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时间:2012-05-22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深厚的国学修养和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深厚的国学修养和现代的科学治学方法,他的圆满的家庭,他的诗书画“三绝”的全面成就,在在都使他不同凡响,就是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同龄人中(这里说的是大体上的同龄人),像他这样在诗词、书法和中国画三方面都达到这么高的造诣的,可以说也是寥寥可数的。十万山人是揭阳的骄傲,他的人生足迹和艺术成就,他在中国文艺界的影响,实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鄙人孤陋寡闻,据我所知,已经有一些先生对他的国画和诗词进行了研究,并撰写出颇有份量的文章了。为了避免重复,本文仅仅是对孙星阁老的书法之旅予以述评,并将它呈献在书法理论家们的面前,谨请大家不吝指正。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孙星阁的父亲孙树梅老先生是揭阳的一位名老中医,书法也不错。孙星阁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在他的少年时代,就要求他每天都要临摹黄庭坚的楷书100个字,真正做到“临池不辍”。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是宋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学王羲之、怀素而自成一家。《宋史》本传云:“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善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也有的书法论者以为,黄庭坚的悬腕书法,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风韵,不过他的行书不及楷书,草书则又不及行书。但是,几乎所有的论者都认为,黄庭坚的书法遒劲有力而无俗味,到了晚年,书法更是臻于化境。孙星阁自小就以黄庭坚不俗的遒劲的书法为榜样,刻苦地打好楷书的基本功。黄的书法是学的“书圣”王羲之,走的是潇洒、脱俗、遒劲的风格路线,用笔则以中锋为贵,线条则圆润有力,笔画不胖不瘦,字形则多为圆形。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简直就是儒家和道家两种传统文化的互补在书法艺术上的极致。孙星阁也同许许多多的书法家在少年时代一样,间接地入了王门,成了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强、阵容最盛的“王派”后学中的一员。

www.Artworld.cn

copyright Artworld.cn

  孙星阁就读的中学是揭阳的名校榕江书院,即今揭阳一中的前身。中国近代知名的书法家、诗人曾述经是他的老师。小青年孙星阁在榕江书院从来不读死书,从小就流露出亲近大自然的个性倾向。榕江书院里有一个池塘,孙星阁放学后,喜欢到池塘边钓虾。而书院原先是禁止学生钓虾的。有一次,孙星阁在钓虾的时候被曾述经撞见,曾老师责备他调皮,怎么不好好念书。孙答道:“我钓虾,是为了养虾,观察虾,画好虾。”曾要他把书画习作拿来看看。孙照办了。曾述经看了孙星阁的书画习作,惊叹道:“你是书画师呢。你前身是王维么?”从此,榕江书院也就允许学生钓虾了。从这则轶事可以看出,名师曾述经是多么欣赏自己的小青年学生孙星阁了。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孙星阁求学执着、爱探本溯源,既然宋代的老师黄庭坚是学的王羲之、怀素,那么我也可以直接学怀素。孙星阁的这种选择,是在他于1920年离开揭阳,到了上海,以优异成绩就读于上海南方大学之后的。离开了历史文化名城揭阳,来到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上海,孙星阁的艺术视野更为开阔了。如果说,他在揭阳的少年时代,已经在书法上打下坚实的基础的话,那么,来到上海就学于南方大学、其后又转到国民大学文学系深造的青年孙星阁,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探索中,则进入了“博采”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专研周秦诸子之学”,当然也就涉及甲骨文和钟鼎文的书法了,章太炎就称孙星阁的用笔“深契于篆”。然而,民国初年的上海十里洋场,是各种思想和学术竞相争鸣的所在,生活节奏也远较广东揭阳为快。在大学就读,后来又受辛亥革命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赏识,接受他的聘请担任国民大学艺术主任的孙星阁,艺术视野、学术视野乃至人生视野,都远远比在家乡的少年孙星阁更为开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更快了。自然而然地,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乃至书法的实际应用方面,一笔一笔慢慢写来的楷书,已经不适应了,更何况溯黄庭坚之源,黄的老师是王羲之、怀素,于是孙星阁也就自然而然地向王羲之、怀素的书法学习起来,当然更多地是学习后者。怀素是唐代的书法大家之一,与张旭齐名,有“长史(张旭)颠,怀素狂”的定评。僧怀素那种“似不许右军(王羲之)名太过”(《广川书跋》)的豪迈气慨,是民国初年的青年学人所心仪的。特别是,怀素的书法,师承的就是王羲之这一大派的,向老师学习之后又不愿老是甘居其下而希望超越老师的水准,即使老师是“书圣”也罢,这种气概实在是够豪迈的。得辛亥革命的风气,又刚刚经历“五四”运动洗礼,来到大上海的青年孙星阁,正处于意气风发的人生阶段,自然也就对怀素的书法情有独钟了。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1922年,孙星阁与林屋山人、刘豁公、徐枕亚、袁寒云等常雅集于心声杂志社,他们都是当时上海文艺界的活跃份子。 www.Artworld.cn

  copyright Artworld.cn


 

