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清初画坛四僧(3)
时间:2011-01-19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髡残(16121673),字介邱,号石谿,又号白秃、电住道人、壤残道者,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俗姓刘,自幼喜画,明亡后抗清失败,落发为僧,云游各地。43岁定居南京,卒于南京。为人刚直不阿,颇受当时名士钦佩,多与之交谊。工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 清初画坛上四僧之一。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谿。 髡残山水册页 髡残《仙源图》 髡残的绘画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
髡残(1612—1673),字介邱,号石谿,又号白秃、电住道人、壤残道者,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俗姓刘,自幼喜画,明亡后抗清失败,落发为僧,云游各地。43岁定居南京,卒于南京。为人刚直不阿,颇受当时名士钦佩,多与之交谊。工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 清初画坛上“四僧”之一。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谿”。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髡残山水册页

髡残《仙源图》
髡残的绘画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山石多用披麻皴、解索皴来表现的技法得自王蒙,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近于黄公望。他重视师法自然,流连山水,创造出用渴笔、秃毫,浓墨渲染来表现结构严密,奇辟幽深,空朦茂密的江南山水,风格自成一家。这幅《仙源图》笔法简括,多用秃笔,苍劲老辣,浓墨皴擦斫,与疏括的短笔相应,笔致变化多样,勾框有“屋漏痕”的笔法,使画面更生朴拙天然之趣。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石溪大概为人豪爽,由这幅即可见其一斑。郁郁葱葱,皱皱苍苍,只靠石溪的简单得有点笨拙的笔法,不作精细描绘,这番另有乾坤的山水就呈现在面前。其实近看只有墨点,点点点点,山石水波,闲云草房,皆是点出来的。统看当然极为壮阔、悠远、写实。不以细部雕琢为意,但山水之气势在他的笔下却难以掩住。
《仙源图》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作者已年五十岁,仙源摘自他画中题诗,画中的景看来描写的是黄山。正在盛年的石溪靠他优秀的笔法,描画出了这番如此优美的画卷。 www.Artworld.c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走近清初画坛四僧(3)
|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