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珍藏天地 > 艺术百家 >

宋·李唐(2)

时间:2007-01-16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人物画的意义 李唐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而他的人物画尤其出色。现在存世的尚有《晋文公复国图》和《采薇图》(图2、3、4)等。 《晋文公复国图》是根据《春秋左氏传》鲁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公元前637至前636)的传文意思画出来的。这一段传文记的是晋公子重耳及于难,奔走于外,经历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历十九年,备受艰辛,最后回到晋国,夺得政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物画的意义


  李唐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而他的人物画尤其出色。现在存世的尚有《晋文公复国图》和《采薇图》(图2、3、4)等。  







 


  《晋文公复国图》是根据《春秋左氏传》鲁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公元前637至前636)的传文意思画出来的。这一段传文记的是晋公子重耳及于难,奔走于外,经历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历十九年,备受艰辛,最后回到晋国,夺得政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现存的画有六段:

www.Artworld.cn









 

 

 

  www.Artworld.cn

 

 

 

 

 

 

中国星翁艺苑
  第一段,画的是重耳逃到宋国时,“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第二段,重耳逃到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不愿接待他(亦不礼焉),画的是郑国大夫叔詹劝谏郑文公以礼相待,而郑文公不听劝告的情节。
  第三段,是重耳逃到楚国,楚国君热情接待并派军车送重耳去泰国的场面。
  第四段,重耳逃到秦国,秦国国君将五个女儿嫁给重耳。画上五女争相服侍重耳,为之“沃盥”(浇水洗手)。
  第五段,鲁僖公二十四年春正月,重耳即将回到晋国,到了黄河边,跟随他共患难的舅氏子犯(狐偃)献璧给他,要求告辞。重耳知其意,发誓和子犯同心同德。
  第六段,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进入曲沃城,“朝于武宫”(朝见祖庙)。
  画是连环式。每一段都有树石、车马、房屋作配景,每一段都有赵构亲书的《左传》文字。此图的箴规作用,一看便可明白,乃激发南宋君臣,不怕艰苦,不计荣辱,为复国而努力。北宋末年,赵构经历的艰苦就颇类重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此图从选题到取材、画面的取舍,都能体现出李唐的用心。
  《采薇图》有款二行,于石壁上,曰:“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内容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伯夷列传》而画成的。画面表现的是伯夷和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宁肯饿死,而不做周的降民,显示了伯夷、叔齐的气节。画面不选伯夷、叔齐互相推让王位和“叩马而谏”阻武王伐纣的场面,而选夷、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场面,正如宋杞的跋语谓:“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南渡降臣发也。”其箴规用意及表现李唐本人气节,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略谈二图表现手法的特色。
  两图皆作于南渡之后,皆是李唐后期之作,但表现了李唐绘画的两种不同风格。一个大画家在同一时期画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这在画史上是常见的。古人有所谓“吾尝喜气而写兰,怒气而写竹”,表现了同一画家在不同心情下的创作意趣。心喜,笔柔易转,适于写出兰的转曲飘逸;心怒,笔刚而猛,易顿易挫,适于写出竹的刚硬挺锐。这是画的表现方法,它不但和技巧有关,也和画家的心情有关。 华艺美术世界网
