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艺术百家 >

陆俨少山水画风格(2)

时间:2007-01-16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陆俨少论用笔有云急所应急,慢所应慢,有时振笔疾书,有时轻 描淡写,有时从容不迫,云烟落纸,弄笔如弹丸,随意点染,皆成文 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 行,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这是用笔变化结合创作情绪, 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在练笔阶段,为了用笔的变化,他要求:①用 笔要竖得起,臣得下,竖笔拖笔必须穿插交*互用;②提揿二者穿插 互用;③中指拨动,因中指最*近笔
陆俨少论用笔有云急所应急,慢所应慢,有时振笔疾书,有时轻 描淡写,有时从容不迫,云烟落纸,弄笔如弹丸,随意点染,皆成文 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 行,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这是用笔变化结合创作情绪, 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在练笔阶段,为了用笔的变化,他要求:①用 笔要竖得起,臣得下,竖笔拖笔必须穿插交*互用;②提揿二者穿插 互用;③中指拨动,因中指最*近笔尖,稍动一下,点画之间便起微 妙的变化;④用笔节奏动静参用,几笔凝重沉着之间,参以几笔飞动 之势,以求不平。陆俨少强调用笔变化,这一方面是出于用笔规律本 身需要,另外一方面则是出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他说:峰 峦、山石、屋宇、桥梁之类,是静止的东西,是画得稳重。云水等要 画得流动。草树有风则动,无风则静,在动静之间。画雪景要画得 静,画大风大雨要画得动。由于对象的殊异,引起了画法的动静不 同。山是静的,由于云气的流动而益见其静;急流是动的,急流是动 的,由于礁石的兀峙而益见其动。有的笔沉着凝重,力透纸背,有不 可动摇之势,是属于静的方面,如画山石等等,而画云水,用笔流畅 飞动,和山石之笔墨形成尖锐的对比,使动者益动,静者益静。但在 另一方面,静中也有动,动中也有静。峰峦因云气的流动,也好象在 奔走;急流因礁石的阻挡,也咽塞而徘徊"。

   陆俨少对用笔最初比较强调变化,其变化的规律既是来自生活, 也是来自传统。他早期的用笔可以看出受王、唐寅以至王蒙和陈洪绶 等的明显影响。那时他是有一种将用笔的沉着与痛快分解开来,通过 两者相反相成的并列以达到沉着痛快的效果的想法和做法。而后来他 通过用笔修炼的深化,认识到只要用笔气盛,心有定力,下笔直书, 就能够达到既沉着又痛快、两者兼有的效果。到了这时,用笔追求变 化对他来说似乎已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用笔的整体统一感。陆俨少 晚年的用笔,可以说已将云、山、树、石都归入了一个整体浑沦的境 界。细辨之,他勾树、勾石和勾云,用笔其实并无太大分别,但是通 过他巧妙的组织布置,却气势突出,整体浑沦,显得变化无穷而奇趣 横生。

  陆俨少论用墨,主张用笔既好,用墨自来。他认为所称'墨分五 彩',笔不好决无五彩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墨由笔生,笔不偏枯, 墨自丰腴。用笔考虑到用墨的效果,其实是要在用墨中突出用笔的作 用。其一是湿墨(水份较多的墨)行笔要快,用湿墨笔多提起,用干 笔笔多揿下,因势利用,这里主张湿笔行笔要快,要多提起,是为了 见笔,以免笔迹因墨水太多而糊化。其二则是下笔平均着力,心中要 有一种定力。对下笔平均着力,陆俨少解释要笔毛铺开而不散;并 说,散开和铺开不同,虽铺开而还是聚合。另外他还解释说,不紧不 结乃见笔法。松忌散,不散宣紧,但紧了又病结,笔与笔之间相犯乃 结;笔与笔之间既无情感,又无关联,各自管自,这样虽松而病散; 如果各顺其势,情感相通,互不打架,则虽紧不结。如果相生相发, 顺势而下,气脉相连虽松不散"。

   这里我认为陆俨少用笔铺开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用笔本身不紧不 结,笔毛是铺开而不散。用笔之所以能达到笔毛铺开而不散,是用笔 本身含有内劲,因此,下笔使笔毛铺开,笔迹呈开张之势,但因用笔 者有内劲,放开之势中同时又含有收敛的势态,所以笔毛虽铺开而不 散。实际上这也就是用笔的弹性伸缩惯性所造成的。二是用笔铺开也 指在运笔过程中一笔一笔的运行铺开。这要求笔与笔之间昼不相犯以 免结和糊,同时又要避免笔与笔之间因自管自而无关联,这就要求用 笔有一种平均的、连贯的、绵绵不绝的定力。也就是说,要通过连贯 的、绵绵不绝的内劲,使得笔毛的收放张敛处于一种有序的节律伸缩 之中。

