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广东美术创作史略

时间:2011-03-18 来源:广东文化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广东美术创作史略,作者:佚名

明代美术创作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明代广东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画坛上产生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花鸟画家林良;美术陶瓷和雕塑(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

www.Artworld.cn

  绘画方面,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科均出现了专门的画家,且大多有画迹流传至今。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生在明洪武初年的东莞画家陈琏(1370一1454年)可称得上发明代广东山水画之先声。他自言“我亦平生亲画史,落笔时时追董、米”。时人罗亨信在《题琴轩(即陈琏)山水》诗中云,“峰峦浓淡列远近,林木隐映分清妍”,“天光云影含模糊,树色苍苍半有无”,一幅典型的米家风貌。比之略晚近30年的南海颜宗,画史上称他临摹元人黄公望,但从传世孤品《湖山平远图》(此作系目前所见广东画人最早的作品,现藏广东省博物馆)来看,则同时又受到宋郭熙、李成的影响。凡烟云变灭,树木萧森、峰峦起伏、湖光山色均具宋元遗韵。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颜宗之外,有画迹传世的广东山水画家有陈瑞、黎民表、袁登道、梁孜、朱完、黎民怀、张誉、欧大章等人。 www.Artworld.cn

  陈瑞系理学家陈献章弟子,新会人。曾授锦衣卫镇抚,善画山水及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仿米海岳山水图》,笔情墨趣均源自米芾。 copyright Artworld.cn

  “南园后五子”之一的黎民表(1515—1581年),从化人。善写米家云山,“景象深远,点缀苔树,间以大绿加浓绿上,更极精彩”。有《山水图》轴(香港何氏至乐楼藏)行世,风格为宋人一路,殆受米芾影响尤深。

copyright Artworld.cn

  袁登道在明代岭南山水画家中,作品传世最多。不论是《烟水云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为李云龙作山水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还是《山光云影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笔底烟霞图》(广州美术馆藏)等,都是借助水墨的渗化多变表现出扑朔迷离的云山雨树,是米点皴的一脉相承,所以有人称他为“米颠后身”,甚至说若使米芾与之相见一堂,则很难分清谁为伯仲而又谁为低昂者”。袁登道曾自负地声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想必是针对米芾而言。

中国星翁艺苑

  梁孜,顺德人。以祖父梁储荫补中书舍人,官礼部主事,其《山水图》卷(广东省博物馆藏)得元吴镇之法,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之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郁。此图作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曾经吴荣光、孔广陶鉴藏。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朱完(1529—1617年)以诗文名,兼善书画,尤以墨竹见长,兼擅山水。今有《山水》扇面一帧传世(上海博物馆藏),自题曰:“仿子久山局图”。子久即“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其山水对明清画坛影响甚大。朱氏此本传其衣钵,而“其华滋之感固未及,但清丽处却是过之”(李公明《广东美术史》)。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黎民怀为黎民表之弟,善画山水,其《秋山行旅图》卷(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系仿宋郭熙之作。其风格技法虽已去郭熙甚远,但树枝、山峦等仍是宋人笔法。此图作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秀逸遒劲,属作者晚年精心之作。

华艺美术世界网

  张誉,南海人。张九龄后裔,能诗,善书,工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白描得李龙眠笔法,有《山水图》轴《香港何氏至乐楼藏》传世。欧大章,顺德人,“南园后五子”之一的欧大任弟,以诗、画名,人称“大欧、小欧”,有《近水园亭图》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行世。二图分别作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和四十三年。前者笔调近元人一派,后者则于元之外,受吴门画派影响较大。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这一时期擅山水画者尚有黎邦城、霍韬、海瑞、马远、李之世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花鸟画首推以锦衣卫供奉朝廷的南海人林良。林良,字以善,约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约卒于弘治元年(1488年),曾随颜宗习画。擅绘花鸟,开水墨写意画之先河。当时有“林良、吕纪,天下无比”之谓。传世作品较多,有《松鹤图》、《枯木寒鸦图》、《秋树聚禽图》、《荷花双雁图》、《锦鸡图》等,分别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等单位。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另一花鸟画家钟学,字雪舫,明天顺、成化年间顺德人。以善画春草著称,天顺间与林良名重于世。传世作品有作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的《寿萱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此外,何浩画松,杨昌文、吴殿邦画兰,朱完、梁元柱画竹等均能名重一时,且均有画迹传世,成为研究广东美术史的极为珍贵资料。其他擅绘花鸟、松竹的画家尚有张千户、官能、邓翘、尹白阳、刘鉴、万国桢、王敞、朱樵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人物画以孔伯明和李孔修为著。

copyright Artworld.cn

  孔伯明,字履清,崇祯年间南海人。善画仕女,用笔工细。传世作品有《竹林七贤图》、《春夜宴桃李园》、《维摩说法图》、《寿意仕女》、《嬉春图》等,分别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孔伯明亦兼善山水。

中国星翁艺苑

  李孔修(1462--1531年),字子长,别署抱真子,顺德人。居广州高第街,陈献章弟子,善写山水、翎毛,以善画猫著称。传世的唯一画迹为人物画《骡背吟诗图》(广州美术馆藏),水墨写意,上有陈献章题诗。系粤画珍品。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陶瓷方面,窑址众多,产品种类丰富。广东各地窑址分布于番禺、佛山、潮州、普宁等59个市、县,达800多座。产品种类主要有四类:一为大规模烧制的仿龙泉青瓷;二为青花瓷器;三为大规模仿烧南北各地名窑瓷器;四为各地窑场大量烧制的较实用而粗糙的日用青釉素面瓷器。其中,佛山石湾窑的烧制成为广东美术陶瓷的典范,其颜色釉和窑变釉色最具特点。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雕塑(刻)方面,主要有祖庙雕塑、石湾陶塑、潮州木雕和端砚。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祖庙雕塑在今佛山祖庙,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供奉北帝,有3000多平方米,现存前殿、正殿、庆真楼、锦香池、万福台等五部分。瓦脊上有石湾陶塑,院壁上有故事人物、花卉写兽等砖雕、灰塑、还有北帝铜像。木雕石刻也较多,在装饰木雕中还有戏曲场景,设计别致,寓意深刻。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石湾陶塑自唐代已开始烧制,历经宋、元变革,至明已成为全国小型玩赏性雕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以人物、鸟兽等陈列品为主。产生了一批石湾名匠,如苏可松、祖唐居(店名号)、陈粤彩、杨名、杨升、陈文成等,他们的作品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潮州木雕可上溯至唐、宋,至明代后期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以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澄海等县最为发达。它们主要用作建筑、家具装饰,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分浮雕、沉雕、通雕、圆雕几种。其中通雕一种,经过上漆贴金,显出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因又称“金漆木雕”。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端砚因产地端州(今肇庆)而得名,始于唐代,从宋代开始实用与欣赏并重。从明代开始,更以欣赏为主,成为珍藏的工艺美术品。端砚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雕琢也十分精美。 华艺美术世界网

  建筑方面,主要有肇庆崇禧塔(建于明万历十年)、德庆三元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广州琶洲塔(完成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广州赤岗塔(建于天启年间)、广州五仙观(始建于宋、迁建于明)和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等。其中镇海楼(又称五层楼)一度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星翁艺苑

清代美术创作 copyright Artworld.cn

(一)绘 画 中国星翁艺苑

  这一时期,广东的美术创作主要表现在绘画上。画坛上出现了一批兼擅诗文的文人画家,同时产生了一批靠卖画维生的职业画家。乾隆、嘉庆时代,是广东画坛的鼎盛时期。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明末清初,政权更替,江山易主。广东画家,或为忠烈,或为遗民;或逃禅,或隐逸。他们成为这一时期广东美术的中坚,其中最突出者有黎遂球、伍瑞隆、赵夫、梁梿、薛始亨、彭睿、高俨、张穆、李果吉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黎遂球(1602—1649年),字美周,番禺人,明亡城破巷战以死。工诗文,擅画山水林木。作品苍老明秀,有作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的《仿文征明瓜洲相别图》,清崇德六年的《送区启图北上山水》斗方二开(广州美术馆藏)传世。

www.Artworld.cn

  伍瑞隆(1585一?年),字国开,又字铁山,别署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工画花卉,尤擅牡丹,兼擅书法,有《牡丹图》轴多件传世,分别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州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

中国星翁艺苑

  赵夫(1578—1665年后),字裕子,一字意子,番禺人。32水墨写意花卉,尤擅牡丹,偶写山水、人物,有《牡丹图》、《梅花图》、《秋树双鹰图》、《袁崇焕督辽饯别图》等行世,弟子传其学者有番禺人卫霭伦(字荆辉)。 www.Artworld.cn

  梁梿(1628—1673年),字器甫,一字器圃,别署寒塘居士、铁船道人,顺德人。擅写山水,远师董源、倪云林、黄公望,近法吴门画派,有《山居清话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传世。其子弟传其画者数人,称为“寒塘画派”。主要有其弟梁楫,其子梁谓。梁楫擅画兰、竹,梁谓能以诗画世其家,人比以大、小米。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薛始亨(1617—1686年),字刚生,号剑公,顺德人。擅画竹石,兼擅书法,有《竹石图》卷传世。

copyright Artworld.cn

  彭睿,字公吹,号竹本,顺德人。善画兰、竹、树石,书法善草书,有怀素风貌,称“本竹派”,有《竹石图》、《兰花图》传世。

copyright Artworld.cn

  高俨,字望公,又字俨若,新会人。主要艺术活动在1658—1690年间。擅画山水、苍劲浑厚,笔墨凝炼。代表作有《秋山观瀑图》、《山中午读图》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张穆(1607—1683年),字尔启,又字穆之,自号铁桥,东莞人。擅长画马,兼擅画鹰、兰、竹,偶写山水,有《古木名驹图》、《七十龙媒图》、《郊猪图》、《秋鹰图》、《兰花》扇面等传世。 copyright Artworld.cn

