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资讯 > 展览资讯 >

荟萃巴蜀文艺精华 首届成都文艺双年展举办

时间:2009-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真是大开眼界,很多艺术展品闻所未闻,我带了两个相机,一个用胶片,一个是数码单反相机,很多作品值得拍下来。即便是这样,这位姓李的观众还是感到目不暇接,因为精彩的艺术

         “真是大开眼界,很多艺术展品闻所未闻,我带了两个相机,一个用胶片,一个是数码单反相机,很多作品值得拍下来。”即便是这样,这位姓李的观众还是感到目不暇接,因为精彩的艺术展品实在太多了。11月13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文联、成都传媒集团主办,成都市文联所属各协(学)会承办的“花重锦官城·首届成都文艺双年展”开展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市民的热情追捧,迎来上千观众。 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艺门类众多 名人名家荟萃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本次展览不仅规模空前,而且名家荟萃,精品云集。翰墨锦城、江山如画、蓉城印象、锦绣天府、清水芙蓉、东方明珠、梨园芳华、文染蓉城、时代印记、山花烂漫10个主题展区,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囊括了书法、美术、摄影、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戏剧、文学、民间文艺等14个文艺门类。展览旨在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都文艺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挖掘成都文化内涵,寻找成都文化记忆,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提高成都文学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成都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www.Artworld.cn

  据主办方介绍,按照“参展作品要代表成都最高水平”的要求,展出的作品既有已故老一辈文艺大家的传世精品,又有当代活跃于文艺界的中青年文艺名家的最新力作。作品以成都本土文艺名家为主,同时也征集了川籍在蓉文艺名家的精品力作,还有旅居成都的文化名人的精品,如巴金、晏济元、赵蕴玉、岑学恭、叶毓山、车辐、马识途、流沙河等众多文艺名家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成都文艺的综合水平和整体实力,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上千人的参展作者中,除成都文联系统内的参展者,还有系统外、体制外的近百名艺术家,尽显成都和谐包容的特质。 中国星翁艺苑

  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川清音也出现在“双年展”上。四川清音长于抒情、兼能叙事,且曲牌丰富、唱腔优美,极富四川地域特点,是在全国具有高度影响的重要曲艺门类,其中四川清音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弹音”,因能发出西洋歌剧花腔女高音一样的美妙声音,更被国外媒体赞誉为“东方歌剧”。展厅内展示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的代表性传承人程永玲的四川清音《天府国粹》。《天府国粹》不仅是对她数十年艺术生涯和表演的回顾、总结,也是对四川清音艺术当代传承和持续发展的推动。展厅内不乏像这样的艺术精品,观众也借此机会大饱眼福、耳福。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名家云集的展厅中,文学展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关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以及名家手迹等近2000件实物,让更多的市民走近文学、喜爱文学,得到文学的熏陶。“成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作者、作家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吉成表示,这次参展的作家中就有阿来、麦家两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还有魏明伦这样在海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的名家之作。他说,很多人都知道成都出了不少作家、文化人,如巴金这样的文学泰斗,艾芜、李劼人等文学名家也是享誉中国,这一次的集中展出则是让大家全面了解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成都文学界的总体成就和辉煌成果。他表示,把文学请进文艺双年展,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相信此举会对进一步提升成都文学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www.Artworld.cn

  展览动静结合 观众积极参与 www.Artworld.cn

  首届双年展“一区一景、一区一特色”的布置原则和氛围营造独具匠心,十大主题展区带给观众不同的艺术环境和视觉享受,展览形式紧贴作品内容,并依据其布置展位,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媒体、触摸屏、LED等形式,实现展区场景化,多视角展示文艺精品。据了解,多媒体播放器囊括了成都舞蹈和音乐协会的获奖节目,观众可以随时点播,感受艺术精品的魅力。在双年展现场还设置了影音室,通过电视碟片的形式轮番播放川剧《死水微澜》、电视剧《大生活》等文艺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中国星翁艺苑

  如此动静结合的展出形式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在清水芙蓉主题展区内,一位姓谢观众正在饶有兴致地“研究”一台多媒体播放器。屏幕上众多优秀的舞蹈和音乐作品“一触即播”,谢先生用手指轻轻点击罗彩文编导的儿童舞蹈《欢乐的节日》,屏幕上马上播放出来。他说:“常规展览都是静态的,但是这次双年展就不同了,好多互动环节参与性很强,让我们观众有了全新的观展体验。” copyright Artworld.cn

