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特色(2)
时间:2011-02-11
来源:未知
作者:Ivan S
人浏览
黄公望早年师从赵孟頫,他曾在赵孟頫的《千字文卷》后题诗: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他在艺术思想上和山水画技法上都深受影响。赵孟頫强调古意,这种古意不是简单摹仿古人的艺术主张和笔墨技法,而是直追晋唐的古拙简率,他反对的是南宋一路纤细的刻画趋以柔靡的风格。黄公望接受了这种思想,在山水中追求古朴简拙的风韵,在气势构图上吸取了荆、关等北方画派的特点,以雄强的气势悠长简淡的笔法表现江浙一带的景致。我
黄公望早年师从赵孟頫,他曾在赵孟頫的《千字文卷》后题诗:“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他在艺术思想上和山水画技法上都深受影响。赵孟頫强调“古意”,这种古意不是简单摹仿古人的艺术主张和笔墨技法,而是直追晋唐的古拙简率,他反对的是南宋一路纤细的刻画趋以柔靡的风格。黄公望接受了这种思想,在山水中追求古朴简拙的风韵,在气势构图上吸取了荆、关等北方画派的特点,以雄强的气势悠长简淡的笔法表现江浙一带的景致。我们可以从《富春山居图》和《富春大岭图》中领略这一特色,赵孟頫强调书法入画,丰富了山水画的用笔方法,黄公望在突破前人描摹痕迹,充分发挥笔墨性能上确有新的成绩。黄公望的山水画用笔十分精湛多变,他常将中锋与侧锋,尖笔与秃笔,干湿乃至飞白结合运用,似疏而实,似柔而刚,松秀灵动,苍茫中见秀劲,简洁中现浑厚,把北宋以来初兴的文人画发展到诗书画相结合的自觉程度。 中国星翁艺苑
华艺美术世界网
copyright Artworld.cn
《富春山居图》局部 华艺美术世界网
黄公望的山水有两种表现形式,明张丑《清河书画》中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所谓浅绛就是以水墨为底,以赭石为主要颜色的淡彩画法,此法最早源于董源,以黄公望、王蒙运用的最为成功。它既以平淡取胜,又有华美的面目,既强调发挥了董巨在水墨上的运用,又融合了李、刘青绿山水的傅彩,所谓“水墨淡赭之法”。在水墨画法上由于黄公望喜欢用纸作画,加上受到书法表现力的影响,可以充分体现运笔的各种效果,尤其是干笔皴擦,简洁凝练,把水墨技巧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方薰评价说:“痴翁设色与墨气融洽为一本,渲染烘托,妙奇化工”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黄公望江南虞山、富春一带的山水为题材,画山喜用披麻皴兼用解索皴,笔法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笔墨浓淡干湿交错,勾皴及点染交替,这是对宋人笔墨技法的一大突破。他的皴擦长披大抹,虚实相生,土石相间,矾头累累,灵活生动地表现了江南山峦质地松软、烟雾迷蒙的特点。《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图为长卷,纵33厘米,横637厘米,画面上山峦起伏,平岗连绵,层次丰富,神采焕然,生动展示了富春江一带林密蜿蜒,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其山或浓或淡,皆以平而枯的笔法勾皴,远山及洲诸以淡墨抹成,水纹以浓枯墨复勾,偶尔加淡墨,树干或没骨或几笔写出,树叶用横点、竖点、斜点,因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整幅画卷把观者带进隐逸忘世、平淡天真的氛围中,这里有董源《夏山图》技法的影响,不只采用湿润的披麻皴,又加干笔皴擦和浓淡迷离的横点,把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创造的方法又推向一个高峰,形成典型的元代宁静淡泊的山水画风貌,后世画家元不对此图顶礼膜拜。清恽寿平在欣赏这幅画时说“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王原祁的浅绛师法黄公望,笔力沉着,自认笔端有力如“金刚杵”,他在《雨窗漫笔》中对笔墨结构作了精彩论述。“想其吮毫挥笔时,神与心会,心与主合,行手不得行,止手不得止。绝无求工求奇之意,而工处奇处斐(亹)于笔墨之外”。透过这幅画亦不难看出作者认识生活、提炼概括对象的能力,这幅创作于晚年的代表作代表了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创作过程十分艰辛、漫长。他在图中自题:“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长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劄,阅三四载末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便知其成就之难也”。 www.Artworld.cn
www.Artworld.cn
中国星翁艺苑
董源《夏山图》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特色(2)
|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