  李果吉,字吉六,号三洲,香山(今中山)人。艺术活动时间在崇祯三年至清康熙八年(1630—1669年)间,擅写山水,工米芾雨点皴,极溟濛之致;亦工芭蕉、兰竹、水石等,有《庄圃长椿图》、《竹石图》等传世。

www.Artworld.cn

  这一时期的主要画家还有梁启运、张家玉、张家珍、朱厓、陈子升、陶璜、丘天民、王应华、李象丰、尹源进、吴韦,以及以诗文知名的“岭南三家”——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清初岭南画僧,是一种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成为广东美术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他们主要有深度、大汕、成鹫、函昰、今盌、今普、今叶、今、自渡、智严、闻一、古毫、古钟、屈修等人,其中以深度、大汕艺术成就较大。

copyright Artworld.cn

  深度,俗姓赖,名镜,佛山人,读书增城白水山,故号“白水山人”。遭乱后逃禅万寿寺。工诗、书、画、擅画山水,笔力遒劲,气格苍凝,时称“粤中首望”,有《松色山光图》、《坐看白云图》、《云山归舟图》、《云水图》等传世。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大汕,字厂翁,号石濂,俗姓徐,中年后流寓广州,居长寿寺,多艺兼擅于山水、人物、花鸟等均称能事,有《墨竹图》、《维摩经变图》、《白描罗汉图》、《兰石》扇面、《古梅图》等传世。

华艺美术世界网

  康熙后期至乾隆、嘉庆年间是广东画坛的一个高峰,出现了以南海、番禺、顺德为中心的画家群,周边地区如东莞、香山、新会及潮汕地区也是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前期主要有汪后来、钟颖林、黎奇、黄璧、陈琼、陈世堂、郭适、廖相武、文斗、韩校、孔继绪等;中后期有黎简、张锦芳、甘天宠、张如芝、黄丹书、王利亨、梁元种、陈怀、梁枢、冯斯佐、严伦、谢兰生、黄培芳、吕翔、梁霭如、杜蘅等,其中以汪后来、黄璧、黎简、甘天宠、谢兰生、吕翔为著。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汪后来(1674—1752年),名湄,字白岸,号鹿冈,少随父从歙县落籍番禺,武举人,工诗文书画。擅画山水,具疏淡之美;偶写墨竹,有文同笔致。代表作有《雪中访友》、《山中遇访图》、《罗浮山水册》、《墨竹》卷等。弟子有邓堂、黄千里、林云轩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黄璧,字尔易,号小痴,澄海人,常与同邑陈琼从翁铨学画。山水以外,兼擅人物。主要作品有《赏雪图》、《急流舟上图》、《春郊试马图》、《秋园闲话图》等。

www.Artworld.cn

  黎简(1747—1799年),字简民,又字未裁,号二樵,顺德人。于诗词书画篆刻皆擅。善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兼工行、楷、隶、草诸体。山水从石涛得径,独具一格。在绘画上开创了广东美术的新局面,与谢兰生并称“黎谢”,传世作品主要集中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合作出版的《黎简谢兰生书画》。弟子何深,每遇得意之作,署简民,观者莫辨。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甘天宠,字正盘,号侪鹤,新会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贡生,曾讲学于景贤书院,善画花鸟、山水,有《菊花图》、《荷花白鹭图》、《山水图》等传世。

中国星翁艺苑

  谢兰生(1759—1831年),字佩士,号澧浦,别署理道人,南海人。寓居广州,先后主讲粤秀、越华、端溪书院,擅诗词书画,画兼山水、花鸟,与黎简先后享盛名,因之这一时期成为清代广东画坛的高峰期,其子弟如弟观生、子念典、念因、孙溶、曜等均善画。

copyright Artworld.cn

  吕翔,字子羽,号隐岚,顺德人。善画花卉、山水、花卉有白阳遗韵,山水则承吴派之风。作品有《停舟对话图》、《三清图》、《山水》屏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清朝后期(道光至光绪、宣统年间),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均有长足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职业画家应运而生,文人画不再是画坛之主流。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一时期,以山水见长的画家主要有罗阳、韩荣光、严显、黎维枞、冯誉骥、黎如玮、游作之、杨永衍、陈子清、郑绩、李魁、罗岸先、梁于渭、陈阶平、苏腾蛟、蒙而著、陈璞、吕材、罗清、湛莹、杜湘、仪克中、袁杲、相润、邓大林、邓如琼、宝筏、邓涛、王根;以花鸟、竹石见长的主要有鲍俊、张敬修、居巢、居廉、张嘉谟、周瑞生、戴熊、戴尺珊、黄槐森、梁琛、刘安科、温汝遂、温汝述、商廷修、曾望颜、徐荣、李能定、梁燕、桂文耀、张崇光、何种、伍德彝、陈芬、陈鉴、姚筠、潘飞声;以人物画见长者主要有邓肇元、德坤、蒋莲、苏六朋、苏仁山、伍学藻、关蔚熙、汪浦、何剑士等。其中,山水以郑绩、李魁、梁于谓,花鸟以居巢、居廉,人物以苏六朋、苏仁山、蒋莲为著。

华艺美术世界网

  郑绩(1813一?年)字纪常,号憨士,别署梦香园叟,新会人。知医术,工诗,山水之外,兼工人物,著有《梦幻居画学简明》,代表作有《松园春燕图》、《拜月图》、《山水图》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李魁,字斗山,号青葵,新会人。学画于郑绩而独辟奇境,山水用笔浑厚,有《山岩觅句图》、《斜日青山图》、《观流图》等多件佳作传世,亦兼擅花果。 华艺美术世界网

  梁于渭(1913一?年),字鸿飞,又字杭叔、杭雪、番禺人。陈澧弟子,精研金石、书画、喜作花卉,晚年专攻山水。山水受西法影响,用笔苍劲老辣,喜作四时山水。

copyright Artworld.cn

  居巢(1818--1865年),字梅生,番禺人,所作没骨花卉兼工带写,潇洒秀逸。从弟居廉(1828--1904年),字士刚,一字古泉,别署隔山樵子、隔山老人,曾学画于巢。所作花鸟,承继并发扬了撞水撞粉之法,清新活泼,对后世影响较大,弟子伍德彝、陈芬、容祖椿、张纯初、高剑父、陈树人等均有建树。 www.Artworld.cn

  苏六朋(1791一?年),字枕琴,别署怎道人,顺德人。居广州。所作人物取自市井风俗及历史故事,既有端秀精细的工笔画,亦有粗豪写意的减笔画,作品有《山市图》、《采芝图》、《东山报捷图》、《金莲归院图》;兼写山水,有《涉水图》、《深山游春图》等。 www.Artworld.cn

  苏仁山(约1814--1849年),字静甫,号长春,顺德人。人物擅勾勒法,不假渲染,画法近木刻。代表作有《葛稚川像》、《五羊仙迹图》、《苏若兰像》等,亦擅山水、书法。

中国星翁艺苑

  蒋莲,字芗湖,香山人。人物追唐寅、仇英、清丽淡雅,尤擅仕女,亦偶写山水。

中国星翁艺苑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随着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绘制西画的外来画师。他们以中国社会的风物为题材,绘制大批油画、水粉画和水彩画销售给来广州的外国人,然后再经由他们流向外国。此类画因名“外销画”。

中国星翁艺苑

  绘制“外销画”的画师们留下了一大批画作(现多存于港澳及欧洲各公私收藏机构),但他们原来的中文姓名,大多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他们当时所署的英文名字。这批画师主要有史贝霖、新呱、林呱、庭呱、关世聪、煜呱、南昌等人。

www.Artworld.cn

  史贝霖(Spoilum或Spillem,Spilum)是广州较为早期的外销画画师,大致活动在清乾隆四十年至嘉庆十五年(1755--1810年)间,画作有《瓦特船长像》、《一个中国行商》、《广州法庭内景》等。

中国星翁艺苑

  新呱(Sunqua)活跃于清道光十年至同治九年(1830--1870年)间,是19世纪中叶广州著名外销画师,存世的油画有《广州的十三商馆》、(广州的新十三商馆》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林呱或称“蓝阁”(Lamqua),生于1801年,活跃于清道光十年至咸丰十年(1830--1860年)间,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的高足,画上常署“啉呱”、“广东林呱”,中文名为关乔昌。作品有油画,也有水彩画,主要有《广州江岸两景》、《广州医院的病人》、《江边古刹》、《林钦差》等。 中国星翁艺苑

  庭呱(Tingqua)系林呱之弟,活跃于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九年(1840—1870年)间,中文名为关联昌,以水彩、水粉画著称,主要作品有《从河南眺望十三商馆》、《珠江及广州河南货仓区》、《广州河南一庙宇》、《珠江三角洲的村庄》、《陶瓷烧造》、《喂蚕》等。

www.Artworld.cn

  关世聪(Guanshicun)活跃于19世纪中叶,作品有油画《香港和兴》、《香港和兴的第四妾像》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煜呱活跃于清道光二十年至清同治九年(1840---1870年)间,擅画商港风光,作品有《黄埔帆景》、《维多利亚城及海港》、《北眺澳门南湾全景》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南昌活跃于清道光三十五年至光绪元年(1845一1875年)间,亦擅画商港风光,作品有《黄埔港的船屋》。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外销画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画师佚其名,但却有大量作品传世。这些作品主要有《广州的十三商馆》(嘉庆五年)、《虎门远眺》(19世纪初)、《珠江上的海珠炮台》、《村庄卖艺》、《广州江边渡头一景》、《广州戏棚一景》等。

www.Artworld.cn

(二)雕 塑

copyright Artworld.cn

  以石湾陶塑、潮洲木雕、以及各地建筑雕饰为代表。

中国星翁艺苑

  石湾陶塑至清代已达到极其繁盛的阶段。此时题材之丰富、工艺之精美已非前代能比。题材上,有现实人物、历史神话及传说人物、鸟兽虫鱼、山公(石山公仔)亭宇、瓜果器物、仿古器物、建筑装饰、丧葬祭器等。工艺上,露胎与施釉相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还产生了黄炳、黄古珍、陈祖、陈渭岩、潘玉书等杰出的石湾艺人。 中国星翁艺苑