   因此也可以说,用墨讲求用笔要铺开,也就是要通过用笔来铺 墨,这铺开的墨要求丰腴(含力度而润)且较均匀,显得十分自然。 要求墨丰腴而不烂,当然作画时不能老是去蘸墨。不老是蘸墨,笔中 墨水会越来越枯淡,这就要求我行我素,通过下笔的定力,使笔迹从 枯迹中显出丰腴。用笔相对于用墨之能事,大约就在于此了。

   陆俨少对于用墨的看法,是以用笔为用墨之基,或可称笔为墨的 运载工具;而在具体运用中,用墨则以章法为准则,为框架蓝图,以 之来安置全图构架之浓淡轻重。从陆俨少山水画的整个笔墨构架来 说,确是以浓为骨架,由浓入淡。他常要求在画面上露出浓浓的生辣 的几笔,作为一幅画的鲜头,或也可称之为这幅画的脉络骨架。这生 辣的几笔底下,一般他要求不能有别的笔墨铺垫--有时泼墨后以浓破 淡,当然会有浓淡相迭相接而渗化,但他要求这浓墨绝不可全然为淡 墨所掩,而要露出一部分生辣的头角。此外画完这生辣的几笔后,在 其上也不可罩淡墨--至少不可全以淡墨罩之。只有这样,这浓浓的几 笔才显得透(因底下没有别的笔墨铺垫而使这几笔能透入纸背)、显 得生辣(因上面没有罩别的笔墨而不显得闷和熟腻),因而它能提醒 整幅画的精神。

   当然在一幅画中光有这生辣的显示骨架的几笔是不够的。中国画 的用墨讲究通过墨骨的显与隐以构成整幅画的韵律。以用笔而言,画 家对每一笔皆当力求显出墨骨,因此陆俨少认为用极湿墨,即笔头蘸 上饱和之水墨,下笔要快,慢则下笔墨水渗开,不见点画,用湿墨笔 多提起,以免浮烟涨墨损坏墨骨。而那用笔快和提起,与那生辣的几 笔相比,在韵味上已有了虚与实、轻与重、隐与显的对比。这是通过 用笔用墨本身的手法来显示墨骨的隐与显,它主要还是注重于用笔用 墨本身。经过经常性的训练,其实现多是无意识且自然而然的。

而另一方面,对某个局部(或可称之为小开合、小章法)以至整 幅画(或可称之为大开合、大章法)的构成而言,陆俨少还时时有意 识地考虑整体的或某个部分的墨骨的显与隐的对比。他作画或由浓而 淡,在泼墨和浓重生辣的几笔之后,边上配以适当的干淡墨皴擦;或 反过来由淡而浓,在干笔淡墨勾皴之后,再镶上几块墨气淋漓的泼 墨。这样,就使得整体墨韵骨格的隐与显的对比显得为强烈。

   画山水,用墨腻结乃为大忌。对此,陆俨少认为:腻的病,看上 去好象在墨上,实则关键在于笔。也就是说,用墨腻主要是由于用笔 结。紧了又病结,笔与笔之间相犯乃结。这就是说,用笔要铺开,不 能笔迹与笔迹之间太紧,也不宜笔迹与笔迹之间杂乱相犯,必须是各 顺其势,情感相通,互不打架,虽紧不结。

   那么画发腻是否只与用笔不得法有关,而与用墨如何全然无关 呢?陆俨少指出:用墨不得法,也要腻。用墨之法,第一层加上之 墨,必须和第二层次墨色浓淡不同。浓墨加淡墨,淡墨加浓墨,或先 枯后湿,或先湿后枯,这样层次虽多,而不觉其多。每加一层次,笔 笔都能拆开着。既融洽,又分明,这样才能不腻。

   陆俨少讲求用笔和用墨,都显然着意于气清,着意于突出势。当 然,他认为这也不仅是技巧问题,还关系到画家的品格修养。所以他 主张多读书,多写字,脏者求其收,'干净'者求其放,使笔墨精练, 飞动变化,洗刷恶浊,招来清灵。也就是说,对用笔用墨杂乱无方而 散漫者,应该整肃其气,使其笔墨简括精练而条理清晰;对笔墨拘谨 而乏风韵者,则应该纵逸其气,使其笔墨略杂错而生变化。这里也牵 涉到一个度的问题。笔墨太乱太错杂而腻不好,而反过来笔墨太干 净,一丝不乱不错杂亦嫌无生气。

