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一叁五四),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又长墨竹,人物、杂卉随意点染,亦能超尘出俗。山水师法董巨,墨竹则宗文同,俱能自辟畦径。与黄公望(一二六九~一叁五四)、倪瓒(一叁○一~一叁七四)、王蒙(一叁○八~一叁八五)合称为「元四大家」。 吴镇一生贫寒,曾卖卜为生。性情孤峭,尝隐居自适,少与文士缙绅往来,当时鲜有知者。他博学多识,性情孤高,开始不轻易给人画画。他说“二十年后不复如此”,后来果然成名。工草书,能诗,擅善水墨山水。他的作品较多,有《渔父图》(故宫博物院藏),《清江春晓图》,《秋江渔隐图》,《双松平远图》(在台湾)。《嘉禾八景图》等作品。其中《渔父图》,寄寓他向往自然,隐遁避世的思想。 在元明之际的各种着述中,很难找到他生平的详细资料。及至明朝,由於姚绶(一四二叁~一四五九)、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文徵明(一四七○~一五五九)等人的推重,吴镇的事迹遂曰益彰显。吴镇酷爱梅花,他在家宅四周,遍植梅树,并以宋代有“梅妻鹤子”称誉的林逋自比。吴镇工草书,能诗,长于黑山水,兼作墨竹。他的水墨山水出自董源,巨然一体,并吸取李成,郭熙的画法,融合创造,形成自已的独特风格。尢其是他晚年所作的山水,沉郁而极富润湿的水气,笔力苍劲,墨气沉厚,在用墨方法上有独到的成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倪(瓒)、王(蒙)三家都擅长用谈干墨皴擦,用笔偏于松秀;吴镇却善于带湿点苔,参以秃笔干墨皴擦,苍润沉郁,别具一格。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吴镇於大德初(一二九七~一叁○七)开始习画,早年常临摹董巨李郭等北宋诸家的山水,五十岁以後,画风渐趋成熟。其作品《双松图》中双树擎天而立,树後溪流蜿蜒,几户房舍座落岸边,远处坡岗层叠深邃,布局构图是从所谓「深远」步向「阔远」的过渡形式。全作笔力雄劲,墨气沈厚,平淡天真,不失古意。 幅左款题云:「泰定五年(一叁二八)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作。吴镇。」下钤:中圭、蘧庐二印。这件作品是吴镇流传画迹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幅作品。吴镇作此画时,年四十九岁。此图的画树方法,间有李郭风貌。树皮又以长披麻皴来皴写,丘陵、坡石层层皴染,明晦隐现,轮廓模糊,笔法与董臣神似。坡岸多作矾头:亦是董巨山水画的重要特色。该画为其早期之作,仍保存着不少李郭董巨的笔意。根据款题,本幅乃吴镇为雷所尊师所作。据张光宾先生的考订,雷所尊师乃张善渊。张善渊,字深父,号癸复道人,江苏华山人。受到伯父崇一的影响,出家修道。善法术,能呼雷唤雨,人称张雷师。南宋时,曾主天庆观,又先後在建德永隆宫、先孝观传道,名重一时。根据成化年间(一四六五~一四八七)所写的《姑苏志》,张善渊因受当时江南道教宗师莫月鼎的赏识,曾被莫月鼎收为门徒(不过正德时期(一五○六~一五二一)所撰的《姑苏志》与宋濂所作的《莫月鼎传》又称,张善渊为莫月鼎的再传弟子)。元世祖时(一二六○~一二九四在位),嗣天师。由於有祷皆应,世祖命为平江道录,住持苏州玄妙观,後又转镇江道录。年九十二岁而亡。张光宾先生的研究指出,至正二十一年(一叁六一),张善渊的弟子(一说为再传弟子)周玄真,曾携吴镇的「平林野水图」请倪瓒题识,可见吴镇与张善渊一系的道士素有交往。本轴画题为「双松图」,然从该树的枝叶特色观之,吴镇所画应是双桧而不是双松。元袁桷「瑞桧赞」提到,泰定叁年(一叁二六)春正月,四明(今浙江鄞县)玄妙观中,吕法师手植的苍桧树顶枝叶盘屈,彷佛凤冠,人人称叹,以为瑞相,喧腾一时。巧的是,吴镇这幅〈双松图〉作於泰定叁年四明玄妙观苍桧现瑞相後的两年,又是为了玄妙观系的道长张善渊所作,而且画中双桧树顶的干叶也叫曲盘结,令人不禁怀疑,此作可能是吴镇受了张善渊的嘱托所画,而画中的双树可能就是四明玄妙观的瑞桧。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吴镇:《芦滩钓艇图》(美国私人藏) ![]()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吴镇简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