  潮州木雕在康熙、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除了部分用于建筑装饰外,更多的是用于各种家具、器皿和神器上。常见的有茶橱、屏风、眠床、椅背、烛台、神龛、神主盒、宣炉罩等。题材与内容也比前代有所增加,著名的潮州地方戏曲也成为木雕的常见题材。

www.Artworld.cn

(三)建筑艺术

中国星翁艺苑

  首推陈家祠(又称陈家书院)。它是现存清代广州保存最好、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的建筑群,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次有石室和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马丁堂。前者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成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结构建筑;后者建成于光绪三十一年,是中国最早的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清代广东的院林建设也颇具规模,著名的有号称广东四大名园的佛山梁园(十二石斋)、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和番禺余荫山房。 中国星翁艺苑

(四)工艺美术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以广东贡品、广彩和广绣最具特色。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广东贡品种类繁多,包括金属、玻琉器、珐琅器、钟表、盆景、象牙、玳瑁、珊瑚、彩石、琥珀、珠宝、织物、家具等各种工艺,这些工艺既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又受到欧洲工艺美术影响。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广彩即广州织金彩器,主要是在从景德镇运来的素白瓷器上加以彩绘,然后再开炉烘焙而成。因在广州加彩绘,故名。它的创作题材有人物故事、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常用的颜色有青、红、绿、黄、白、黑、金等。早期“广彩”色彩淡雅,后期发展为金碧辉煌。一般认为它始于康熙,成熟于乾隆时代。

www.Artworld.cn

  广绣又称粤绣,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其主要艺术特色为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善留水路。多作写生花鸟,富有装饰味。既有巨幅,也有小件。妇女衣袖、裙面则多作折枝花、铺绒极薄,平帖绸面,有的只用翠蓝一色,风格别致。 中国星翁艺苑

民国时期美术创作 华艺美术世界网

  近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广东成为得风气之先的前沿。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广东画人纷纷出洋留学。他们学成归国后,给广东的绘画与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西洋画和中西合璧的改良画蓬勃发展。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广东美术界经历了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由原来的象牙之塔走向了“十字街头”,于是现实主义美术出现鼎盛时期。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一)西方美术传入时期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清宣统三年(1911年)前后,一批画人纷纷赴美洲、日本、欧洲等地留学。他们主要有李铁夫、冯钢百、陈抱一、梁銮、刘博文、赵雅庭、黄潮宽、朱炳光、梅崙昆、余本、李秉、关金鳌、陈锡均、陈瑞璋、梅兰鋆、关墨园、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风眠、李金发、陈宏、陈角枫、司徒槐、谢天济、郑可、李慰慈、胡根天、关良、丁衍庸、李超士等,他们中不少人在西洋画创作上取得了多项奖项,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他们学成归来,也带回了新的美术思潮,促进了广东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时间,艺术教育、西画社团、美术刊物纷纷涌出。 民国10年(1921年)10月1日,由胡根天、容有玑、徐守义、雷毓湘、梅雨天、冯钢百、梁銮、陈丘山等人发起组织,胡根天任会长的赤社美术研究会(亦称“尺社”)成立。该社系广东地区第一个西画社团,以“集会最早从外国学习美术回来的画家和招收当地一些有志于西洋画的青年研究美术、交流经验”为宗旨。成立之日,“赤社第一届西洋画展”在广州开幕,是为广东美术史上最早的西洋画展,一开风气之先,由是影响日广。随着影响的扩大,从民国11年起,先后加入赤社的有从美国归来的冯钢百、黄潮宽、朱炳光、梅晕,从墨西哥归来的赵雅庭,从法国归来的陈宏、陈角枫、关金鳌,从日本归来的许敦谷、关良、任真汉,以及本地美术青年关步湘、黄超白等。 民国11年(1922年)4月,经胡根天等人筹备的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正式成立。首任校长许崇清和第二、三任校长胡根天、司徒槐都是西洋画家,他们根据海外艺术教育和各自艺术倾向所形成的教育原则为广东培养了一批西洋画人才,一时间市美成为广州油画的一个重要阵地。

www.Artworld.cn

  与此同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为宗旨,提倡革新中国画,推动新艺术运动。他们深感国画停滞不前,泥古不化,因而提倡吸收西洋画(东洋画)之长,以弥补国画之不足。高剑父于宣统三年(1911年)在广州西关举办中国近代第一次个人画展,随后创办“春睡画院”,广收门徒。他们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如方人定、黄少强、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关山月、黄独峰、容大块、伍佩荣、黄浪萍、苏卧农、何磊、叶少秉、何漆园等。广东画坛风气为之一变,因而他们所形成的画派被称为“岭南画派”,“二高一陈”则被称为“岭南三杰”。 国画方面,以国画研究会影响最大。民国12年(1923年)由黄少梅、潘和、张谷雏、卢观海、何冠五、黄君璧、黄般若、罗艮斋、李耀屏、赵浩公、姚粟若、卢振寰、卢子枢、邓芬等14人共同发起组织了癸亥合作社(后更名国画研究会),宗旨为“发扬国光,研究国画”。民国15年,潘达微、邓尔雅、邓芬等在香港设立香港分会,吸收港澳会员。民国16年创办了机关刊物《国画特刊》,以刊登会员国画作品为主;民国18年出版会刊《画风》,以国画作品及国画理论为主。至民国17年,会员已达182人,几乎包括了广东地区所有书画家,除了发起人外,最著名者尚有冯湘碧、铁禅、程竹韵、蔡哲夫、李野屋、张纯初、容仲生、冯润芝、邓剑刚、胡剑庵、李寿庵、崔六桥、罗仲彭、李研山、崔鸣周、沈仲强、尹笛云、张白英、黎葛民等人,他们在国画传统技法的发展和笔墨的运用发挥方面作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美术社团和美术刊物纷纷诞生,除上述社团与刊物外,广东地区美术社团主要还有:民国元年(1912年)黄节、蔡寒琼、王秋湄、陈树人、邓尔雅在广州成立的贞社广州分社(中国书画);民国3年胡藻斌、冯磊楸等在广州发起组织的若愚画学研究社(中国画),主要成员有高剑父、陈树人、胡藻斌、冯磊楸等人;民国8年在东京由陈抱一、许敦谷、胡根天、关良发起组织的艺术社(油画);民国12年成立于广州,由陈树人、黎庆恩、张纯初发起组织、陈树人主持的清游会(中国书画);民国13年成立于巴黎,由林文铮、林风眠、吴大羽等人发起组织的海外艺术运动社(亦名“霍普斯会”)(综合);民国13年由梁鼎铭、梁又铭、梁中铭兄弟3人发起组织,成立于上海的上海天化艺术社(综合);同年由李居端发起,成立于广州的天池画社(中国书画);民国14年7月成立于广州,由黄节民、温春山、凌公孝、李子长发起组织的广州中华书法研究社(金石书法);民国15年由宋省予发起组织,成立于广东东山的省予画社(中国画);民国16年由吴琬、李俊英、赵世铭发起成立于广州的野草社(又改名青年艺术社)(油画)。美术刊物尚有民国元年1月创刊,高奇峰任编辑兼发行人的《真相画报》(综合);民国16年10月创刊由广州青年艺术社编辑发行的《画室》(综合)。 此外,曾游学日本,应教育部之聘归国创立了北平美术专科学校的广东香山人郑锦(1883—1959年)和北京的湖社画会中的骨干会员之一的广东梅县人陈缘督(1902—1967年)等,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与创作,但因活跃于岭外而鲜为人知,他们在民初广东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二)中西美术交汇时期 中国星翁艺苑

  这一时期是中西美术的混流期。以革新中国画而享誉画坛的林风眠(1900—1991年)于民国14年(1925年)留法归国后,被委任为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后出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直到抗战爆发。他致力于艺术教育,规定中西画必须兼学,提倡新时代风格,突出素描(木炭画),并发起组织了“文艺通讯社”,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为美术界培养了大批精英。李苦禅、雷圭元、刘开渠、李朴园、艾青、王朝闻、赵无极、席德进、苏天赐、徐坚白、李可染、胡一川、力群、彦涵、吴冠中、王式廓、董希文、朱德群、罗工柳等皆出自门下。 民初致力于西洋画传播的陈抱一(1893--1945年)在继续这一事业的同时,在民国24年至25年(1935--1936年),画了不少漫画,嘲讽那些不顾民生疾苦、只图自己享乐的官、商。 这一时期,继辛亥前后出国留洋的第二批广东画人有民国18年(1929年)赴法的司徒乔、同年赴意大利的符罗飞、民国20年赴法的胡善馀、30年代赴13的梁锡鸿、赵兽、李东平、李仲生、曾鸣等人,以及分别于民国21年、民国24年赴13的黎雄才、黄新波等。 美术教育方面,司徒槐、李研山分别出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第三、四任校长。李研山是历届校长中唯一的国画家,他团结了“国画研究会”和“赤社”的国画、西洋画家,大力促进国画系发展,于西画系也颇有建树。民国24年(1935年)创办市美校刊《美术》。翌年,雕塑家和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任第五任校长。此时,市美已成为广东油画中心。直到日军入侵广东时,市美才被迫关闭。在这16年间,广州市立美校培养了大批如李桦、吴子复、伍千里、黄笃维、赖少其、刘仑、唐英伟、何白涛、陈烟桥、梁锡鸿、赵兽、陈语山、周公理、司徒乔、潘峭风等杰出美术家。 私立美术院校主要有民国17年(1928年)黄幻吾在广州建立的幻吾美术学校,民国18年陈抱一开办的唏阳美术院和何三峰创办的私立烈风美术学校。 国画方面,主要以岭南画派的传人方人定、赵少昂、杨善深等人成就突出。民国17年(1928年),方人定的花鸟作品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奖,民国25年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有《乞丐》、《风雨途中》、《踏雪》、《归猎》。赵少昂的作品参加民国19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金奖,他参加了第一、二、三届全国美展和民国21年在莫斯科、巴黎、柏林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他执教过佛山市立美术学校、中央大学、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国立艺专等校,民国19年还创办岭南艺苑,为近代艺术教育和岭南画派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产生了左翼美术运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版画社团。民国25年(1936年)6月,在广州成立了由李桦组织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简称“现代版画会”),主要会员有唐英伟、赖少其、陈仲纲、刘仑、潘业、刘宪、林檎、张影、张在民、胡其藻等。该会潜心于木刻创作,于民国23年12月创办《现代版画》杂志,民国25年4月创办《木刻界》月刊,是中国现代木刻团体中活动最多、影响最大的木刻组织。 中国星翁艺苑

