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京城便迎来艺术品展览的旺季。从意大利到德国,从美国到比利时,多个重量级艺术品大展扎堆亮相。这其中,不仅有来自海外博物馆的珍稀藏品,也有国外著名收藏家的顶尖收藏。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还有什么比在短期内邂逅好几个优秀展览更幸福的呢?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展览通过不同门类的高端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科技、社会风貌,每一个展览都精彩十足。不过,当这几道美味“大餐”被端上“桌面”时,人们也不禁思考:除了展品过硬外,这些展览究竟赢在哪里?面对高端展览,观众又该如何欣赏?这些展览还有什么美中不足吗?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赶场看展 华艺美术世界网 “现在两点了,我还要赶到保利艺术博物馆看一眼。这阵子好展览太多了,真是累死人啊。”话虽这么说,但刚刚从北京恭王府参观完“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的任先生脸上却洋溢着笑意。最近一阵子,在北京“赶场”看展览的人可绝不止任先生一位。这也难怪,眼下就有四个分量十足的艺术品展览先后开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读往会心——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推出的“A&J Speelman暨海外藏家——犀角象牙雕刻珍品特展”、以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的“启蒙的艺术展”。 中国星翁艺苑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可以说是不少北京观众“眼巴巴”盼来的。之前,该展览已在上海、湖北等地展出,大获好评。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乌菲齐博物馆此番精选了82幅油画,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三个部分展出。展品包括文艺复兴早期大师波提切利、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画作,以及众多16世纪至20世纪中叶意大利、荷兰、法国和德国画家的重要作品。 中国星翁艺苑 “启蒙的艺术”作为新国博开馆之后的首个交流展,自然分量十足。这个从2004年就开始筹备的展览,由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和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举办,展出绘画、雕塑、服饰、模型等580件,是德国三大博物馆的最大“联姻”之作。据悉,这不但是迄今为止中德之间最大规模的合作展览项目,也是世界范围内有关反映“启蒙运动艺术”的最大展览。 copyright Artworld.cn 看完了海外知名博物馆馆藏的珍品后,“A&J Speelman暨海外藏家——犀角象牙雕刻珍品特展”与“读往会心——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则可以带领观众领略海外私人藏家收藏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风采。A&J Speelman家族是英国著名收藏世家,该家族几代人收藏的60余件明清犀角、象牙雕刻珍品形制多变、题材迥异,集中展现了明清时期我国犀角、象牙雕刻的神工妙技。另外,在其他海外藏家的支持下,还有50余件宋元明清历代玉雕精品联袂展出,三大中国古代雕刻技艺共聚一堂,交相辉映。 copyright Artworld.cn
比利时菲力浦·德巴盖先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家具收藏的外国友人,在他比利时家中用来陈列家具的地方题名“侣明室”,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古意盎然的名字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所题。这次北京恭王府展出了菲力浦先生珍藏的70件明式家具,涵盖桌案、椅凳、床榻、柜架等,全面展现了16、17世纪明代家具的风貌。其中,黄花梨香几、黄花梨四出头椅、黄花梨展腿式半桌、黄花梨冰绽纹方角柜等罕见家具纷纷登场。 中国星翁艺苑 领略“高端”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四个高端展览备受专业人士好评,那么,普通观众在展览上除了可以看到艺术性一流的艺术品外,还能从哪几个角度领略“高端”呢?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学术性强是四大展览最显著的特点。这些展览选择的藏品恰到好处,既展示了在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和作品,又巧妙地避开了过于家喻户晓的宣传点。“有些展览拿着一张拉斐尔的素描就当新闻点,这样的展览过于肤浅,参观者单纯慕名而来,却学不到什么知识。”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这样评论道。 中国星翁艺苑 难得的是,尽管学术价值如此高,这些展览的受众范围却很广,无论专业人士还是刚入门的爱好者,都能在展览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懂行的人看门道,外行人可以‘扫盲’”。 copyright Artworld.cn
除了注重学术背景外,这四个展览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深刻且宽广。在这方面,“A&J Speelman暨海外藏家——犀角象牙雕刻珍品特展”格外出色:展厅墙上贴着巨幅说明文字,帮助参观者了解A&J Speelman家族,以及犀角雕与象牙雕的名家、特色与历史。展柜上也贴着各种标牌介绍雕刻的种类与历史发展阶段,让参观者无意中就填补了很多知识漏洞。 copyright Artworld.cn
同样,“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做了充分工作,以帮助观众梳理、消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脉络。一些观众对该展览最后部分那张对比中国与意大利同时期艺术家的表格印象深刻。“我以前从没想过将中国古代艺术家与西方古代艺术家横比,一直以为达·芬奇要比唐伯虎生活的年代早很多,看了这张表才知道,他们原来只差18岁。”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参观者胡博文认真地把这张表格抄在了笔记本上。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