  1923年,孙星阁同于右任、洪畿、马企周、任堇叔、谭泽闿、吕选青等创办艺苑画社,又与查烟谷、叶伯皋、孙雪泥、田亘等人结为上海书画联合会,该会声明以发扬书画艺术为目的。章太炎、于右任都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当然他们的成就绝不仅仅在书法方面),于右任的书法成就更高,是近代我国书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于右任、章太炎诸位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同路人,或者说被章、于等前辈所器重的新锐,孙星阁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一个同他们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彼此取长补短的过程。从青年时期起,孙星阁又是一位非常有艺术个性的书法家,向古代书法家怀素、黄庭坚的学习也好,与同时代的书法家的互相切磋彼此借鉴也好,他都一直心中有我,一直坚持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道路。这个时期,他先后在南京、上海举办书画展览,受到各界的好评。上海书局出版的《古今名人书画集》、《东方杂志》、《心声杂志》等刊物,都发表了他的书画作品。孙星阁书法的名气逐步彰显起来。 华艺美术世界网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孙星阁回到家乡广东揭阳。昔年的青年学子,现在已经是个年近不惑的中年艺术家了。来到“大后方”的揭阳,孙星阁并没有忘记正在饱受战争苦难的同胞,他积极协助地方当局,开办书画义展会,将收入用来救济伤兵和难民。稍后,他又来到广州,在中山图书馆开设个人书画展览,他的作品深受岭南画派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知名书法家的高剑父、陈树人的赞赏。他们真个是惺惺相惜,便成了好朋友。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也同孙星阁有着多年的友谊,曾称赞十万山人“梅花君是旧前身”。

copyright Artworld.cn

  人到中年的孙星阁,除了一以贯之的师承前贤而求变以外,同时更进一步走到了“师法自然”的新境界。他在故乡揭阳的祖居有一株古梅,那是他的父亲亲手栽种的。他的父亲爱梅,种梅,连名字都叫树梅,真个人如其名,名实相副。孙星阁同样爱梅,他爱梅花对着严寒怒放的品质,爱梅花的铁骨冰心雪魂。他画梅花,写诗吟咏梅花,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他至少写下了300多首咏梅诗。他也就用草书书法的形式来使他的咏梅诗相得益彰了,同时,他的咏梅诗则使他的书法更有书卷气。对着梅花,他的用笔竟起了明显的变化,从王羲之、怀素、黄庭坚的如白鹅如芭蕉叶般的圆润,一变而为如梅树一般的苍劲、有棱有角,又如古藤缠树,坚忍不拔。这个时期,孙星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了。 中国星翁艺苑

  1948年,十万山人到香港定居。1955年,孙星阁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画展览,他的展览成为当地华人艺术界的一桩盛事。1967年,他曾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书画展,声名响彻艺坛。改革开放之后,大陆著名的书画家黄永玉将孙星阁称誉为“艺苑班头”,确实到了推崇备至的地步了。 华艺美术世界网

  如果说,从揭阳到上海,青少年时代的孙星阁,在书法艺术的旅途上,还处于学习、借鉴时期的话,那么,从上海回到揭阳的中年孙星阁,经由“师法自然”的途径,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到香港定居后的老年孙星阁,则在书法艺术之旅上,达到了老辣、随心所欲、变化莫测、自成一家的境界了。从1974年出版的《十万山人梅花诗三百草帖》来看,他的书法作品已经看不出王羲之这一大派包括怀素、黄庭坚的多少痕迹了,你再认真地寻觅,也无非是用笔都用的中锋而已。孙星阁草书的线条,已然变成方形,转折处也多棱角而绝少转寰,运笔则纵横恣肆,结构则以画入书,谋篇布局则不拘小节、任其自然而多有变化,并有梅香禅韵存焉--这自然同他爱梅花和崇禅宗有关。在哲学的皈依上,青年、中年和晚年的孙星阁,也从儒家-道家互补,走到儒、道、佛俱尊,再走到以佛为主、儒道为辅的地步。这种哲学上的皈依也反映在他的书法之旅上,从他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这种思想脉络。如果说,青年时代的孙星阁的书法,更多地表现出经世致用的主观努力的话,那么,中年时代的孙氏的书法作品,则呈现出一种儒家与道家的互补精神,在经世济时的同时,也注重无为而治的客观规律,而到了晚年的十万山人的书法作品,就披示出一种佛家的禅味,一种大彻大悟和随心所欲来。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历史文化名城揭阳生活,以及从揭阳走向外部世界的书画家中,孙星阁又是幸运的一位,上世纪四十年末他就移居海外,使他避免了中国大陆不少政治运动的风波。在香港相对安定的创作环境中,他又活得健康长寿,最后于1996年以99岁(民间的算法为百岁)的高龄谢世,其书法成就之高,也同他的健康长寿密不可分。天佑吉人,十万山人是幸运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本文参考书目:《十万山人梅花诗三百草帖》、《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文汇报》、《揭阳历代名家书画作品集》 www.Artworld.cn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