  《晋文公复国图》的线条是细而匀,圆而转,画这种线条心气要尽可能平和,用力平均,速度不迟不速。这种线条主要是对传统线条的继承。李唐曾经学过李公麟。如拿相传是李公麟作的《维摩诘像》和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相比,可以发现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李唐也学过唐画,他曾一度崇古,从此卷中也可看出自顾恺之以降春蚕吐丝式的传统画法,但李唐似更成熟些,也略有些变化。传世李公麟的画最为可靠的是《五马图》,《五马图》中人物线条和此图中线条亦有些相似之处,但《五马图》中的勾线显然有方而折的地方,线条比较强硬,起止分明,不像春蚕吐丝那样细匀和柔软。
  《采薇图》中的线条例可以看出受了李公麟一些影响。
  《采薇图》的线条是方而折,刚而硬的,线条本身有起止粗细的变化,尤其出现了顿挫线,一般称之为“折芦描”。画这种线条,心境则不可能完全平和,必具一定的激情,转折处尤能传达作者的情趣。他下笔很重,勾、勒、转、折、刚中有顿挫,力量不是平均的,既不同于顾恺之“春蚕吐丝式”的温雅平和,也不同于张僧繇、吴道子式的点、斫、曳、拂之豪纵,而是具有一定的刚怒之气。虽然刚性的线条,在李思训的画中已开始出现,但李思训线条的刚性不强,且仍是均匀的,无起、止和粗、细的变化,转折处也不像李唐那样猛烈而具有激情,更没有狠力的顿挫。所以,自古论者常谓李唐后期画风“不合古法”、“欠古法”。从另一方面观之,此言亦自有理。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二图尤注意传神和人物身份的表现。《晋文公复国图》第三段,楚成王送重耳去秦一节,端坐在车上的重耳等人态度矜持,凝神静思,显示了一位贵公子和未来国君的特有身份。其他侍从人员,或东张西望,或谨慎侍候,或志气昂扬,或伸首曲背,一看便知是侍从的身份。第五段中,快回到晋国了,艰苦即将过去,重耳在秦军帮助下,马上便可以夺得政权,子犯要试探重耳以后将待他如何,于是拿出一块璧来献给重耳,表示自己要离去,子犯躬身捧壁,低着头,却瞪着眼睛偷视重耳,等待重耳的答复,子犯的复杂心理,通过眼神表达得十分生动。
  马的神态亦求变化生动,力破呆板。第一段中,被牵进帐幕内的两匹马,神态安逸,刚跨进帐幕的马低头寻觅,帐幕之前二马挣退、嘶鸣,皆跃然纸上。联系詹景凤《玄览编》所云:“李唐《秦牧图》,牛欲前行,童子力挽之,势甚奇。”虽然其图今已不可见,亦可知决非虚语。 www.Artworld.cn
  《采薇图》中,伯夷、叔齐的神态刻画比《晋文公复国图》更进一步。图中正面坐着的当是伯夷,侧面倾身而坐的当是叔齐。伯夷双手抱膝,头微侧,正在静听叔齐的议论,他忧愤的面容略带沉思。叔齐右手撑地以一只手支持斜倾的身体,左手扬起,伸出二指,似乎在与他的兄长谈说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人物的关系、姿势,都达到了传神的效果。正如张庚所说:“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图画精意识》)
  环境的衬托及藏与露的安排,也显示了李唐的艺术成就。《晋文公复国图》中第一段,宋襄公所送二十乘马,并未完全画出,大部分藏在帐幕之后。第三段楚成王派人送重耳去秦,浩大的车马队伍,盛大的场面,并未全部画出来,在前面大块的山石及茂密的树丛中隐约露出车马旗仗、人物的一部分,真是“景愈藏景愈大”,事半而功倍,给人感觉是后面还有无穷的队伍。联想李唐画“竹锁桥边卖酒家”,善得“锁”意,看来确是李唐的擅长。第五段,重耳、子犯等人立在黄河岸边,面对空阔的大水,虽是内容的需要,到底也显示了意境的优美。人物、车马藏这显露,皆各得当。第四段,五女有的半藏于门内,有的迹于他人之后。第五段赵衰、贾佗隐于石后,重耳、子犯全显于石前,不仅表现了主次,也增加了画面的变化,避免了单调感。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采薇图》用浓重的背景衬托出两个淡色衣着的人物,效果尤为特出。二人前后藤条缠绕的古松,显示了荒山无人的环境,可以使人联想到这里似乎是周朝所管不到的地方,他们远离人世,只与禽兽为伍、林泉作伴。更衬托出“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的决心和气节。两把小锄头,一只竹篮,显然是二人用于采薇用的。两把锄头不是铁质的,而是木质的,可以想到二人逃到首阳山后临时用木块制造的。这些都是说明故事内容的必要“语言”。
  邹迪光题《采薇图》有云:“二人对话,酷有生态,一树离奇偃蹇,一树叶欲脱不脱,信腕挥运,自生妙理,真大匠手也。”
  据《画继补遗》记载,李唐还画过《胡笳十八拍》。这是汉末蔡文姬回归故国的故事,它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种苦难现象在北宋、南宋之际是屡见不鲜,连皇帝都被俘往北国,大批的画家、艺人、文人学士等等被拘往北国,他们怎能不思念家乡,怎能不用自己的笔描写自己的心境!所以《胡茄十八拍》或《文姬归汉图》在当时画者特多。这大抵皆是受李唐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共同心境和思想倾向。 copyright Artworld.cn
  

