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比李成晚出世。仁宗赵桢天圣年间(1023一1031年〕,尚在人间。据说他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穷究自然造化。他先师李成,又师荆浩,既而叹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遂隐于终南山大华岩隈林麓之间,常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画趣,即使夜晚下雪,也不忍离去。他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时人称之为“川传神”。他的画作《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及《临流独坐图》,均很杰出。他的《雪景寒林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 www.Artworld.cn 范宽:《雪景寒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www.Artworld.cn
他的《溪山行旅图》是在竖长的画面上耸立起雄伟的山峰,涧中飞泉,直落千仞。山下空蒙一片,小山头上长满树木,顶端露出了楼阁,山脚下有驮马从右方进入画面,似乎使人能听见马蹄和流水的声音,极富美感。此图采高远法,峻拔的主峰占画幅大半,“图大幅宽,山势逼人”,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是—件有深远影响的不朽杰作。此图山石以粗壮、有力线条勾画出山石坚硬的质感和结构,画出了“山之骨”。山体的雨点皴用较干笔画出短而密集的线条,下部丛树作不同的夹叶,枝干用笔粗壮、坚硬。山顶的密集丛林用疏松的圆点和短枝桠组成,注意分出墨色深浅、浓淡干湿和墨点的疏密、聚散。
《临流独坐图》,表现层峦叠蟑,山势起伏,溪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小充盈着活力。说明他很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对景造意”,观察山林间的早雾晚霞、晴阴雨雪及四时变化,为山川林壑传神写照。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范宽:《临流独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www.Artworld.cn
董源 中国星翁艺苑
字叔达,江南钟陵人,在南唐做过后苑副使。后苑在宫廷的北面,故称董北苑。他的山水水墨学王维、着色学李思训。秋岚远景,多写江南风景。山色苍郁,枝干劲挺,小树点缀而成,墨气淋漓,作《落照图》,用笔草草,近视殊不显,远视则村落、山峦清晰,宛如夕照之色,这种明暗透视画法,比西洋要早近千年。 董源的山水题材取自江南实景,如他的《潇湘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了远山茂林,江水行船,沙滩平坡,芦汀沙洲、是典型的江南风光。他的《龙袖骄民图》,描绘了草木茂盛的丘陵,显得空气温润,阳光一片,具有真实感。他的“披麻皴”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www.Artworld.cn
董源:《潇湘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潇湘图》是董源的代表性作品,它充分反映了董源在山水画创作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披图观览,一片清旷疏朗之气扑面而来。全画以平远取势构图,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润空灵与谈远清深。根据图中人物的活动,画面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右半部主要描绘游船的活动,水面上,一只小船正缓缓向汀岸靠拢,船中一个貌似高官的朱衣人端坐于伞盖之下,身边另有陪侍和舟子数人。岸上一行五人似在迎迓小船,稍远处几个女子正遥遥观望。左半部所表现的是网捕景象,坡岸上几个渔人正撒网捕鱼,另有几个已下到水里,似在水下安网。在这两组人物之外,水面上还有几只小艇,错落点缀于清波之间,自在往还。画卷下端,沙洲苇渚历历可见。而上端的坡岸后,茂林重叠,屋舍隐约可见。其后山势连绵,层峦叠嶂,蔚然深秀。这种山水意境在此前的画史上是未曾有过的。董源在学习继承前代山水技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大才地开创了江南山水画派,以超逸的笔墨图写具有江南特色的佳山秀水。此图山势平缓而内在脉络接续不断,大片留白处尽为水波,与山形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清幽。作者以独具特色的披麻皴和雨点皴来绘写坡丘与山容,效果奇佳。尤其是雨点皴的运用,将江南山水的神韵彻底表现了出来。疏密浓淡不等的斑驳墨点层层积聚,层层点染,显出江南丘山草树繁茂的态势。而点染中自然留下的空处又传达出山间雾累烟润的境况。整个画面视域开阔,构图层次井然,活跃于其间的人物更是将作品意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谛视全图,平淡天真中,笔墨趣味层出不穷。 中国星翁艺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寒林重汀图》(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中国星翁艺苑
《龙袖骄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艺美术世界网
《洞天山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范宽 董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