  民国23年(1934年),由张望、钟步清、陈铁耕等人发起组织,在汕头成立了新野画会,并编辑出版一册《海滨木刻集》,这是汕头地区第一个木刻团体。次年春,由张望、陈坚、罗惠清等人发起组织,在汕头成立了大众木刻会,这是汕头回澜中学内成立的一个小型木刻团体,主要成员有张望、陈坚、罗惠清、铙锦进、谢海若等,广东地区木刻家钟步清、陈普之、陈烟桥、陈铁耕、黄新波等都曾向该会举办的展览会提供作品。 民国24年(1935年)春,由温涛(1907---1950年)和戴英浪发起组织,在香港成立了深刻木刻研究会。该会会长温涛曾代表画会与鲁迅通信,请教木刻创作问题,并将会员作品寄给鲁迅指导。以后温涛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剧社的艺术学校任教。温寿系苏区早期美术家之一。 此外,成立于上海但由广东美术家发起组织或主持的版画社团尚有:民国20年(1931年)由胡一川等发起组织的现代木刻研究会;民国21年由陈卓坤、顾鸿干、郑野夫、倪焕之等发起组织的野风画会;民国21年9月由钟步清等发起组织的Mk木刻研究会,该会中之广东美术家有陈烟桥、陈铁耕、周金海、黄新波等;同年冬由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程沃渣发起组织的野穗木刻社;民国22年春由顾鸿干、郑野夫、陈铁耕、陈烟桥、何白涛等人发起组织的上海绘画研究会;民国22年由夏朋、陈铁耕、陈烟桥、钱文兰等负责的涛空画会;民国25年由温涛、江丰等人发起组织的铁马版画社等。 这一时期主要的木刻作品有陈烟桥的《巷战》、《休息》(民国21年),胡一川的《鲁迅先生像》(民国25年),刘仑的《河旁》、《前面有我们的障碍物》(民国24年)、《联合战线》(民国25年),黄新波的《夜饮》(民国22年)、《聂耳》(民国24年)、《鲁迅葬礼》(民国25年),赖少其的《到警署去》(民国24年)、<<1934年的毕业生》,罗清桢的《船夫》、《自己的歌》(民国25年),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民国24年)等。 除去上述版画社团和刊物外,广东美术界组织发起的美术社团还有:民国17年(1928年)由杜其章发起、罗落花任社长的书画文学社(中国书画,香港),民国18年1月由陈卓坤、陈铁耕等5人发起组织的杭州一八艺社(综合),民国19年由张虹、黄少梅、黎耦斋、李居端发起组织的斑斓社(中国书画,广州),同年由高剑父、丁衍庸、陈树人等人组织的广州艺术协会(综合),民国21年6月由蔡哲夫、谈月色发起组织的艺彀社(中国书画,广州),民国22年1月由陈树人、徐悲鸿等人发起组织,胡藻斌、陈抱一、黄苗子、梁锡鸿、曾鸣、李金发、关良、张大干、潘天寿等为骨干的艺风社(综合,杭州),民国23年由曾鸣、梁锡鸿发起组织的中华独立美术研究所(油画,东尿),民国23年由冯文风、李秋君、陈小翠发起组织的中国女子书画会(综合,上海),民国24年2月由梁锡鸿、李东平、曾鸣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独立美术会(油画,广州),民国24年由王商一、傅抱石等人发起组织,王商一为召集人的畸社书画会(中国书画,南京),民国25年8月由陈树人、何香凝、黄宾虹、徐悲鸿等人发起组织,胡藻斌为主持人的力社(中国书画,上海),民国25年冬由吴琬、关良、丁衍庸等人发起组织的青年艺术社(油画,广州)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美术刊物尚有:民国17年(1928年)创刊,李金发编辑的《美育杂志》(综合),民国17年5月创刊,黎耦斋主编的《非画报》(综合),民国19年6月创刊,广州中华书法研究社出版的《墨印》(金石书画),民国21年6月创刊,广州艺彀社出版发行的《艺彀》(中国书画),民国21年8月创刊,广州青春艺术月刊社出版的《青春》《艺术月刑》(综合)等。 这一时期,石湾的陶塑工艺已由纯手捏制发展到用瓦模、石膏模作半印、半手工生产。直到抗战时期,石湾陶塑声誉仍与日俱增。擅长陶塑人物和神像的民间艺人主要有潘铁逵、陈赤、刘佐朝、梁百川、陈河、林堂煜;精作鸟兽、花蟹的有霍津、廖荣、廖坚、温奇、刘寿康、陈富等人。 这一时期的雕塑家有郑可、陈锡钧、李金发等。郑可擅长装饰雕塑,30年代上海的《美术生活》曾以二版篇幅登载介绍他的14件“雕塑杰作”,其中有《青铜裸女》、《自雕像》、《牡鼠》等。陈锡钧于民国20年(1931年)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雕塑教授,作品以肖像创作为主,如《胡展堂像》、《美国诗人理文女士像》、《陈协之像》等。李金发雕塑除了肖像雕刻和纪念碑式的雕塑外,还创作了大型装饰性建筑浮雕,代表作有《蔡元培胸像》、《孙中山半身像》、《黄少强头像》,民国17年还为上海南京大戏院创作长12米的巨型浮雕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门前的《孙中山像》等。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除上述木刻外,主要还有:高剑父的国画《东战场的烈焰》(民国21年),陈树人的国画《长城暮鸦》(民国17年),林风眠的油画《金色的颤动》(民国17年)、国画《倦》(民国18年)、《人体》(民国23年),谭华牧的油画《风景》(30年代),黄少强的国画《清明时节》、《残歌载道泪飘洒》(民国25年),关金鳌的油画《三十年代的新娘》(民国20年),关良的国画《黄少强像》(民国25年),方人定的国画《到田间去》(民国21年),余本的油画《晚归》(民国24年),黎雄才的国画《黄花岗夕照》(民国20年)、《潇湘夜雨》(民国21年),王兰若的国画《坐镇》(民国24年),赵兽的油画《颜》、《跳跃吧》(民国23年),廖冰兄的漫画《标准奴才》(民国25年),潘达微的国画《黄花图》(民国18年)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三)现实主义美术的兴盛时期 www.Artworld.cn

  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危机关头。一批画家由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掀起美术救国的热潮。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结束,是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兴盛时期。 民国26年(1937年),现代版画会举办的“抗战木刻展览”在广州举行,后由赖少其带到广西巡回展览;7月,胡根天在广州战时民众教育委员会任美术室副组长,绘制抗日宣传画;8月,民间画会之国难画展在广州青年会展出;9月,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编辑出版之《救亡漫画》创刊,廖冰兄、特伟、黄尧等任编委;10月,全国漫画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编辑出版的《战时画报》创刊,赖少其为主要作者之一;12月,上海沦陷,黄茅、廖冰兄、特伟、黄苗子、黄伟强等参加救亡漫画宣传队;是年底,广州进步画家组织了华南绘画界救亡协会,举办“华南抗敌绘画展览会”,并到梧州、柳州、南宁、桂林等地巡回展出。 民国27年(1938年)1月,《抗战漫画》在重庆创刊,廖冰兄、黄茅、黄苗子、黄伟强等为主要作者;2月,廖冰兄在广州创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是年,由广州部分漫画家共同发起组织华南漫画救亡协会,选举郁风、潘醉生、刘仑、伍千里、张谔、黄茅、林峻为干事,其他成员有廖冰兄、李凡夫、郑家镇、叶因泉、黄伟强等。该会成立后,曾多次举办抗日漫画展;是年,陈铁耕、胡一川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木刻教员,并组鲁迅木刻工作团赴敌后开展宣传工作;黄新波、李桦、赖少其等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黎葛民在菲律宾举行抗日义展,回国后任南中画院教务长。是年4月,广州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华南分会创办《漫画战线》,张谔、特伟、伍千里、吴琬等任编辑;10月,《动员画报》(国庆纪念特刊)在香港出版。 民国28年(1939年)3月,湖南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湖南分会出版《木刻导报》,李桦任主编;4月,《战斗美术》在广州创刊;5月,《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在桂林创刊,赖少其为发行人;6月,罗清桢主编的《战地真容》(木刻)在江西吉安出版发行;7月,胡一川任主编的《敌后方木刻》创刊;7月,由黄新波、赖少其、刘建庵、特伟编辑的《漫木旬刊》在桂林创刊;是年秋,由张慧发起组织的木刻阵地社在广东大埔成立,并于11月出版《木刻阵地》刊物;是年,叶浅予、张光宇、余所亚等发起组织了香港漫画协会;由黄少强发起组织的岁寒社成立于香港,该社共有黄少强、何漆园、叶少秉、周一峰、容漱石、赵少昂等6人;关山月在香港、澳门举办第一个“抗战画展”,得叶浅予、张光宇等人赞赏。 民国29年(1940年)1月,《中国画刊》在西安出版,赖少其、廖冰兄、李桦为特约撰稿人;《抗战通俗画刊》在重庆创刊,林风眠、廖冰兄、黄茅等为特约撰稿人;赖少其、刘建庵、特伟、黄茅主编的《漫画木刻月选》在桂林创刊;2月,广东文物展览令在香港举行;4月,郁风、黄苗子等在香港成立耕耘社,并在重庆出版《耕耘》月刊,美术作者有廖冰兄、黄新波、李桦、张望、刘仑、郁风等;是年夏,由香港部分美术家组织的中国艺术协会成立于香港;是年秋,由梅健鹰、罗颂清、李慧中组织的现实版圆社成立于重庆,主要成员尚有蒋定闽、宗其香、夏伟图、梁白云、岑学恭等,并于12月出版《现实版画》月刊;11月,《木艺》(双月刊)在桂林创刊,刘建庵、黄新波、温涛、李桦、陈烟桥、王琦、马达、赖少其、陈仲纲等均为主要木刻作者;是年,关山月从澳门回曲江举办“抗战画展”,再赴桂林开“抗战画展”,结识夏衍、黄新波、欧阳予倩等。 民国30年(1941年)1月,罗清桢主编之《战地真容》(旬刊)在赣州创刊;9月,《木刻艺术》在浙江出版,李桦、刘仑任编委;中国文化协进会举办郑锦国画预展:11月,《刀笔集》(月刊)在香港创刊。是年,由方人定、司徒奇、李抚虹、伍佩英、黄独峰组织的再造社(中国画)在香港成立,方人定主持;黎雄才赴四川,先后在重庆、成都、嘉定、五通桥等地写生,并办个人画展;关良、黄笃维等亦于是年举办圆展。 民国31年(1942年),由冯康候、司徒奇、罗竹坪、何磊、关山月、余达生、黄温玉、关宗汉、伍佩琳、余匡父、释慧因、郑春霆等共同发起组织的协社成立于澳门;抗战漫画木刻宣传队成立于梅县,并举办过“中外版画展”、“抗战漫画木刻画展”、“战时美术展”等;10月,由伍千里发行的《全国木刻展览会纪念特刊》在柳州出版;是年,黄新波、郁风、叶浅予、杨秋人等在桂林、重庆举办“香港的受难”画展;黄笃维在成都举办个展;关山月在昆明及四川乐山、成都开画展。 www.Artworld.cn

