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扬州画派,并不都是出身扬州一处,其它地区画家来扬州的也相当多。华喦的花鸟画生动活泼,用笔流畅,色彩润雅。他所画的鸟,不是在飞就是即将降落,是运动着的鸟,很少有栖息不动的。在清代花鸟画中,画得是相当的成功。金农是个金石家,专搞金石篆刻,四五十岁时才开始绘画,有少数是自己画的,很多是别人代笔画而落上自己的款,尤以罗聘为最多。所以金农的绘画作品是多种多样的。汪土慎的梅花及各种花卉,多数是墨笔画,也有少数谈设色的。李聘的花卉虫鱼,墨笔和作色兼备。李方膺的梅竹石多是墨笔,很少有作色画:高翔和汪土慎一样,都画得一手好梅花。在构图上汪作繁枝,高作疏枝,全以韵胜,同时高的山水花卉,也是独具个人的风格。罗聘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技法熟练,在扬州画家中是比较成功的。郑燮的竹石兰花,画得相当的棒,画山石很少点苔,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同时扬州八家的思想比较活跃,无所拘束,他们的画面上往往有许多自题诗文,一幅作品中常常上也题、下也题,左也题、右也题,别具一格,十分自由。有的还在竹叶的空间题上诗文名款,称作“竹叶藏诗”。扬州八家中有些画家的印章往往很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如李方膺有枚图章印文为“换米糊口”,曾做过七品官的郑燮有枚图章印文为“辞官卖画”。元代开始是诗书画三结合,到了扬州八家的时候,已从诗书回转变为诗书画印四结合了。他们的这种作风对后世的某些画家,如赵之谦、吴俊卿等都有影响。 华艺美术世界网 清代末期上海画派兴起,改变了嘉道时期以来画坛萎靡不振的现象,又有新的发展。赵之谦能书画,尤以金石书法篆刻为最著名,他是在书法基础上发展绘画的,用笔厚重,色彩润雅,对清末花卉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虚谷和尚的绘画作品,用笔用墨和设色上都别开生面,常用于笔侧锋,用墨浓淡交融,墨色结合,或色与色结合混成一体,不同于一般的画法,落款字体也很特殊,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貌。初称为“四任”的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对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圆科,都有新的发展,题材新颖,色彩鲜艳。如人物树石画,是从陈洪缓的画法加以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四任的画法和绘画题材虽然相近,但也并不完全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吴俊卿是一位金石篆刻家,擅长篆隶书法,他专工花卉,用笔厚重有力,独具一格。吴庆云、程璋等人的绘画,接近了西洋绘画的影响,在色彩构图方面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面貌。 copyright Artworld.cn 清代书画装潢形式除了轴、卷、册外,对联这一形式很盛行。由清初到清末,甚至民国初年,各种各样的对联都有,有五、七、九、十一言等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对联形式被称为龙门式对联,它的写法是上联由右向左写一行多,落上款,下联由左向有写一行多,落下款。一般长联多采用这种形式。对联的字体有楷、行、篆、隶、甲骨文、石鼓文等,草书联比较少见。 团扇这种形式在宋元时期曾很流行,明代出现了折扇,团扇这种形式就较少流行了,到清代道光时期,团扇又盛行起来,有很多作者在团扇上写各种体式的诗文或画各种题材的绘画。此外清代中期还出现了一种黑地折扇,在扇面上用金粉写各种诗文或画各种题材的绘画,以前是没有这种形式的。 清代在书画的款式方面也有些新变化,形式比前代更为丰富,也更讲究艺术性。康熙以后,几乎没有不署名款的,极少无款作品。名款除了姓名、字号、岁数、年月外,还有类似画押的款字,如“八大山人”、“牛石慧”等。本人的其他题款也多种多样,有署受画者名字的,称“应酬款”或上款;有在本幅上题诗词的,曰“题诗款”;有写长篇题记,占本幅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石涛、朱耷、扬州八怪都善写这样的长题款;有将题款夹杂在画中的,使书画融成一体,郑燮、吴昌硕最擅此道;有一题再题的,称为多题款,石涛、郑燮、高凤翰等人作品多有此种形式,至于写满画面的“落花款”虽不多见,也以新奇款式出现。且上款的称呼,在清中期以后,不论书画或绘画作品,或称官职,或称其他,如某某军门大人、某某中丞大人、某某老公祖、某某老父台、某某先生雅属、某某仁史大人雅属、某某法家正之等等。这种称呼在元明时期是不会有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二、书画的个人风格 www.Artworld.cn
书的点画、结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从这一种书体到那一种书体——如真、草、隶、篆,这一家的书到那一家的书,产生了干千万万不同的形体,每个书家通过点画与结体所形成他自己的特殊形体。其中就产生它特殊的性格,这就是风格。但是一家书体有一种特殊形态而这种形态也不会固定不变。首先在书体本身的历史行程中要变,这个历史行程,一般都把它分成几个时期——早、中、晚期,或前后期。字从廋的变到粗的,或粗的变到瘦的,长的变到扁的,或扁的变到长的等等,这是从他的形式方面看;从硬的变到软的,或软的变到硬的,扁的变到圆的,或圆的又变到扁的,稚弱的变到苍老,或苍老又变到稚弱等等字,这是从它的质的方面看。从形式上看,是认识的概念;从质的方面看,是认识的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