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
(375一443年),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土族,东晋未至南朝宋元嘉(文帝刘义隆中,屡次征召作官,俱不就。他游山玩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徜徉山水,饮溪栖谷30余年,可谓终老山林了。由于他经历过无数的美丽的山川景物,发掘出山水美的真谛,因而画山水时,能够“以形媚道”,畅其神韵。他除画山水,又善弹琴,还信佛教,在庐山参加慧远憎的“白莲社”,曾作《明佛论》。他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老病,才回到江陵。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著有《画山水序》,内中云:“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述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比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Pmilippe Brunlles co,1377一1446年)创立的远近法的年代约早一千年。并主张“神畅”之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 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王微的山水画与宗炳相近,放情丘壑。亦有画论,意远迹高,与宗炳均为文人画之先驱。他提出 画画应“以神明降之”,并以整炼的语言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均是讲画山水画不是自然主观的死板摹画,而是应抒写自己的感情,才具有生命力。根据文献记载,六朝山水画名作甚多,如顾恺之画过《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山水》六幅,夏侯瞻画过《吴山图》,戴逵画过《剡山图卷》,徐麟画过《山水图》、宗炳画过《秋山图》,谢约画过《大山图》,陶宏景画过《山居图》,张僧繇画过《雪山红树图》等。就表现技巧看,都能很好处理空间结构,把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加以概括、提炼和集中;就创作思想上看,均能以主观思想感情对待自然景物,做到了比自然更真实,更完美,更集中。故宗炳在他的《山水画序》里说:“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见其弥小。”并推论处理画面时,“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仑之形, 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这时描写自然界的真实,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法。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673年),显庆中立德殁,代为工部尚书,后任右相,改中书令。工书法,擅长人物、车马、台阁,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和其父,其作品代表初唐人物画风格。他取法张僧繇,相传他曾见到张僧繇的画,寝卧对之,十日不去。笔力圆劲雄浑,尤精肖像,善于刻画性格。画唐大宗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朝廷号为丹青神化。此外,他还把初唐各国使臣以写真图像画出。其他名画如《昭陵列像图》、《步辇图》、《永徽朝臣图》以及《历代帝王图卷》、《职贡图》等,都是对唐代伟大事业的歌颂,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的内容。 copyright Artworld.cn 其中《历代帝王图卷》(原作现收藏美国波斯顿博物馆),内容画的是十三个帝王像,有西汉昭帝刘弗陵、东汉光武刘秀,有博闻强识才艺兼备的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有深沉而有度量,完成了统一天下的晋武帝司马炎,有粗野强梁、缺乏文化,但又很有策略,很有能力的北周武帝字文邑,有表面平和而内心有计谋、多猜忌的隋文帝杨坚,有容貌漂亮,很聪明,但是浮夸、空想、好享乐的隋炀帝,有美才兼备而精干的陈文帝陈茜,有软弱而平庸无能的陈宣帝陈项等。画开国帝王,表现他们的庄严气概,威武英明;画亡国之君,则表现他们的浮夸平庸、黯然无力的精神面貌。企图以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使唐太宗明白“前代帝王得失,以为鉴戒”,懂得“可以知兴替”的经验。 ![]() 曹丕和司马炎
copyright Artworld.cn 历代帝王图三 ![]() 历代帝王图四 ![]() 历代帝王图五 ![]() 在技巧上,画家抓住用力或放松的嘴部表情及胡须的软硬、疏密,以及尖、圆、大、小的眼睛,描写上视、平视、低视的目光,以分别显示其咄咄逼人的精悍神气或庸懦软弱的无神状态。另外,还用了不同服饰器物及不同的坐立动作来衬托人物的性格。 ![]() 阎立本:《步辇图》 (北京历史博物院藏) 《步辇图》是阎立本的原作,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求和唐朝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阎立本所画正是这个历史场面,成于请婚的次年。画唐大宗坐于步辇之上,十余宫人相随,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芽着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 copyright Artworld.cn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宗炳、阎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