  此外,还有很多艺术家“现身说法”,耐心细致地为观众讲解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在互动过程中,广大观众也得到了与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在江山如画展区,很多观众对著名雕塑家朱成的作品《喜怒哀乐》大型面谱装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众纷纷围着朱成不住发问:“朱老师,你的作品到底表现了什么?”“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老麻将、铜钱等材料来做装置作品呢?”朱成耐心地解释道,《喜怒哀乐》4幅作品分别用老麻将、铜钱、印章、古代老活字钉4种材料制作。他创作《喜怒哀乐》4幅作品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前收集材料更用了他20年的时间。他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了解到古代人和现代人拥有同样的情绪表达。展览展出期间,在展厅门前搭建的大型舞台上十大主题系列专场演出陆续上演,成为动静结合的另一“动”,让观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蜀乡琴韵》——民族音乐专场、《乡音乡情》——曲艺专场、《天府奇葩》——川剧专场、《太阳神鸟》——金沙遗址专场、《锦城技艺》——杂技专场、《快乐蓉城》——木偶专场、《成都记忆》——歌舞专场、《时尚锦城》——成都金曲专场、《锦城艺苗》——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专场、《蓉城笑语》——小品专场等演出几乎占满了展览期间的各个时段。每天有4场不同主题的演出轮番上演,每场演出时间40分钟左右,场次间隔1小时左右。

www.Artworld.cn

  演出雅俗共赏,展览精彩夺目,前来观看者络绎不绝。此次展览以及演出对市民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了“文化的盛宴,人民的节日”的办会宗旨。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创作成果丰硕 新人新作辈出

www.Artworld.cn

  本届双年展参展人员1000余人,参展作品多达3000余件,不仅展品数量创下成都历史新高,而且件件均为精选上品,代表了成都文艺界的最高水平。单拿美术展品为例,“146件都是成都历史上最好的作品”,成都市美协主席刘正兴如是说,“很多老画家都拿出了他们的好作品,包括李焕民老先生,他的《初踏黄金路》是载入当代美术史的,我们这一代都是看着他的作品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作品很多。”书法展区作品同样是风格变化丰富,“颇具灵性”是成都书协主席舒炯对此次展览的强烈感受。他说:“此展囊括了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的近90件作品,比较完整、全面地展现了成都书法界的总体水平,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既有粗犷、大气的,也有流畅、娟秀的,并不是单一的味道。”

copyright Artworld.cn

  成都书协副主席谢季筠说:“展览上既有资深的老书法家的大作,也有青年后起之秀的佳品,很多都获过国家级大奖。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有如此功力我还是很欣慰的,成都书法界后继有人了。但四川书法要从书法大省向书法强省迈进则需要更多有影响的作品,唯有如此,四川书法才能立得住、传得远。”刘正兴也希望年轻的画家能在不同艺术门类的学习中对自身的创作有所突破。希望他们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下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中国星翁艺苑

  民间文艺展区众多“绣女”同绣蜀绣“五百罗汉图卷”的制作现场一直围满了观众。该图卷上的每一个罗汉的神色、姿态各异,细微之处须发毕现,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引来观众啧啧赞叹。更加令人意外的是众多绣女的引领者竟是一位年轻男士。一经询问才得知,这个年轻人叫陈彦朋,出生蜀绣世家,居然才21岁,就已经是成都锦美蜀绣的代表人物了!陈彦朋特别擅长用蜀绣表现飞禽、走兽、人物类刺绣,是近年来蜀绣行业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也让老一辈蜀绣艺人看到了希望。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据了解,蜀绣“五百罗汉图卷”将由三代蜀绣人共同完成。目前,6名蜀绣大师耗时一年半,已经完成了9米、200多位罗汉的绣制。陈彦朋说,他和父亲、师叔6人预备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这幅作品。陈彦朋还介绍,该作品完成后,整幅长28米、宽40厘米,共绣有500多个人物。 华艺美术世界网

  形成品牌效应 打造魅力成都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文艺是人类认知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能举办如此规模的文艺综合展,足见成都文化底蕴的厚度。”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仲呈祥在看到此次双年展的规模之大后十分激动。他说,这次展览除了可以提升成都的知名度,增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含量外,还能通过现场的交流互动,推广艺术品的价值,从而带动成都文化艺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www.Artworld.cn

  杨吉成表示,首届成都文艺双年展主要突出综合性的特点,各艺术门类讲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艺术门类荟萃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和合共融。同时也是想利用文艺门类的综合优势搭建成都文艺的高端平台,凸显其权威性。双年展一旦形成品牌,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艺符号也会得到强化,从而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有效地提升成都文化形象和影响力。 copyright Artworld.cn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启国认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四川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对于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推动四川文化的繁荣发展。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copyright Artworld.cn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荟萃巴蜀文艺精华 首届成都文艺双年展举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