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著名画家范曾状告收藏家郭庆祥名誉侵权案日前在北京一审判决,判郭庆祥侵犯范曾名誉,赔偿7万元。接到判决书后,被告郭庆祥表示不服,将提出上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事件回顾: www.Artworld.cn 2010年5月,大连收藏家郭庆祥在《文汇报》发表署名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文中未点名批评一位当代书画名家。6月24日,上海画家谢春彦也在《文汇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同样未点名批评该书画名家。 www.Artworld.cn
2010年9月,书画大师范曾“对号入座”,一纸诉状将郭庆祥、《文汇报》以及谢春彦告上法庭,并索赔500万元。2011年4月22日,该案在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开庭。 www.Artworld.cn 法庭辩论: www.Artworld.cn 原告方称:郭庆祥使用侮辱、诋毁、刻薄的语言,直接攻击原告的人品、艺术才能等,对他构成了严重的名誉侵害和精神损失。 华艺美术世界网 被告方称:他是对范曾的作品和艺术才能进行评论,没有任何故意捏造事实,因此不构成诽谤(被告曾向法院提供了范曾学生崔自默拍摄的范曾“流水线”作画视频作为证据)。此外,文章没有使用任何侮辱性词语,也没有涉及个人隐私。 www.Artworld.cn 法庭宣判: 华艺美术世界网 2011年6月7日,备受关注的“郭范案”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原告范曾胜诉,法院要求被告郭庆祥在10日内向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7万元精神抚慰金。对此,被告律师表示,法院在此案审判当日并没有通知郭庆祥及其律师,违反了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的规定,而郭庆祥本人也对此结果表示不服,称会坚决上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宣判后双方态度: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原告方称:范曾的代表律师薛秋红针对被告方提出“此案未公开宣判”的质疑,她表示,此案是公开审判的,不公开宣判,无损于过程的透明。她说,郭文发表后,范曾接到来自包括国外政要和名人在内的很多电话,对他的作品提出质疑,给范曾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也影响了他的声誉。此前网上曾有多幅范曾在钟馗画前创作的照片,她认为这并非“流水线”作画或简单的复制,每幅画的形象和意境都不一样,多幅画作的比较也有助于挑选出精品。像齐白石先生,在闲暇时间画一批虾,来客人时再添上些东西拿给客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她还透露,郭庆祥曾在北京机场想见范曾,并透露想包下范曾的画,但范曾不愿意有人垄断他的作品,因此拒绝见面,类似的事情也可能引发一些矛盾。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被告方称:曾先后为《文汇报》和郭庆祥辩护的富敏荣律师称,该案混淆了文艺批评、学术争鸣和名誉侵权的界限,郭庆祥没有捏造事实,也没有点名,而是对作品和现象进行批评。此外,公众人物应该如何面对批评也值得思考,名人应该容忍社会对其创作手段和作品品头论足,这是作为公众人物必须付出的代价。 www.Artworld.cn 被告人郭庆祥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自己上诉不光要为争个输赢,更重要的是要维护艺术批评探讨和争鸣的权利。法院认定他和范曾是“交易双方”,郭庆祥表示,即使自己收藏了画家的作品,也有权对其作品和创作态度作出评价。此外,他对自己和《文汇报》的不同“待遇”也提出质疑,称若自己侵权,《文汇报》也难脱干系,现在判他侵权而《文汇报》免责,属于自相矛盾。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有关人士认为,什么才是正常的文艺批评,作为公众人物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批评,是捍卫权利还是宽容待之,这是范曾名誉权案留下的一道思考题。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范曾侵权案一审判决 郭庆祥不服输将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