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艺术百家 >

陆俨少山水画风格

时间:2007-01-16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艺术大师与一般画家的区别,在于大师一生的个性风格变化较为 突出,他有着自己深刻的、独特的画学思想,而一般画家在这方面则 是难以企及的。陆俨少先生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难以数
艺术大师与一般画家的区别,在于大师一生的个性风格变化较为 突出,他有着自己深刻的、独特的画学思想,而一般画家在这方面则 是难以企及的。陆俨少先生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其中 精品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他又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字著 述,为我们研究他的艺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兹就个人心得,对其章 法、笔墨和前后期风格变化作些探析,以就教于识者。

陆俨少山水画风格---章法

  陆俨少的山水画法,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笔然后笔笔生发,最后成 局。他曾多次对人戏言:我是画到哪里算哪里。这种看起来画到哪里 是哪里的画法,也确使许多目睹他作画的人感到惊奇。然而,先生之 所以能信笔来去、随意生发而常常可以左右逢源、每得奇趣,看来似 不经意,其实它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与传统的功底之上,有其自身的 笔墨生发法则的。我曾见过他的一本厚厚的勾稿本,其中有许多是他 游历山水所勾的稿,都是用钢笔勾的,线条极随意,勾出山水树石的 形势结构,有不少还有钢笔题了款,标明地点和勾稿的时间。另有一 些借鉴他人写生稿勾下的稿子也在其中,如新疆山水等的勾稿,是借 鉴姚耕云的写生稿,题款中也一一标明了。这也是因为在那一段时 期,先生在政治上处于厄运,被剥夺了外出自由写生的机会。他不愿 放弃所好,便借来别人的写生稿作参考。在这类勾稿中,他甚至将山 的皴法忽略,而直接标以斧劈皴、乱柴皴之类文字说明,此外将大片 的树丛也直接以文字树来标明,这说明他所记录的只是构图而已。这 显然也是他对构图章法的研究和积累。

   陆俨少对于章法的研究和积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山水形势 本身的研究。他认为:一幅山水画的章法,也就是处理好峰峦岩嶂的 过程,山水画的创稿,峰峦岩嶂是关键性的。因为树木是依附岩嶂而 生的,道路、泉脉亦因岩嶂而曲折隐现。他参酌古人的认识,加上自 己对真山水的观察,认识到山的脉络好象一条龙蜿蜒游走,而创作一 幅山水画,是割取它的一部分。山峰连绵,其势如龙,山头折迭而 进,要表现山水在大势统御下的延伸,他发现不论规则或不规则的石 头,必须四面都能画得出,即所谓'兜得转'。如是之后,迭石以成峰 峦岩嶂,也容易能够兜得转。

   这对陆俨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因为这个发现,使得他在 画峰峦岩嶂时,能够根据势的需要作自由延伸,且收放自如。当然这 一点古人有意无意大约也已感觉到了,因为在古人山水之中,迭石以 成峰峦岩嶂且能够兜得转的,颇不乏其例,但似乎没有画石头要四面 都能面画、兜得转的阐述。陆俨少的这个发现对于他的山水画的章法 构成来说,显然是有它的深刻意义的。

陆俨少的构图经验除了得之于通过观察真山水和勾稿所进行的对 山水形势的研究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得之于他对于笔墨形式构成的 探索。在这方面,陆俨少有着独特的研究,并有他独到的见解。

   陆俨少以笔墨构成本身的虚实对比来突出画面主题,他要显示笔 触本身的形迹,因此,留白几乎是散步于整个画面各种笔迹的间隙-- 因为倘若笔迹的周遭全无留白,笔迹没有底下的留白来映衬,笔墨本 身的形迹也就难以明显地存在(笔迹虽也可以非留白之色或墨来映 衬,但映衬的效果则不如留白明显)。因此,陆俨少的山水画,似可 说是以白为体,以黑为用。这白指纸,黑指有笔墨处。黑既承载于白 之体,而以黑来调动白。如他发现画面气太散,就用笔墨来将气团 紧,如发现气太紧,又用笔墨来疏导之,这就是以黑来调动白。

   陆俨少在章法上重气势,他首先要求大处有着落,即突出主题, 接着要求画有倾向性。所谓倾向性,也就是要求整个画面的势产生倾 倒,倒向一面。这种倾向性,是由许多个局部相互配合才产生的,所 谓一开引起一合,开合之间,要有一定的倾向,这是在彼此响应中求 共同倾向。小开合包括在大开合之间,这是说小势要服从大势。取势 既定,大处有了着落,但在小处,还不能放过。小至一个局部,都要 有轻重,再小的一点一线,都要为这个势服务。每下一笔,都要增益 其势,而不是减损其势。要做到笔笔有着落,笔笔都能看,笔笔都起 作用,经得起推敲。每因局部而牵动大局,决定在一个势上。这其实 是通过笔笔增益其势、处处增益其势来积累气势,以形成大势,如他 在论述章法的三个诀窃之一的相迭法所云:有时存心层层重迭,甚至 接连迭几重,这样做画面可以结实,同时也积蓄力量以取其势。只不 过在重迭之间,也要有些变化,否则容易板。这种取势方法,其实也 就是从整齐中求变化。正因为陆俨少要求笔笔增益其势,处处增益其 势,从整齐中求变化,在他的许多山水画中,都是有意层层积迭以取 势,群峰奔腾扶摇而上,那峥嵘崔嵬的峰峦几乎都朝着一个方向倾 斜,从而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这是陆俨少山水画的突出风 貌。

