人等,浙江钱塘人。涉猎群书,广采博览,通诗文、精金石,尤以金石篆刻为世所重,其印出入秦汉,吸收并发展了朱简的碎刀法,创为切刀一式,以表现秦汉印苍莽之气,所作印古穆沈雄,力挽时风,流风所布,有蒋仁、奚冈、黄易、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七人,卓然成家,开浙派二百余年印风,至今不绝。其人被尊为浙派泰斗,其作亦被印人藏家尊为至宝。然百余年来,宇内多经劫难,先贤佳作,存世者寥若晨星,前辈庋藏,今日大多已入各大博物馆,时人难得一窥真容,海内藏家,纵然偶有一二,亦秘不示人,国内艺术品拍卖至今已历二十余年,开门见山之丁敬印作,千不一见。今日忽有丁敬“容大”一印现世,可称当今印坛与收藏界一大幸事。 copyright Artworld.cn
华艺美术世界网
清·丁敬刻寿山石王德溥自用印 华艺美术世界网
清·丁敬刻王德溥自用印-印面 华艺美术世界网 容大,为钱塘诗人王德溥表字。《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七有载:王德溥,字容大,一字澹和,钱塘人。贡生。有《宝日轩诗集》。检丁敬印谱中,可知丁敬为其所作颇多,计有白文“王德溥印”二方、白文与朱白文 “王氏容大、德溥之印”对章,白文“容大”一方,朱文 “王氏宝日轩书画记”一方,以及此次面世之朱文“容大”印。其中丁敬六十六岁时所作白文“王德溥印”并有三面长款,其中亦颇自嘉许。据记载,丁敬生性耿介清高,作品不轻易与人,志书载其“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也。”而能为王德溥作此颇为自许之佳刻,可知二人必为知交,为其所作亦为尽心之作。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此次面世之朱文“容大”一印,石色纯黑,署“钝丁”楷书款,文作粗朱,初视之若平平无奇,细细品读则愈见其不凡之处。但凡为印,白文宜浑厚而朱文宜劲挺,故满白细朱者易为,而粗笔朱文印稍一不慎,线条极易流于臃肿乏力,故历代印人所作,粗朱式不多见,其中佳作尤少,此印即为其中之佼佼者。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此印印文二字,左右均分,面目似有宋元印味道,而其精神全在秦汉,故其笔画粗而有骨,曲而有力,笔画之间所留数条白线,与其白文印中笔画几无二致,可知为朱为白,存乎一心,朱白之理,如同阴阳之道,相依而存,此平中寓奇,雄强后得天然之佳作,非大宗师不能到此。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此类印作,于丁敬传世印谱中极为少见,只其自用长方朱文“古杭”一印,较为接近,不同之处为“古杭”为上下竖排,而笔画中微有隶意,若以平实浑朴而论,“容大”一印或有过之,其余诸印中,此类风格绝少,可知此一印式,敬身先生平生亦不轻作。而此二印,视为印人秘珍其技也罢,视为宗师偶一尝试也罢,于其平生所作中自可得一席地,不容轻视。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宗师之所以可称宗师,正是因其可以一人之力,而启后世之风。丁敬以切刀法秦汉而成浙派之宗,一代印学大师赵之谦亦有白文“丁文蔚”一印,单刀直冲,为后世齐白石所发扬,亦开一代新风。而后世宗法丁敬者,多从其刀法入,得“容大”一印三昧者鲜矣。清末有印人胡镢,其朱文印多粗笔,平淡自然,虽刀法有异,而气味却同,与此印当有莫大关系。 中国星翁艺苑 此印原为西泠创社四老之一、曾为丁敬立坐像于孤山三老石室旁的丁辅之旧藏。1937年,杭州遭丁丑之劫,次年夏,丁辅之、高时敷、葛昌楹、俞人萃四人汇四家所藏历代印人佳作共一千九百余方,成《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册,此印即赫然在目,丁辅之《西泠八家印存稿》中亦收入。此印后入王福厂高足江成之先生之手,并收入其《履盦藏印选》中,一印而结三代印人翰墨因缘,实为印坛佳话。而丁敬印存世稀如凤毛,想藏家定不甘失去此千载难逢之机缘。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