  民国32年(1943年)10月,由赖少其发起组织的苏中木刻同志会成立于江苏射阳,次年编辑出版《漫画与木刻》;由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编辑出版的《南国艺讯》10月在曲江创刊;是年,黎雄才、劳洁灵、邓梅荪在桂林举办联合画展: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北风景写生画展”。 民国33年(1944年)11月,《新艺》月刊在成都出版,关山月为编委会成员:是年,司徒乔赴新疆写生,得作品280件;黎雄才赴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省旅行写生和举办画展,历时三年;是年,吴忠翰携《中外版画展》作品及罗清桢遗作赴曲江及岭东地区展出。 民国34年(1945年)3月,廖冰兄、特伟、丁聪、余所亚等在重庆举办《11人漫画联展》;9月,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留连县同学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画展,赵浩公出品三十余件;由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等共同发起组织的今社画会是年成立于广州;是年,关山月在成都、重庆等地展出西南、西北写生画和部分敦煌临摹画;司徒乔在重庆举办新疆写生画展;陈福善在澳门举办个展,陈树人在重庆举办画展。是年秋,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从罗定迁回广州。 民国35年(1946年)1月,广东文献馆成立;3月,廖冰兄在重庆举行“猫国春秋”首展;8月,叶因泉抗战流民图展在文献馆举办;李桦到上海,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并参与筹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编辑《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是年秋,由马小进、冯小舟、胡景苹、吴纫秋、黄独峰、容漱石、郑春霆、麦汉永等发起组织的中国书画社团越社在广州成立;10月,叶因泉在《越华报》开漫画专栏,每日1画,用20年前阿老大之形象;11月,黄超、阳太阳、王益沦、杨秋人、左军、黄友棣、区永祥、李育中、邱星海等在广州组建艺术评论社;是年,高剑父在春睡画院旧址创办南中美术院;李铁夫先后在重庆、南京举办画展;关山月在广州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 民国36年(1947年)1月,广州南国动画艺术学院编辑出版的《南国艺讯》(半月刊)创刊;国画研究会在文献馆举办温其球、姚粟若、宋彦成、张纯初、潘至中、李野屋、利佳士、李耀屏8人遗作展;初春,由黄新波、符罗飞、张光宇、王琦、刘建庵、陈荒烟等人发起组织的人间画会成立于香港,符罗飞任第一任会长;廖冰兄等在香港举行“风雨中华漫画展”;7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创立,高剑父任校长;9月,《艺风》(半月刊)在汕头创刊;10月,香港南金学会出版之《南金》创刊;由赵浩公、胡根天、李研山、黄般若、伍千里发起的联合美展在广州举行;黄般若近作及藏书画展在广东文献馆举行;陈树人在上海举行画展;11月,卢振寰、许奇等分别在广州举行画展;是年,关山月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黎葛民、杨善深在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举行6人画展;阳太阳主办的初阳美术学院在广州挂牌招生上课;符罗飞在广州、香港举办《饥饿的人民》赈灾联展;陈福善、余本、李秉在香港举办3人联展。 民国37年(1948年)1月,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主编之《艺专生活》(双月刊)创刊;严南方、叶因泉、黄般若、邝海星、任冰人、潘峭凤组羊社,在《越华报》辟《山水人物》专栏;张韶石、黄独峰分别在广州举办画展;4月和6月,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先后在广州、香港举行“岭南国画名家书画展”;10月,陆幼刚、李研山、卢振寰、黄般若、林建同等12人组元社;是年,由张光宇、特伟、米谷等人发起组织的人间画会漫画研究部在香港成立,并于11月出版《这是一个漫画时代》(月刊);关山月在香港、上海举办西南、西北、南洋写生画展,出版《西南西北纪游画集》和《南洋纪游画集》。 民国38年(1949年)3月,广州市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发行《市艺》(月刊)创刊;4月,广州时代艺术月刊社出版之《时代艺术》(月刊)创刊,李宝泉、李抚樵主编;4月,由黄独峰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书画社团丹荔社在广州成立;由何磊发起组织的红黄蓝画社在香港成立;7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胡一川被选为常务委员;8月至9月,黄君璧分别在留东同学会和东山培正中学举行画展;10月,廖冰兄、特伟、米谷等主持人间画会。 这一时期的主要美术作品有: 版画:李桦的《怒潮组画》、《民主进行画》,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军民合作》、《抢收》、《不让敌人通过》,杨讷维的《失踪者的下落》、《悲号》,刘仑的《前线军民》、《麦收》,黄新波的《反击》、《卖血后》,赖少其的《自由的高飞》、《抗战门神》,罗映球的《小品》,蔡迪支的《桂林紧急疏散》,梁永泰的《铁的动脉》、《煤区》,陈望的《园丁》、《候诊》,王立的《老农像》、《渡口》,罗清桢的《冬种》、《一个未出膛的枪弹》,陈烟桥的《鲁迅与高尔基》、《东北义勇军》,张慧的《游击队的生活》、《树上的阵地》。 陈烟桥的《鲁迅与高尔基》 国画:李铁夫的《飞雁图》,林风眠的《桃花睡鸭图》,方人定的《大旱》、《行行重行行》;叶因泉的《抗战流民图》,许奇高的《南洋风情》,黎雄才的《渔村夕照》、《卖炭翁》,关山月的《渔民之劫》、《侵略者的下场》、《游击队之家》,蔡迪支的《米店门前》,黄志坚的《艰苦听啼饥》、《温馨梦断》。 西洋画: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耕》,李铁夫的《静物》,胡根天的《北江风景》,符罗飞的《农妇和牛》、《一元一粒米》、《饥饿的人民》速写,谭华牧的《放牧》、《澳门街道》,吴琬的《鸟》,余本的《待雇》、《捕鱼》,杨秋人的《骑楼下》,黄新波的《废墟》、《铁丝网》,黄笃维的《蜀中山景》、《待雇》、《抗战期间的难民》。 漫画:廖冰兄的《禁鸣》、《猫国春秋》、《但愿有个温室,让我培育新苗》、《越打越弱》、《哀鸿遍野战马肥》,米谷的《率兽食人》,张文元的《工业日本、农业中国》、《响尾蛇》。

华艺美术世界网

建国后的美术创作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美术创作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以后,1957年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广东和全国一样,工农群众掀起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热潮,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个时期,在工农群众进行生产建设的热潮中,涌现出大批的先进人物,出现了向秀丽、马口英雄群体和欧阳海等英雄人物,为美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这就极大地调动了美术家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分会适时地组织一批美术家下乡、下厂,深人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积极进行创作,产生一大批优秀作品。同年2月17日,广州美术馆成立。I司年4月,美协广州分会改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以下简称省美协)。1958年3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文艺界“大跃进”动员大会后,为绘制“万件美展”,广东掀起大批美术家下乡下厂的热潮,到“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线去体验生活。体现这次深入生活,反映现实斗争的成果,有黄新波、黄笃维、杨讷维、潘鹤等创作一批作品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省美协组织一批画家与省、广州市诗人合作一批反映“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运动的诗画,在广州市街头举办《街头诗画展览》、《大跃进画展》。同年12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迁回广州改名广州美术学院,同时组织师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其后创作出一批作品在广州、北京举行展出。1959年4月25日,以副省长、广州市长朱光任主任,由黄新波筹建的广州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1963年1月改名广东画院,黄新波任院长),组织画家黄新波、许奇高、卢子枢、苏卧农、赵崇正、黎葛民、叶少秉、马慈航、冯湘碧、卢传远等分赴粤北连南、珠江农场、西樵水库,以及黄山、富春江、庐山、衡山等地写生作画,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并举办山水写生画展。同年4月,关山月与傅抱石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关山月创作《万古长青》。10月,省美协在广州举办《广东美术作品展览》、《广东民间工艺展览》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I司年,杨之光的国画《雪夜送饭》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优秀奖金质奖章。1960年3月,组织一批雕塑家到英德马口硫铁矿马口英雄发生地搜集素材。创作《马口英雄纪念群像》。同年10月,广州美术学院组织师生下乡创作一批作品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展览,展出45天,观众21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同年,关山月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参加湛江堵海工程劳动3个月,创作大型国画联屏《向海洋宣战》。1962年5月26日,广东画院组织31名老中青年国画家的148件作品定名《岭南画派画家作品展》在香港展出,获得高度评价。同年5月,汇集余本回广州定居后到祖国各地写生创作的作品赴香港举办《余本油画展》,获得广泛好评。1963年,省美协组织了一批画家携带一批作品到中山、南海、顺德等县乡镇、农村巡回展出,一方面进行展览,一方面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辅导群众进行美术创作,受到当地文化部门、广大群众和美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同年9月,《现代石湾艺术陶瓷展览》赴香港展出,受到广泛赞扬。1964年1月,省美协组织黄新波、关山月、余本、方人定等到山西晋南雁门关等地写生作画。1965年4月,省美协根据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3月22日发表的抗击美国侵略越南的声明,组织黄新波、杨讷维、陈洞庭、汤由础、陈吾等集体创作一组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木刻组画《英雄人民的声音》(12幅),5月2日在南方日报全版刊登外,还到北京、越南展出。 中国星翁艺苑