  据厉鹗所记,李唐还作有“托意规讽”的画如“《观潮图》之类”。总之,这个“之类”的作品是颇能反映李唐的爱国思想的。
  据各文献记载,李唐也画了不少美化南宋太平、民生安乐的作品,如《村社醉归图》、《春牧图》、《村庄图》之类,当属李唐最晚期的作品。李唐的传人马远的《踏歌图》亦属这类作品。今日论者多批评李、马之流不合实际地粉饰太平,其实南宋统治者虽然剥削、压榨人民,比较而言,南宋绍兴中后期的经济还是不错的。经过高宗、孝宗两朝,南宋统治下的人口由一千九百八十四万增长到两千八百五十万,这个事实便是明证。北方的战争使一部分人民,尤其是具有一定生产技术的手工业者流入南方,不仅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也给南方带来了新技术,所以南宋小朝廷还算富裕。这不仅在画家笔下有所反映,在诗人笔下也有反映。如常见的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酿成千顷稻花香”等等皆然。
www.Artworld.cn

  李唐这类画今日已不可见,但从元人朱德润《题村社醉归图》诗中可以了解它的内容。朱诗云:“村南村北赛田祖,夹岸绿杨闻社鼓。醉翁晚跨牸牛归,老妇倚门儿引路。信知击壤自尧民,季世袭黄不如古。……”
  李唐的这类作品大量出现,又证实了他复入南宋画院是绍兴十六年之后,卒年当在绍兴二十年之后,因为建炎年间及绍兴初,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是没有这种太平乐业景象的。
  李后作画的题材是很丰富的。他画了不少古代题材的作品,如《扁鹊授方图》、《问礼图》、《击桐图》、《虎溪三笑图》、《香山九老图》、《傅岩图》、《高逸图》、《独钓图》、《袁安卧雪图》、《高士鼓琴图》、《列子乘风图》、《桃源图》等等,其中反映隐逸生活的题材较多。一位专业画家题材丰富,是很易理解的,但反映隐逸的内容居多,是否也反映了李唐思想中的另一面呢?

www.Artworld.cn


  隐逸、消极,正是南宋爱国画家和爱国诗人激烈情绪的另一方面。急切的爱不能实现时,便可能产生恨;极端的热情遭到挫败时,便可能产生冷漠。矛盾的发展总是相反的,这在整个南宋也是共通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高歌“一身报国有万死”,还要“泪洒龙床请北征”,但失望时他又低唱:“百年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甚至还说:“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壮岁旌旗拥万夫”,也有“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抗金英雄岳飞有“怒发冲冠”,也有“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消极、隐逸的作品也许正是奋发积极,即抗金复国的愿望无法实现时的一种副产品。南宋爱国的画家和爱国的诗人们作品的基调是一致的。
  南宋小朝廷安于一隅,“无四方志”,李唐们的鼓动、讽谏亦不起作用,这使他们失望,无可奈何而产生一些消极思想,但却不能掩盖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拥有强烈责任感的主流。何况,李唐在复入南宋画院之前,曾度过犹如隐居一样的生活约二十年,他对此颇有体会,画家总爱画自己熟悉的题材,或者说总爱画“自己”。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宋·李唐(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郑板桥自叙及书画艺术欣赏

    绘画,是以单幅画的形式来表现的,是表达整个故事情节中最典型的凝固的瞬间,正如英国美学家莱辛所说:它不能像小说、戏剧影片那样,连续不断地向欣赏者讲述故事情节、表达...

  • 书画家孙中熙作品欣赏

    自序 孙中熙,男,广东省揭阳市榕城人,自幼得家严著名诗、书、画家十万山人(孙星阁)的教益,酷爱书画艺术。潜心钻研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鱼虾、人物等。 ...

  • 十萬山人孫星閣生平藝事

    孫星閣,學名維垣,字先堅,號十萬山人,齋名揭嶺梅齋,1897年出生於廣東揭陽榕城。父親孫樹梅克繩父業,以傷科行世,醫術精湛;閒時雅好書畫,收藏了不少古今名家書畫...

  • 艺术家孙诚书画欣赏

    1946年,孙诚出生于广东揭阳市,原名孙忠诚,是著名诗、书、画大师十万山人孙星阁之子,家学渊源。孙诚自幼儿时就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浓厚的癖爱。...

  • 融聚百家之长 独创万山境界—记十万山人孙星阁

    梅岭春色图 游虾图 古邑揭阳,代有人才,尤有一批著名画家,光彩照人。享誉中外的十万山人孙星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孙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揭阳榕城镇,1...

  • 香港艺坛的隐者—十万山人孙星阁

    孙星阁很喜欢绘画山水,好游名山,自乐林泉,自谓有“千山癖”。并自负能为山灵传神,将十万大山收罗笔下,故以“十万山人”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