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御龙图 佚名 帛画墨笔设色 纵37.5厘米 横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战国楚墓,是一幅描绘墓主人御龙升天的铭旌。帛画顶端裹一细竹杆,并系丝绳,可以举挂。画面描绘一身着广袖长袍、头系峨冠、腰佩长剑的男子手驾龙舟,邀游天宇,飘飘然迎风而行的形象。男子有胡须,身材修长,神情潇洒自若,其上方有华盖。龙尾立一昂首呜叫的仙鹤,龙身下画一尾游动的鲤鱼。画中人物形象写实,比例准确,线条转曲流畅,兼用淡彩渲染,以突出其神采风貌。那些向后飘拂的冠带和华盖上绦带的刻画,更使整个画面具有飞动之感。
此图1964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墓,是分别绘在六张纸上拼合而成的一幅完整画面。画面中央绘悬幔,幔下墓主人头戴冠,身着长袍,手执团扇坐榻上,旁立一侍女。他的左侧为庖厨场景,一女仆正忙碌于炉灶边,为主人备食。他的右侧有一人一马,马上鞍垫皆备,人身着短衣,似马夫在等待主人出行。画面上方为天空和田野,绘有日、月及北斗星。日下有树木、田地和农具,月内绘蟾蜍,中间一棵大树上落一凤鸟。全画反映了东晋时期豪门贵族的生活。形象稚拙简率,用笔粗放沉着,色彩单纯,仅用红、黑、蓝色,明快热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故弥足珍贵。
这卷绘有九十五匹神态各异的马,四十一位圉人,是一幅画马杰作。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包括浴马、放马、驯马、喂马及最后的梳理整装几个过程。画家以高超的技艺将马的各种姿态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或腾或倚,或酽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跋,踢驰跳跃,奔逐戏乐,毫端万状,岑极生动。马皆以墨笔勾画,然后敷色晕染。马尾鬃毛墨线细写,质感蓬松。全卷气势磅礴,神韵飞扬,让人叹为观止,可见韦偃画马风范。
韩斡(约710—约780),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少时为酒店雇工,收酒钱于王维家,戏画地为人马,维奇之,乃岁与钱二万,使习画十余年而艺成。天宝(742~755)初,召入供奉,官至太府侍丞。擅画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师曹霸,重视写生。能摆脱“螭体龙形”的陈旧形式,而着重描绘风采神态。内厩名马如“玉花骢”“照夜白”及岐薛宁申王之骏马等、 悉图之,遂为“古今独步”。传世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此图中的照夜白是韩斡于唐天宝年间所画的 唐玄宗最喜爱的一匹名马。图中被拴在马柱上的照夜白仰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激昂,充满生命的动感。马的体态肥壮矫健,唐韵十足。据专家考证,马的头、颈、前身为真迹,而后半身为后人补笔,马尾巴已不存。图后上有南唐后主李煜所题“韩斡照夜白”六字,又有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所题“彦远”二字。卷前有何子湮、吴说题首。卷后有元代危素及沈德潜等十一人题跋。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中国绘画 骑马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