  在中国画方面,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万古长青》、《春到雁门》、《东风》、《水果之乡》,黎雄才的《瑞金沙洲坝》、《护林》,胡根天的《黄山莲花峰》,方人定的《两个早年》,杨之光的《雪夜送饭》、《浴日图》,王玉珏的《山村医生》、《农场新兵》,陈金章的《黎明》、《塞外轻骑》,梁世雄的《椰林秋晚》,谭荫甜的《甘蔗林》,黄安仁的《西樵枕流亭》,卢子枢的《西樵龙从阁》,邓耀平的《遥望五指山》、《人约黄昏》,李云的《桂林山水》,刘济荣、蒋启宁合作的《落户》,刘济荣的《客家女》,张幼兰的《先睹为快》,余蔚的《鹭鹚》,吉梅魂的《晨曦呼渡图》,张林芳的《静静的山川》,卢振寰的《鹰》,单柏钦的《踏平南海浪》,梁纪的《白鹅》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油画方面,黄新波的《飞流千尺》,胡一川的《前夜》,杨秋人的《初霁》、《剑麻山》,徐东白的《星湖的早晨》,郭绍纲的《肖像》,冯钢百的《鱼》,徐坚白的《海》、《旧居前的留念》,余本的《牡丹江垦区》,汤小铭的《稻香时节》,王恤珠、夏晔合作的《县委书记》,王恤珠的《待渡》、《金田起义》,袁浩的《青年女归侨》,熊兆瑞的《山谷春晓》,黄文波的《春雨》,阎文喜的《五指山猎人》,尹国良的《时刻准备着》,张彤云的《祖国》,张彤云、尹国良的《高唱革命歌》,恽忻苍的《焦裕禄肖像》、《宣传员》,冯玉琪的《夜静》、《稻香蔗甜》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版画方面,黄新波的《不倒的红旗》(6幅)、《古城一角》、《灯塔》、《黑海湾》、《人民公社的丰收》、《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山区新城》、(4幅)、《朝晖》、《牧马》、《让我想一想》、《横断南海》、《畅航——肇庆峡》、《第三世界人民战斗的塑像》、《继续站起来——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没有垂下的枪——颂刚果人民》、《自由的洪流——颂日本人民》、《胜利的因素》、《飞翔的力量》、《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不死的战士 不馁的战斗》、《战无不胜》、《不毁的长城》、《在火光中》(4幅)、《青年人》、《出现在另一个世界里》(4幅)、《红旗漫卷西风》(5幅)、《大地微微暖风吹》、《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等,杨讷维的《广州起义组画》、《向海要地》、《省港大罢工》、《待渔归》,刘仑的《红军过栈道》,黄新波、杨讷维、陈洞庭、汤由础、陈吾等集体创作的组画《英雄人民的声音》,王立的《紫坭糖厂试榨的早晨》、《建设水电站》、《珠江风景》,张信让、刘其敏合作的《英雄人民战风沙》组画,张信让的《黎族卫生员》,刘其敏的《海滩上的防风林》,汤集祥的《春雨漾漾》,林驹的《水仙》,赵春椿的《不可摧毁的人》组画、《博贺林带》,张远辉的《客家山村》,崔冠璋的《造船》、《把荒山变良田》,陈望的《准备到组里读报》、《农民诗人》、《诗朗诵》,卢西林的《学好科学知识为生产服务》,张崇俊的《歌舞到田间》、《建造灯塔》,罗超群的《木棉树下》,徐琳的《笛声》,周佐愚的《广州风景》,黄允泮的《在防风林后面》,黄树德的《捕鱼归来》,蔡仰颜、李锦堂、丁绍深、杜应机、李昭泉合作的《晨曲》,薛翊汉的《海上雄鹰》,林仰铮的《试航》、《爸爸在工作》,何华的《夜航》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雕塑方面,1959年6月,广州市人民美术社成立雕塑组。她以健康、向上的作品美化广州城为目的,开展广州城市雕塑活动,先后在广州海珠广场中心竖立尹积昌的《解放广州纪念像》,在广州银河革命公墓竖立广州-雕塑工厂集体创作的《向秀丽》、《马口英雄纪念群像》,在越秀山竖立尹积昌、陈本昌、孔繁伟的《五羊群像》,在广东省总工会门前(长堤)竖立陈本宗,凌镇威的《创业者》。此外,具有代表性的架上雕塑还有潘鹤的《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土地》,庄稼的《启蒙——彭湃和农民》,梁竹亭的《农妇》,曹崇恩的《向秀丽》,曾新泉的《渔家胸像》、《林举瑞》、《革命母亲徐大妈》,梁明诚的《新嫁娘》,梅文鼎的《鹿群》,黄三才的《第一课》,唐大禧的《欧阳海》,詹行宪的《新社员》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水彩画方面,汤由础的《垂钓》,黄笃维的《邕江之晨》、《湛江港》,王肇民的《昙花》等。 在这个时期中,省美协除组织全省画家参加《全省美术作品展览》、《中南地区美术作品展览》,以及《全国建军30周年美展》、《建国10周年美展》和历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展》、《全国版画展》、《全国漫画展》等展览外,还组织出版了《华南青年美术作品选集》、《广东美术作品选集》、《居廉画集》、《居巢扇面画选集》、《广东民间剪纸集》、《广东农民画选》、《湛江农民版画》、《澄海农民版画》、《高州农民版画》、《揭阳群众剪纸》,以及黄新波、关山月、黎雄才国画集,杨讷维、蔡迪支等版画集,潘鹤雕塑集、杨秋人、余本油画集,杨之光肖像画集,陈洞庭《东方歌舞速写》,黄笃维水彩画集等,而年画、门画、连环画、宣传画等的出版量就更大了。

copyright Artworld.cn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美术创作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作组进驻省美协,原已到农村参加“四清”的人员从“四清”驻地调回广州,接受审查批判。这种批判持续多年,即在文艺战线批判所谓“反动学术权威”、“三名三高”人物、“文艺黑线”人物,后来又加上批“黑画”等等名目,使不少有才能、有成就的美术家遭到打击和迫害。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1968年9月15日开始,省美协全体人员与省文艺战线各单位一样被集中到广州二沙头省体育训练基地参加学习班,进行“清理阶级队伍”、“斗私批修”。12月15日,与省文艺战线各单位人员一起被调去英德茶场边劳动,边‘‘清理阶级队伍”。当年,省美协、广东画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被迫停止美术创作和教学活动。1969年2月,省、广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毛主席在广州革命活动纪念圣地(即星火燎原馆)敬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敬建办公室因陈列展览需要,从省内一些县、市选调一批年青美术工作者参加布展的美术工作。同年9月,省文艺战线革命委员会文艺“斗、批、改”调查组成立,从英德茶场借调几名美术人员到顺德县容奇镇进行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同月,将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和广东舞蹈学校合并,成立广东人民艺术学院,恢复美术招生、教学活动。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1972年2月19日,广东省文艺创作室成立,下设美术摄影组,由蔡迪支、黄笃维负责,并从英德茶场省五·七文艺干校调回几名美术人员从事美术创作展览组织、指导工作;同月,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选送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馆中国画展览,组织创作中国画78件。同年4月,为《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选送作品160件,入选33件。5月,举办《第二次全省美术、摄影作品展览》。6月至12月,国务院外交部借调由关山月领头的,有全国知名画家李可染、钱松喦、李斛、陶一清、黄胄、李苦禅等参加的为联合国中国厅和驻外使馆画一批中国画作陈列用,关山月画了20多幅,作出了贡献。7月,《广东画报》试刊,翌年,正式出版月刊。

www.Artworld.cn

  1973年2月17日至19日,省革命委员会文艺办公室在广州举办《广东省国画、版画、连环画展览》,并为全国举办三个画种展览选送作品。同年,为中国赴瑞士、巴基斯坦和意大利举办《中国版画展览》、《中国绘画、工艺品展览》选送一批作品。L司年,关山月3次到阳江、博贺、湛江林带深入生活,创作《绿色长城》等作品。 www.Artworld.cn

  1974年4月2日,在“四人帮”控制的国务院文化组指令下,省和广州市宣传文化单位传达北京内部展出的“回潮画展”情况,开展批“黑画”,并派出人员对部分宾馆、车站、口岸陈列的美术作品进行检查。10月1日至15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25周年,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第三次广东美术作品展览》。并选送210件(入选59件)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2月14日,广东省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成立,程敏任主任,负责全省美术摄影创作、展览的组织工作。同年,关山月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乌鲁木齐机场创作《天山牧歌》,为联合国中国厅创作《报春图》,为全国美展创作《俏不争春》。

www.Artworld.cn

  1976年10月20日,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以“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中心内容的《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在这个时期内,为配合在广州举办的每年春秋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每届组织画家绘制一批宣传画(约30幅)在广州主要交通要道张挂进行宣传。

www.Artworld.cn

  在这个时期中,虽然广东省的美术事业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许多有才华的美术家失去了宝贵的最旺盛的创作时间。但由于广州美术界要为建立“星火燎原”馆,宣传毛主席在广州的革命活动,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为全省、全国,以至国外举行美术作品展览而组织美术创作活动;也由于美术家被迫下放山区英德农村,因而,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仍然产生了一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计有: 中国星翁艺苑

  在中国画方面,关山月的《绿色长城》、《南方油城》、《天山牧歌》、《报春图》、《俏不争春》、《长白飞瀑》、《朱砂冲哨口》、《井岗山风景》、《长城内外尽朝晖》等20多幅,杨之光的《矿山新兵》,林墉的《战地新歌》,林丰俗的《公社假日》、《石谷新田》,张惠容的《心声初放》,伍启中、周波、林墉的《北京送来的礼物》,伍启中的《宣讲会前》、《世上无难事》,尚涛的《演出之后》,鸥洋的《新课堂》等。 中国星翁艺苑