   在陆俨不少构筑势的倾向性时,有一个很严格的要求是:笔无虚 设,各尽其用。当然这里的笔无虚设,各尽其用,亦包括在一定势的 统御之下用笔求虚实轻重变化以突出主题;而对于势本身来说,它的 另一层更为重要的含义,在于使笔与笔之间产生一种合力作用,以共 同构筑画面的气势。而运用许多笔迹,构成一个合力的势,这其中又 有两个要求。一方面是笔迹的位置的布排,要合于势的布排需要。也 就是说,要求笔迹与笔迹之间有一个合于大势的空间关系。画家作画 时笔的腾挪运作,要能够合于这种含有势态的空间位置。这里又具有 两层意思,一是对布迹(包括点画等笔迹)的位置确定问题,二是持 笔运作到位(即到所应到之处)的问题。能够达到这两层,画面隐隐 约约的气势必然是有了,但很可能这气势仍有些松懈,不够强烈。因 此另一方面,运笔到位到点仍嫌不够,还要使到位到点的笔迹发挥作 用力,使之互相之间有所呼应;有很强的内在牵引力,这样,松懈之 气可鼓紧而更具力度,势也就更加突出了。

以上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中的位置确定问题,主要在于参酌真 景形势和裁剪、组织、夸张的处理,主要是要动脑用智;而持笔运作 到位,则主要是运臂持笔的功力问题;第二个方面使到位到点的笔迹 发挥作用力,用是运臂加上运腕和运指,要使其运作之妙适得其圜 中,这是进一步的功力要求,当然非持之有年加以修养不可。倘若笔 迹本身甚有力度,却并未能运作到位置上,那幺,气虽鼓足上了,却 成不了势,甚至笔与笔之间彼此之气还会相互干扰,使势显得极其别 扭。

   以上所分析的构筑势的两个方面,也可称作为前后两个阶段。前 者可称为布势,即使笔迹点画到位以成势;后者可称为运势,即布势 到位后使笔迹产生作用力,以使势有力地产生动作功能。陆俨少前期 的山水画,即其注意笔迹的布设以取势,但可以看出他前期的作品笔 迹虽大致到位但作用力却不甚足,笔迹对整体的势的牵引还不是很 大。用笔虽然比较繁密,气势显得不甚强烈,却有一种蕴藉感。后期 山水画则往往运势到位,笔迹简劲与繁密时而互见,而以简劲为主 导,气势显得十分突出。他在七十年代的不少山水画,可说运势达到 了佳境。但运毕竟有画家主观的东西在其中,持运过久,也会产生习 气,而气势太强太露也会缺乏蕴藉,这也是陆俨少晚年有部分作品在 人们眼中不如以前的原因所在。一位画家同一时期的作品会呈现某个 共同倾向,但因具体创体每一幅画的心态未必相同,水平表现也会有 所参差。从这一点来认识,应该说,陆俨少前后期作品中都有佳制 (当然风格不同)。

copyright Artworld.cn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陆俨少山水画风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郑板桥自叙及书画艺术欣赏

    绘画,是以单幅画的形式来表现的,是表达整个故事情节中最典型的凝固的瞬间,正如英国美学家莱辛所说:它不能像小说、戏剧影片那样,连续不断地向欣赏者讲述故事情节、表达...

  • 书画家孙中熙作品欣赏

    自序 孙中熙,男,广东省揭阳市榕城人,自幼得家严著名诗、书、画家十万山人(孙星阁)的教益,酷爱书画艺术。潜心钻研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鱼虾、人物等。 ...

  • 十萬山人孫星閣生平藝事

    孫星閣,學名維垣,字先堅,號十萬山人,齋名揭嶺梅齋,1897年出生於廣東揭陽榕城。父親孫樹梅克繩父業,以傷科行世,醫術精湛;閒時雅好書畫,收藏了不少古今名家書畫...

  • 艺术家孙诚书画欣赏

    1946年,孙诚出生于广东揭阳市,原名孙忠诚,是著名诗、书、画大师十万山人孙星阁之子,家学渊源。孙诚自幼儿时就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浓厚的癖爱。...

  • 融聚百家之长 独创万山境界—记十万山人孙星阁

    梅岭春色图 游虾图 古邑揭阳,代有人才,尤有一批著名画家,光彩照人。享誉中外的十万山人孙星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孙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揭阳榕城镇,1...

  • 香港艺坛的隐者—十万山人孙星阁

    孙星阁很喜欢绘画山水,好游名山,自乐林泉,自谓有“千山癖”。并自负能为山灵传神,将十万大山收罗笔下,故以“十万山人”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