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祥集福 白丁作 www.Artworld.cn
www.Artworld.cn 扫邪图 白丁作 www.Artworld.cn 相传,最早画钟馗的是唐朝吴道子。之后,代不乏人,尤其是到了清季,石涛、高其佩、金农、任伯年等诸大家,皆有钟馗图传世,而且,据说任伯年是反复表现钟馗最多的画家,因此,或许可以说,在中国绘画史上,画钟馗是堪称蔚为大观的现象之一。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画家们之所以普遍喜欢画钟馗,大约因为神话中的钟馗,力大无比,能驱魔鬼镇妖气,这与以创造美为天职、对一切邪恶也深恶痛绝的艺术家,恰好是心灵相通的东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白丁的钟馗图也自有情感之寄。 www.Artworld.cn
我所看见的白丁的钟馗图二幅,它们的表现各具特点,迥然异趣。《扫邪图》中的钟馗,像是刚把小鬼吃下肚而从唐明皇的宫殿走出来,肚腹滚圆、施施然,左手紧握腰间的剑柄,瞪眼四顾,虬须如乱针,大有不扫除天下妖魔决不罢休的凛凛威风。《迎祥集福》中的钟馗仿佛也正迈着步子走来,背上露出寒光闪闪的剑锋,怒目圆睁,虬须肆张,边走边吆喝,浑身充满了以驱除群厉为己任的威慑力量。白丁的钟馗图可能有所借鉴于任伯年,为突出钟馗的面部刻画,故意将其幞头推向脑后并且画得很小,但衣袍则别出匠心,运用了不同的笔墨技法。《扫邪图》以迅疾的中锋干湿细线勾画,看似凌乱实则有着相当准确的轮廓要求,线条的随意性增强了衣袍在行走中的动感,同时以浅灰蓝色渲染袍面,留白处腹部隆然凸起,平添了几分可爱和幽默。《迎祥集福》则弃绝了用线,以卧笔扫刷出钟馗的一身红袍,其一手笼于袖中,另一手暗示利剑在握,袍裾飞拂,奔放的没骨画法并没有脱离法度的掌控,富于飘逸的韵味。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绘画史的人物画中,以没骨法挥写人物的衣服而成为经典表现的,主要有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和清任颐的《酸寒尉像》。前者水墨淋漓的泼洒,把仙人“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乾隆)的酩酊状态,生动地凸现了出来;后者浑融的浓淡泼彩块面,灵趣横溢,有效地衬托出了疲于奔走、位卑不得开心颜的小吏的酸寒相。故而白丁的泼彩红袍,即使我们不从较高的视界来评说,也需要承认是自有神观的。我还看见过白丁的一幅达摩像,异族模样,目光炯炯逼人,呼之欲出,其披于身上的衣衫只借助几根粗犷豪放的墨线,便显得神完气足,韵致饱满,耐人玩味。可见从“减笔描”的表现来看,老一辈画家确实是随心所欲、功夫老到,达到了远非一般的造诣和境界。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白丁的这二幅钟馗图皆在左上方用红色意笔写了一只飞动着的蝙蝠,盖因神话中有钟馗为混沌未开时黑白蝙蝠所化之说,所以以之既补充了画面的神话内容,又起到了平衡整个画面的虚实关系的作用,也体现了画家的匠心。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白丁(1921至1994),名余世昌,字凤生,白丁为其行世之号。揭阳榕城人。幼学画艺,得传统之沾溉,博采诸家,融会贯通,不为门派所限;画风个性张扬,独具一格,用笔刚则恣肆、柔则婉娈,两相兼济,气韵迥出。除了人物画以外,也能山水、花鸟,兼擅治印。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凛然之威笔下生——略谈白丁的钟馗图的艺术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