  在油画方面,汤小铭的《永不休战》、《女委员》、《满腔热忱》,潘嘉俊的《我是“海燕”》、《宏伟的规划》,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渔港新医》,周树桥的《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杨秋人的《水电站工地早晨》,彭强华等集体创作的《开发荒地》,宣承榜的《南海民兵》,邵增虎的《螺号响了》,张绍城、陈小强的《护路斗争》,汤集祥、余国宏的《耕海》,汤集祥的《红色的阵地》,余本的《新丰江水电站》,李仁杰、项而躬的《壮丽的青春》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版画方面,黄新波的《光荣的继承》、《邀游天宇》、《星火燎原》、《跃马长城》、《穿云破浪》、《心事浩茫连广宇》、《抛弃了老调子》、《远移沧海》、《怒向刀丛觅小诗》、《寒凝大地发春华》、《起看星斗正栏杆》、《我以我血荐轩辕》、《归忆江天发浩歌》、《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俯首甘为孺子牛》等,杨讷维的《长空雁叫霜晨月》,廖宗怡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廖宗怡等集体创作的《战备轻骑队》,曾照欣的《巡逻》,区焕章等集体创作的《渔家》,谢耀庭、曾照欣、彭强华、招炽挺合作的《中国人民不可侮》(组画),杜应强的《山村十月》,刘其敏的《远山在晨曦之中》,许川如的《甜遍江南》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宣传画和雕塑方面,刘秉礼的《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蔡修齐的《矿工的儿子》,唐大禧的《群山欢笑》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连环画方面,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汤小铭的《鲁迅在广州》,伍启中、郑先梅、单柏钦、周波的《朝气蓬勃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李建生》,夏晔、李瑞祥、潘晋拔的《鲁迅在广州》等。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美术创作 中国星翁艺苑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在这个时期中,同全国一样实现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使全省美术事业进入建国后最繁荣的时期,其作品之多,质量之高,面貌之新,前所未见。在粉碎“四人帮”时,广东美术界为之欢欣鼓舞,首先奋起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继而恢复美术组织,平反冤假错案,进而掀起持续不断的创作高潮,创作出大批作品,涌现出大批人才。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1977年1月1日,广州美术摄影工作室在广州举办《欢呼粉碎“四人帮”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60多件。3月15日至4月17日,省文化局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指示,为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绘制中国画而组成的广东省毛主席纪念堂国画创作组,派出关山月、黎雄才、蔡迪支、陈洞庭、梁世雄、陈金章、陈章绩、林丰俗赴井岗山、遵义、韶山等革命胜地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他们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于7月19日圆满完成了5个题材的9幅精品送上北京。因此,创作组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授予先进集体,关山月等8名画家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5月1日至20日,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揭批“四人帮”漫画展览》,展出作品300多件,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型的漫画展览。5月23日,国务院文化部在北京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午而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廖冰兄的漫画《自嘲》和唐大禧的雕塑《欧阳海》等多件作品入选参展。同日,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龙门县农民画展览》。在此前后,省和广州市文化美术部门着力辅导培养龙门农民美术爱好者从事美术创作,并总结推广其组织农民画创作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1988年3月被国务院文化部社文局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8、9月间,黄新波、余本、黄安仁、何克敌、陈金章、麦国雄、王维宝、李国华等到旅大市参观、讲学和作画,关山月、黎雄才、陈洞庭等到青海省和甘肃省等地参观作画。10月1日至11月15日,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12月5日至7日,在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下,举行第一届广东省文联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同时召开省美协理事(扩大)会议,宣布恢复省美协,选举黄新波任主席。并恢复广东画院,关山月任院长。

www.Artworld.cn

  1978年2月15日,恢复广州美术学院暨附属中学的建制,胡一川任院长,杨子江任党委书记。5月23日,省美协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6周年在广州举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星翁艺苑

  1979年1月至3月,省美协和广东画院先后在广州举办《林墉、王维宝访问巴基斯坦和访问日本画展》、《徐东白、陈衍宁油画展》。2月,省美协杀玎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工农兵业余美术作品展览》。3月至8月,先后在深圳、广州、北京、南京、上海举办《黄新波版画展览》。

华艺美术世界网

  1980年1月23日,广州花地版画研究会成立,开展版画学术研究创作活动。3月27日至4月2日,召开第二届省美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关山月任主席。7、8月间,广东画院组织关山月、蔡迪支、陈洞庭、王立、汤小铭、林墉、王玉珏、涂夫、张惠蓉、陈衍宁、汤集祥、王维宝、邓耀平、周佐愚、许钦松等老中青年画家到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去进行创作和学术研究活动。9月5日至10月23日,省群众文化艺术馆和省工艺公司在广州举办《广东省民间美术展览》,展出作品1800多件,参展作品之多,题材之广,为广东民间美术展览之最。12月,在北京、太原、广州先后举办《北京、山西、广东版画联展》,并就继承和发扬中国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提高和发展版画艺术进行研究讨论。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1981年1月和10月,中国美协和四川、广东省美协先后在广州、成都举办《关山月画展》,展出作者从30年代至80年代的代表作品177件。2月,在广州举办《广东画院春季画展》。3月,省美协在广州举办《梁锡鸿水彩画展》。9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省美协和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作品336件。

中国星翁艺苑

  1982年1月17日至18日,省美协召开奖励、购藏优秀作品颁奖大会,向受到表彰的画家颁发奖金和奖状。2、3月间,中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邀请全国著名画家叶浅予、刘海粟、陆俨少、谢稚柳、谢海燕、许麟庐、黄胄、黄永玉、刘旦宅、周怀民、朱屺瞻、应野平等来广东参观、访问、作画和讲学。2月6日至19日,汕头市文联和文化局在汕头市举办“元宵画会”并邀请全国著名画家和旅居香港、泰国及本省画家刘海粟、谢海燕、张望、陈大羽、黄独峰、罗铭、苏石凤、吴齐、赵世光、林耀、庄礼文、刘昌潮、王兰若、陈望、郑餐霞、陈吾、唐大禧、罗宗海、杜应强、许钦松、方楚雄等作画,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4月28日至5月8日,林墉、苏华第三次访问巴基斯坦,同时出席《林墉、苏华访问巴基斯坦画展》开幕式。林、苏访巴所绘作品很受欢迎,已由巴方出版精美画册。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会见各国贵宾时,常在画册上签名馈赠客人。5月至10月,著名老画家胡-)ii到杭州、绍兴、宁波、苏州、南京、黄山和广东四望嶂矿区参观、体验生活和作画,创作出30多幅油画。6月,省美协与省侨务办公室在广州举办《广东侨乡风貌画展》,展出作品210件,随后挑选出100件作品送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8月,《黄笃维、林墉、林丰俗、尚涛书画展》在沈阳展出,画家们应邀随展到东北长白山、镜泊湖等地参观、写生作画。9月,关山月、廖冰兄、黄笃维等到顺德县容奇镇指导当地青年业余美术作者创作的一批美术作品,继后在广州、北京举办《顺德县容奇镇美术作品展览》;一个镇级业余美术作品进入北京中国美术馆这个国家级美术殿堂展出尚属首次,获得社会广泛的赞扬。10月,《关山月画展》在日本东京、大阪展出,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纪念活动。这次画展展出关山月40年代到80年代作品66件。在展览期间,还放映了关山月创作的《漓江万里图》、《山村跃进图》、《江峡图卷》3个手卷和《绿色长城》等作品的录像片;画展中《报春图》、《墨梅》、《八十年代第一春》、《红梅与雪山》、《俏不争春》等,广大日本观众称赞是“难得的精品”,参观画展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关山月“不愧为当代中国画坛的巨匠”。同月,省美协在广州举办著名画家《古元画展》,展出画家从1939年至1982年间的155件作品,获得故乡人民和文艺界的高度赞扬。12月18日,广东画院新楼落成,并举办《广东画院作品展览》。12月,省美协举办《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次年6月至12月移往北京、南宁、梧州、桂林、重庆展出,获得文艺界和广大群众赞扬。同年,为广东画家举办了众多的个人画展。并为广东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举办《广东反腐蚀漫画展》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华艺美术世界网

  1982年是广东城市雕塑创作开始大步迈进新的蓬勃发展时期,继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之后,广东省和广州市等设立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大力开展城市雕塑艺术创作活动,并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

中国星翁艺苑

  1983年2月7日,省美协与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业余美术作品展览》。3月13日,巴基斯坦总统特派巴驻华大使巴蒂先生代表总统在北京举行隆重授勋仪式,授予画家林墉、苏华夫妇“卓越勋章”。这是广东美术家在国际上获最高的荣誉。这是由于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林墉、苏华夫妇曾应邀3次访问巴基斯坦写生、作画,并举行“访巴画展”、出版画册所取得的荣誉。5月15日至6月6日,广东画院在广州举办《广州画院首届作品展览》。同月,省美协在广州举办《广东女画家作品展览》。9月24日,在首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颁奖大会上,关山月的国画《鼎湖山组画》获一等奖,廖冰兄的漫画《自嘲》,刘仁毅的油画《月是故乡明》,潘鹤的雕塑《鲁迅像》,林墉的国画《访问巴基斯坦组画》,邵增虎的油画《农机专家之死》,詹忠效的连环画《吉鸿昌就义前后》获二等奖。11月9日至12月2日,省美协与省文化厅等单位在广州举办《广东省农村、农场新貌画展》。12月,省美协与有关单位在广州举办《广东省年画展览》、《广东油画会第四次展览》。 copyright Artworld.cn

