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展览资讯 >

以心观物:范红的油画风景创作展

时间:2010-10-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范红作品 盛 葳 女画家范红的绘画意象朦胧、优雅婉转。她大学就读的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因其具象表现主义教学和创作闻名。 范红初期的油画创作也因此带有一定“具表”

  

范红作品 范红作品

  盛 葳

copyright Artworld.cn

  女画家范红的绘画意象朦胧、优雅婉转。她大学就读的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因其具象表现主义教学和创作闻名。 范红初期的油画创作也因此带有一定“具表”特征。从现象学角度看来,这种创作方法强调绘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敞开,以特定主体去发现、 开启客体对象。在范红的早期绘画创作中,主要采用“写实”的基本方法,但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而言,她的作品并不那么强调描绘对象客观真实存在,而是更多的让观众通过对主体的认知来理解画家本人在绘画中的核心地位。作品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造型研究的桎梏,也没有现实主义客观研究的教条,但或许正是如此,才能破除对传统艺术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亦步亦趋,剥离艺术对象的社会、制度等外在因素束缚,从而实现“心”的澄明和艺术状态的自由。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范红之后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桑德罗.特劳迪写意油画研修班学习,这为她的绘画创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桑德罗.特劳迪是一位重构成、重色彩、重油画语言的意大利艺术家。在他的指导下,范红的绘画开始具有更多过程性、感受性、不确定性以及面向未知的希望,而不是提前设定的画法、目的、对象、构图,甚至可预计的视觉画面。这种转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范红开始了一种更为自由,更少理论指导的创作实践;另一方面,“具表”对心、眼、手、物合一的强调也与桑德罗.特劳迪对主观表达的重视相辅相成。因此,绘画保持人与物、景之间的直接沟通在范红的绘画中始终延续。范红这一时期的乡间写生刚开始颇为厚重,利用笔触、刮刀造型,有着类似后期印象派的空间和构图处理;人物画则兼重块面与线条,在不同的形式力度中探索不同的人物性格。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范红的近期作品又体现出一系列新的语言特征和审美趣味。薄画法取代了相对厚重、充满力量的绘画形式。尤其是在长岛写生的一批海景画,将大海表现为一种具有流动感的心灵图像,凸显出某种静谧的内涵。这些绘画从在吸收桑德罗.特劳迪油画研修班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带有中国文化韵味的新意象。如果说那种重体量、重色彩、重形式外在张力的语言倾向于男性艺术特征的话,范红的海景新作则在含蓄的笔触、流淌的色彩、书写性的语言中找到了一种内省的女性特质。从现代艺术发展历史来看,由于照相和影像技术的影响,绘画与自然间的亲密性、心和眼与风景间的直接性正在逐步丧失,范红的现场海景写生则旨在重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在人与景、心与海、画家与观众间重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恰如中国古代画论所言“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从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具表”学习到独立创作、游历写生,范红的绘画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她的探索中,“以心观物”始终是画面所呈现给观众的重要特点。她的作品始终贴近生活,描绘平常事物,但却能在一种感性状态中以抒情的笔调赋予日常生活以诗意,体现出女性感性、细腻的心绪。因此,尽管理论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但绘画创作毕竟不是科学,它必须与人的心跳共同律动,与人对自由的追寻共生共存。艺术是技巧,是观念,然而,它更是情感,更是生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以心观物----范红的油画风景创作 中国星翁艺苑

  策展人:罗忠学 张泽宇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学术主持:盛葳 中国星翁艺苑

  开幕时间:2010年8月14日下午4点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展览时间:2010年8月14日-2010年8月23日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参展艺术家:范红

中国星翁艺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先声画廊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中国星翁艺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以心观物:范红的油画风景创作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