   以上分别论述了陆俨少山水画的章法和笔墨特征。当然,章法和 笔墨对于一幅画来说有着各自不同的功用。比如,章法是骨胳架子, 而笔墨则是披在骨胳架子上的衣服。可以章法不变而笔墨变,也就是 骨胳架子不变而衣服变换,这也可以使面貌发生变化。陆俨少早年追 求笔墨的变化,对此深有体悟。他看待各种皴法,往往透过其变异的 面貌,看到其骨胳体格。他认为披麻皴所表现的窿凸的圆山,乃是许 多山峦的基本骨胳体;只要抓住了这种基本骨胳体,许多皴法都可以 从披麻皴中生发出来。如披麻皴线条分成小段,每笔自为起落,就成 为钉头鼠尾皴。披麻皴线条变为点,成为豆瓣皴或雨点皴,披麻皴的 线画得硬挺而作不规则的交*,就成为乱柴皴,披麻皴线条加以屈 曲,就成为解索皴,把披麻皴繁复的线条删去,只剩几根提纲挈领的 线,就成为荷叶皴。这许多皴,看上去表现山的面貌各异,透彻地看 去,其骨胳体格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许多用不同皴法表现的山, 其章法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是将山峦的章法结构向简处归纳,而将笔 墨皴法向繁处演绎。

同一山型,因笔墨变异,可幻出各种不同的面貌。这种魔术,看 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真正要实现变,每一面貌要变得纯,变得精 粹,却亦非易事。这里一方面要求变得纯而不杂,像每个品种的名 酒,要质地清醇不可掺和其它杂质一样;另一方面要求笔墨具有撑持 骨骼的力度。前面我将章法比为骨架,将笔墨比为衣服,这是强调章 法的位置间架功能。这是章法在笔墨实现之前的功能。章法另外还应 该有笔墨实现之后的功能,这功能是由势生态而形成的,而它也离不 开笔墨骨力的撑持。因此,在下笔之前斟酌章法时,章法的位置间架 功能对画家来说是主要的,这时画家可抽去笔墨看章法,将章法看作 剥去衣服(笔墨)的骨架;而当具体落笔时,则以审视笔墨为主,同 时考虑笔墨对章法的实现功能,要求笔墨能够支撑起章法,当然这就 不能不考虑笔墨本身的骨胳特性。若以衣服来比喻,一个人穿上衣服 要显得漂亮,第一要他(她)本身身材好,第二要穿上的衣服面料质 地好、做功好(收、放恰当以突出体型),衣服本身具有较好的骨 力。对同样体形的人来说,要显示体形美,无疑衣服本身具有恰到好 处的骨力显示是极为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幺采用同样的章法,不同 的笔墨质量表现,也会使画之优劣大异的原因。

   章法与笔墨的功能有所不同,除了可以章法不变而笔墨变,亦即 章法向简处归纳而笔墨向繁处演绎之外,还可以反过来,笔墨不变而 章法变,即笔墨向简处归纳而章法向繁处演绎。

   古人有笔墨要旧,境界要新之说,这其实就是讲笔墨不变而章法 变。石涛的一画论,其实质也是讲笔墨不变而章法变。中国画发展到 较高层次,这是一个必然要进入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画家对笔墨 本身的组合构成造型有相当深的体悟,画家好象是造物主那样的用笔 墨来造型,而非一般通过笔墨来界定形象的所谓造型。笔墨看上去似 乎不变,其实里面却包含着精灵,因此尽管章法多变,但却总是能抉 取造化的灵奇。陆俨少峰巅期的有些山水画,我以为是达到了这种境 界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陆俨少山水画风格(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郑板桥自叙及书画艺术欣赏

    绘画,是以单幅画的形式来表现的,是表达整个故事情节中最典型的凝固的瞬间,正如英国美学家莱辛所说:它不能像小说、戏剧影片那样,连续不断地向欣赏者讲述故事情节、表达...

  • 书画家孙中熙作品欣赏

    自序 孙中熙,男,广东省揭阳市榕城人,自幼得家严著名诗、书、画家十万山人(孙星阁)的教益,酷爱书画艺术。潜心钻研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鱼虾、人物等。 ...

  • 十萬山人孫星閣生平藝事

    孫星閣,學名維垣,字先堅,號十萬山人,齋名揭嶺梅齋,1897年出生於廣東揭陽榕城。父親孫樹梅克繩父業,以傷科行世,醫術精湛;閒時雅好書畫,收藏了不少古今名家書畫...

  • 艺术家孙诚书画欣赏

    1946年,孙诚出生于广东揭阳市,原名孙忠诚,是著名诗、书、画大师十万山人孙星阁之子,家学渊源。孙诚自幼儿时就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浓厚的癖爱。...

  • 融聚百家之长 独创万山境界—记十万山人孙星阁

    梅岭春色图 游虾图 古邑揭阳,代有人才,尤有一批著名画家,光彩照人。享誉中外的十万山人孙星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孙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揭阳榕城镇,1...

  • 香港艺坛的隐者—十万山人孙星阁

    孙星阁很喜欢绘画山水,好游名山,自乐林泉,自谓有“千山癖”。并自负能为山灵传神,将十万大山收罗笔下,故以“十万山人”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