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艺术家主持:曾忆城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摄影工作坊“聊一聊、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 华艺美术世界网 曾忆城作品 & 工作坊作品呈现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主办:广东美术馆 策划:刘端玲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但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看”自己的呢? 通过艺术“看”自己是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最新尝试的互动项目,特别邀请艺术家主持,招募参与公众,通过艺术家与公众分享创作心路历程,指导公众创作,最后通过展览呈现艺术家与公众的创作成果与相关资料。 艺术创作对艺术家有什么样的作用? 曾忆城谈到他的“观看”,他在通过摄影观看世界的同时,也在观看自己的内心。 读曾忆城的作品有种情绪的变化。《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中青春的焦躁,到《路上有风有风景》的舒缓,再到《一时一地》的宁静,他的个性也由多年前的急躁易怒变得温和淡定。这是有益和积极的经验,所幸曾忆城愿意与大家交流这种经验,于是有了“通过艺术‘看’自己”摄影工作坊,有了这个展览。 中国星翁艺苑 此次项目的艺术形式是摄影,包括摄影工作坊和作品呈现两个部分,在短短3天的公开招募中,我们收到了200余份报名表,通过筛选和面谈,我们挑选了8位参与者加入工作坊,年纪最小的陈嘉欣觉得通过艺术看自己的方式很特别,不像通过星座或占卜。34岁的黄光宜是一名销售,平常从宗教信仰中观照自己,也从喜欢的电影中透视自己。怀孕5个月的黄西,在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有了宝宝之后,生活还是轨迹没有变,但对自己的身份及生活状态有一些犹疑和矛盾。网页设计师潘绍章从小到大都在思考“自己是什么东西”。来自NGO的曾颖芳想学习通过影像了解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马上就要大学毕业的张萍想要了解自己的作品里所透露的性格,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她较注重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从事特殊教育的钟盛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美术馆看看展览,他通过身边的人来看自己。作为软件工程师的孔德英会试图以第三者的身份来看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华艺美术世界网 这8位完全陌生的参与者与艺术家主持曾忆城一起,远离闹市,抛开身份,抛开成见,分享彼此眼中的对方,尝试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视角,去了解自己心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差距,从而更好的理解自我,理解他人。这个工作坊是一个安静地,完全不设防的现场,心灵一一打开,在日常的忙碌中,已经久违了这种去认真观察和体会别人的这种感觉。最后曾忆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中的思考和寻找,从自己的张狂到困惑再到淡然的过程。分享结束后,进入拍摄环节,曾忆城建议大家放下自我和好坏评判,跟随自己的感觉,轻松按下快门。 最后,作品呈现部分将呈现曾忆城部分作品、参与此次工作坊的公众创作作品及心得、笔记等。以及整个活动过程的视频精选。并且设立了互动留言的部分,让更多的人们去尝试和了解“通过艺术‘看’自己”的方法,并且对这种方法提出更多的可能。 华艺美术世界网 广东美术馆 2011年4月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通过艺术“看”自己——曾忆城摄影作品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