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画家描写的秋天景色,总是难免给人以寂寥与衰败的印象,似乎不如此就不能表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而吕纪笔下的秋天却是一派生机,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吕纪的《秋鹭芙蓉图》(见附图),纵192.6厘米,横111.9厘米,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芙蓉花开正盛,摇曳的残荷与挺拔的莲蓬无一不在表达着季节的特色。一棵枝叶疏朗的柳树从画面右侧突兀而入,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这枝柳树依旧茂盛挺拔。明代画家龚贤把山水画家能否画好柳树看作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他说:“画柳若胸中存一画柳想便不成柳矣,何也?干未上而枝已垂,一病也;满身皆小枝,二病也;干不古而枝不弱,三病也……”这幅作品中的柳树,主干挺拔,质感强烈,而纤细的柳枝在柔弱中也有一种“百炼钢成绕指柔”一样的弹性;枝上柳叶繁而不乱,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画中白鹭,或栖止,或飞翔,上下呼应,造型准确,形态生动。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颇具特色,由于画中的柳叶与菖蒲全都飘一侧,仿佛有阵阵秋风从池上袭来,使人感觉扑面而来的寒意。荷叶的边缘虽然已经残缺,但它却是顶风直立,一副凛然不屈的气势。吕纪的作品中有许多细节之处是值得研究的。他经常在自己的画中用一些暗示来规谏皇帝,这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明孝宗曾经称赞他:“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 中国星翁艺苑 画中的三只鹭鸶,一只栖息在岸边正回过头向着空中飞翔着的同伴鸣叫,而空中的一只似乎也听到了叫声正盘旋而下,与伙伴会合,最上方的一只仿佛也正寻觅叫声紧跟而下。三只鹭鸶所连接起来的弧形曲线与柳枝弯曲的线条相对应,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动感。即使是岸边菖蒲这些次要陪衬,无论是阴阳向背还是前后次序都作到有条不紊,聚散得当。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此作的成功还在于作者对线条的运用。无论是勾勒柳叶的短线条还是荷叶茎干的长线,都笔笔到位,劲健干净,稳重结实。粗犷处如柳树枝干、鹭鸶喙与爪都刻画得极其生动自然。画面上的许多细微之处都颇见匠心,像岸边的两只鶺鸰一藏一露,灵活生动,枝头的两只小鸟神态各异,造型自然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吕纪(1477—?),字廷振(一作廷孙),号乐愚(一作乐渔),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弘治间被征入画院,供事于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绘画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名家作品,在南宋画院风格上略加变化,形成自家体式。他的传世作品多以花鸟为主,尤其擅长鸳鸯、孔雀之类,配以适当景物,生动自然。他是明代宫廷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吕纪《秋鹭芙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