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红皮毛的小狐狸,穿着火红裙摆的礼服,俨然一位端庄的夫人,拟人化的处理让歌剧《机灵的小狐狸》在海报上复活了;手指前端几乎占据整个画面,但是前指甲盖上,一截更小的手指像戳破蛋壳一样露出来,《被监护人想当监护人》充满着躁动、冒失和不安份;红色的风衣被裁成三段,扔在黑暗的底色上,然而人呢?在看歌剧《卡门》之前,这幅海报已经让人回味无穷;而一组关于音乐的系列作品,音乐有了斑斓的色彩,有了各色各样的表情……14位全球顶级平面设计大师的100多幅海报,让表演艺术在海报这个“纸上的舞台”翩翩起舞。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印象派画家劳特累克1891年为巴黎红磨坊的表演设计的海报。在这份世界最早的海报出现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艺术家们纷纷投入海报创作,使之成为一门高品位的公共艺术。此次参展的14位大师,卡里·碧波、克里斯妥·葛司南、尼古拉斯·奥特、伯纳德·斯丁、田中一光、岗特·兰堡……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但是除了圈内人,熟悉他们的人并不多,因为在今天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营造的热闹与喧嚣中,海报似乎成了一门边缘艺术。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可是,即便电子屏幕占据了公共艺术的舞台,仍有一种类型的海报仍坚守着纯粹的艺术精神和美的信念,那就是为歌剧、话剧、舞蹈、音乐会等设计的表演艺术海报。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演艺术海报算得上是最后的“贵族”,它所展示的艺术气息,像一阵风吹拂过每一个站在它们面前的观众,安静平和但闪耀着艺术的光芒。视觉,也可以成为诗歌,海报总会得到人们合适的尊重,不多也不少,在每个重要的活动上,如果缺少了海报,总会让人觉得有些缺憾。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纸上的舞台”除了大师们的作品外,还设置了两个卫星展。一个是由美国Tony奖鼎力支持的“百老汇经典海报展”,观众可以从60余幅百老汇过往60年里的经典戏剧海报中,感受美国戏剧文化的魅力。另一个则是“国际设计大师WORKSHOP学生作品展”,展出由德国设计大师克里斯妥·葛司南指导中国学生完成的54幅中国京剧艺术招贴。如果说前者让人震撼,那么后者则让人惊喜,生、旦、净、丑四个主题,有人用茄子、西红柿和辣椒来拼接,有人嫁接蝴蝶的形象,有人在中国书法里嵌入角色的眼睛。还有的人设计了场景:铜锤花脸抱着电吉它与朋克乐队的同伴在一起;刀马旦依偎在穿茄克的男友肩头,留下一抹背影;丑角抱胸站在夕阳里,和拄着拐杖的老人对面而立……每一幅招贴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中国星翁艺苑 在这个展览上,总策展人吴学夫在前言中的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他说:“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海报吧,它提醒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对美的信念。”王宏伟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艺术海报,纸上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