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时间:2012-05-23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句。南北朝时,关梅诗文、韵事益盛。《金陵志》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句。南北朝时,关梅诗文、韵事益盛。《金陵志》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此梅花图案用于美化之始。唐相宋璟、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张九龄、李白、韩愈、李商隐、杜枚等皆有诗作传世。宋林逋(和靖)、苏轼、秦观、王安石、陆游、范成大等,亦有甚多咏梅诗词名世。

       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宋哲宗时,僧住衡山华光寺,酷爱梅,月夜未寝,见疏影横于其纸窗,萧然可爱,遂以笔戏摹其影。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无诤三昧,名播于世。山谷道人叹之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只欠香耳。”士大夫有请数年而未得之者,有不求而自自者。重浓淡而不著色,有《华光梅谱》留世,后补之、元章皆源此。补之承仲仁之衣钵,以水墨涂于绢,托梅之白葩,或以墨圈梅。冬心说:“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
中国星翁艺苑


       元王元章,幼贫,“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尤喜梅,自号梅花屋主,暮隐于九里山,植梅花上千株,始能宗其造化,画作或疏或密,皆得其真意,雪、月、风、烟之奇绝形态毕矣。创“白花头画法”“破蕊之法”“发枝法”,皆为后世师也。纵徐文长之傲放,亦云“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青藤谒元章墓,诗曰:“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 明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皆元章门人。清之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俱受其影响。如罗聘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千花万蕊,李方膺水墨淋漓,均由此化出。

       至清末,老缶以篆隶入画,苍遒尽然,大写意之“意”足矣。近人写梅以十万山人孙星阁为杰出人物,其又号梅斋阁主,擅写梅竹,诗书画三绝得名,以《草书咏梅三百首》极受推崇。十万山人以草篆入画,线条刚健铁骨,兼运用积墨等技法以绘梅身,古拙浑厚,水墨淋漓,古今一人耳。然出其右者未见,慨哉。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宋代

仲仁(1086-1093)


      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寄居于潇湘门外华光寺,“因住华光,人以为号”。元代赵孟頫墨梅题跋中称:“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他还始创了岁寒三友图(松、竹、梅)这类题材。最爱画梅,在方丈之前植梅,花放时移床于花下,每于月下见梅疏影横斜,即以笔墨摹其状,颇得梅之神韵,此后经过不断地对梅花的观察和笔墨的积累,终于突破前人技法,以水墨晕写梅花的各种姿态而自成一格,墨梅遂成为花鸟画领域中的新品种,对于中国绘画题材与技法的开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庭坚称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惠洪称“华光作此梅,如西湖篱落间烟重雨昏时节”。刘克庄称他“梅花写真妙天下”。著有《华光梅谱》传世,对宋代画梅理论有突出贡献,后世扬无咎、王冕皆源于此。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仲仁作画认真,先焚香,要禅定意适,才下笔挥洒。他的墨梅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好评,纷纷向其求画。他与“苏门四学士”中秦观、黄庭坚交往的故事最为人称道。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

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

中国传统花鸟画向分徐(熙)、黄(筌)两派,两派各有长短。黄派长于用色而短于用笔,徐派长于用笔而短于用色。以技术的标准论,徐不及黄的精工艳丽;凭艺术的标准言,黄不及徐的气韵潇洒。用笔和设色作为中国传统花鸟画技法中两大极为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凭赵佶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对徐、黄两派的技法特点的认识是清醒的。因此,赵佶的花鸟画是学习吴元瑜而上继崔白,也就是兼有徐熙一派之长。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扬无咎(1097-1169)

南宋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自称为汉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不从“木”。清江(今属江西)人,寓豫章(今江西南昌)。扬无咎尤擅画梅,下笔便胜华光。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尤擅画巨幅,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芬芳,敷如玉雪,豫章人视如拱壁。尝游临江始作折枝梅于乐工矮壁,为时人称赏。所居庭中“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大得其趣。创用水墨线条圈出花瓣之法,变前人画梅以墨或彩色点瓣来表现花朵,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之特性。杨无咎画梅功底精深,独步一时,据说他画的梅花张之壁间,便有“蜂蝶集其上”。

扬无咎生性耿介,不慕名利,不俯仰时好,故其画有“孤标雅韵”之风。相传徽宗见其画梅,戏曰其所画之梅为“村梅”。因其在画卷上自署“奉敕村梅”,故名。亦能画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图》卷及《雪梅图》卷。
copyright Artworld.cn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范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幅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历代名家画梅
杨无咎四梅图之未开

  历代名家画梅
杨无咎四梅图之欲开

中国星翁艺苑



  历代名家画梅
杨无咎四梅图之盛开

  历代名家画梅
杨无咎四梅图之将残

四梅图 纸本 墨笔 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无款,卷左方有宋人自称"海野老农"者题跋。在画面的左上方用墨笔画了一枝偃仰恣纵的野梅。间以疏竹遮映,自成格局,并偕淡墨晕染天色,烘托出梅花和竹上的积雪。 全图用笔简逸,布景舒朗清新,很富有杭州孤山篱落间那种"疏影横斜,暗看香动"的诗意。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