  1984年1月4日,广东省连环画研究会成立,开展连环画学术研究和创作活动。并于6月举办《首次广东连环画研究会作品展览》,展出240多部1000多幅作品,其中有不少佳作。5月23日至31日,省美协在广州举办《杨之光、鸥洋画展》。6月26日至7月10日,省美协在广州举办《陈望、陈柏坚、阿涛、黄树德、罗映球版画联展》。9月15日至30日,省美协、广东画院在广州举办《王立画展》,展出画家从1942年至1984年版画、国画180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8、9月间,黎雄才为国务院紫光阁、广东省政府迎宾厅创作了两巨幅山水画,并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了一幅新作《万壑松风》。9月28日至10月21日,省美协和省文化厅在广州举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10月1 El至20日,省美协、省书协和省总工会等单位在广州举办《广东省职工美术、书法作品展览》。12月,廖冰兄赴澳门举办《廖冰兄漫画创作回顾展》。同年关山月赴美国贝聿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讲学,并到洛杉矶、纽约等城市参观访问。同年,许钦松的版画《踩波曲》在日本横滨市举行第六回中日交流美术展中获优秀奖。

www.Artworld.cn

  1985年2月6日至20日,省美协在深圳举办《广东油画会第五回展》。4月26日至5月26日,关山月、黎雄才赴澳大利亚新州举办《20世纪中国画展览》。7月15日至18日,召开第三届省美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关山月任主席,汤小铭任常务副主席。同年,岭南画派研究室成立,开展研究岭南画派的历史变革、现状和发展,并配合广州美术学院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同年,王建国的版画《南岛果乡》和李仁康的国画《家鸭群游》获第十届中日美术交流展横滨市长奖。王维加的壁画《体育之光》获《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一等奖。

中国星翁艺苑

  1986年2月23日至3月1日,省美协、省书协与煤矿部门在广州举办《中国煤矿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为了培养扶植新秀,鼓励美术探索,活跃学术研究,出作品,出人才,从3月18日起至1987年1月25日止,省美协、广东画院在广东画院展厅连续主办《星河展》系列画展,先后展出《涂志伟近作展》、《胡赤骏油画展》、《林宏基油画.静物画展》、《张绍城国画展》、《李晓鸣、李默油画展》、《陈舫枝油画风景画展》、汤集祥的《现代女界系列》等以及后来举办的中青年画家何坚宁、林丰俗、李正天、潘雷和潘奋、杨劲松、李金明、滕文金、刘仁毅、鸥洋、叶献民、罗畋、莫各伯、谢天赐、佛山小草画室、王健鹏、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吉苍、王训盛、关则驹、曹国昌、邓箭今、谭松新、方健群、吴健水、吴兆铭、黄延桐、区础坚、真真、谭功化、江门漆画、李涛、郭炜、全心、陈林、夏霞姐妹、黄倩南、方声涛、叶其嘉、谢楚余、方向、张清宏、杨之琬等作品共44次展览。6月18日至25日,省美协在广州举办《佛山画院首届作品展览》。7月3日至12日,省美协与黑龙江省美协在广州举办《岭南水·塞北雪·海风情画展》。同月,由廖冰兄率领广东画家赴泰国曼谷举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对促进中泰艺术交流产生重要影响。8月和11月,省美协在香港举办首次《广东省版画作品展》和首次《广东当代油画展》,展出的作品体现出广东版画、油画品种、技法有新的拓展和新的突破,获得广泛赞扬。8月、9月间,省美协等单位在广州举办《广州水彩画研究会第七回展》和《第二次广东水粉画展》、《谭畅陶艺作品展览》。9月,关山月赴新加坡举办《关山月教授画展》。10月,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展中,卢延光的《龙女牧羊》、梁祥和陈树斌等的《乐叔和虾仔》获二等奖,汤集祥的《猎狮大王》、何岸的《太空帝国》、司徒绵的《击剑台上的怪客》获优秀封面奖。10月18日,在第二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颁奖大会上,陈树斌的漫画创作取得突出成就被授予特别奖,潘鹤的雕塑《开荒牛》获一等奖,郑爽等的版画组画《华夏之歌》和郑爽的版画《黑牡丹·白牡丹》获二等奖。同年,省、广州市美协在广州先后举办陈永锵、梁世雄、陈大鹏、叶绿野、夏立业个人画展。全年展览活动连接不断,广东画院门庭若市。

中国星翁艺苑

  1987年2月,省美协和省政协文体组在广州举办《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琛合作画展》,展出作品130幅,都是4位著名画家近几年来合作完成的,既体现了岭南画派的特点,又展现了画家个人的风格,实属一批艺术珍品。在广州展出后,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三藩市展出,盛况空前。为此,省文联于10月向4位画家颁发广东鲁迅文艺奖特别奖。这批作品后来为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收藏。4月23日,在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曹崇恩、廖惠兰合作的廖仲恺铜像竖立在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场上。6月4日,黎雄才赴日本出席《第23届亚细亚现代美术作品展览》。7月6日至15日,省美协在广州举办《蔡迪支抗战时期绘画木刻展》,并出版画集。8月5日,省文联和省美协举行表彰大会,表彰汤小铭、郑爽、林丰俗组成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参加阿尔及尔——世界文化荟萃获集体金奖。11月30日至12月9日,省美协在广州举行《赖少其书画展》。12月初,省美协在台北举办《岭南画派源流大展》。同年,潘鹤、尹积昌、唐大禧的5件雕塑作品获“建国38年来城市雕塑评奖”优秀奖。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这个时期中,继广东画院恢复活动以后,在全省先后建立广州画院、深圳画院、汕头画院、佛山画院、深圳美协、湛江美协、汕头美协、佛山美协、广东油画会、广州水彩画会、广州青年美术协会、广东年画会、广东连环画研究会、广州中国画研究会、广州漫画协会、广州花地版画会、潮汕版画会、高州农民版画会、澄海农民版画会、龙门县农民画学会、兴宁县罗清桢版画研究会等美术创作研究组织,广泛深入开展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活动,涌现出一批中青年画家,创作出一批在全省、全中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中国星翁艺苑

  在这一时期中,老一辈的著名画家黄新波、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胡一川、廖冰兄、杨秋人、黄笃维、蔡迪支、胡根天、杨讷维、方人定、卢振寰、卢延光、王肇民、王兰若、刘昌潮、王立、刘仑、余本、徐东白、刘传、谭雪生,高永坚、郭绍纲、陈子毅、谢文勇、陈吾、王国经、潘鹤、尹积昌、杨之光、鸥洋、陈洞庭、黄安仁、陈金章、庄稼、曾力、刘炳、陈永康、黄志坚、邓耀平等继续作出新的贡献外,还涌现出一批中青年画家汤小铭、林墉、张治安、梁明诚、罗宗海、王玉珏、苏华、潘嘉俊、林抗生、郑爽、邵增虎、王恤珠、曹崇恩、伍启中、梁世雄、陈章绩、林丰俗、杨家聪、陈金锵、林钿、詹忠效、单柏钦、刘秉礼、梁照堂、吴海鹰、陈衍宁、周树桥、王维宝、方楚雄、尚涛、许钦松、王大德、廖惠兰、周波、陈舫枝、杜应强、冯兆平、张石培、何岸、林宏基、王维加、王建国、林景光、梁纪、刘仁毅、何均衡、蚁美楷等。

www.Artworld.cn

  在这一时期中,出版一大批画家的画集、画册,计有:《黄新波版画集》、《关山月画集》、《黎雄才画集》、《胡一川画集》、《廖冰兄漫画作品选》、《黄笃维画集》、《陈吾画集》,等等;为一些著名老画家举行从艺几十周年纪念和学术研究活动,学术思想研究活动为前所未有,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这一时期中,广东老中青年画家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计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中国画方面,毛主席纪念堂广东创作组的5个题材中“韶山”、“农讲所”、“遵义”、“枣园”等9幅作品。关山月的《松梅颂》、《长河颂》、《井岗山》、《八十年代第一春》、《俏不争春》、《墨梅》、《红梅与雪山》、《红梅》、《漓江万里图》、《山村跃进图》、《江峡图卷》、《山高水长》、《龙羊峡》、《风怒松声卷翠峰》、《江南塞北天边雁》、《鼎湖山组画》、《碧浪涌南天》、《在山泉水清》、《雪梅图》等,关山月、赵少昂、林文杰的《梅兰竹芝》,黎雄才的《万壑松风》、《韶山朝晖》、《八百里长峡》,赖少其的《孤山与归岛》,刘仑的《北上军号》、《红军渡急流》,陈永康的大型中国画《凤凰花开红似火》,黄笃维的《山群》,林丰俗、梁世雄、陈洞庭的《遵义曙光》,林丰俗的《沃土》、《暮霭群蜂》、《木棉》,王国经、赖征云的《创业艰难百战多》、《赣南游击词》组画,杨之光、鸥洋的《不灭的明灯》、《激扬文字》、《天涯》,杨之光的《红日照征途》、《藏族赛马冠军扎考》、《儿子》,鸥洋的《雏鹰展翅》,黄安仁的《南海涛声》、《天涯海角尽欢腾》,刘昌潮的《新翠》,陈金章的《枣园春晓》、《娄山关》、《南方的森林》,林墉、汤小铭、刘仑的《泸定飞渡》,林墉的《八路秧歌进村来》、《调查归来》、《大生产》、《宋庆龄》、《巴基斯坦写生组画》,陈洞庭的《鹰击长空》,陈衍宁的《新基》,陈振国的《詹天佑》李晨的《矿长们》,苏华的《深圳新拓区》,陈永锵的《土地》、《雄风》,周勇的《建设者》,张治安的《驻春图》,张绍城的《巨大的蕴藏》、《草棚》,黄志坚的《龙虬》、李仁康的《家鸭群游》,王建国的《南岛果香》,林德才的《喜讯到农村》,沈文江的《萌发》,梁培龙的《野趣》,陈欣欣的《田园风光》,李凯煌的《秋歌》,陈林的《热风》、《晨雾》,陈军的《亚热带》,李东伟的《静谷》,何枫的《风声》,安林的《老塘》,苏百钧的《鸭》,林若熹的《春夏秋冬》,张彦的《阳关三叠》,张弘的《不灭的火焰》、《日月盈昃》,马文西、张弘的《新港》,陈以雄的《虎门魂》,李劲堑的《大漠之暮》。万小宁的《木瓜花》,安林的《藏女》,陈新华的《雨林奇》,黄国武、史方方的《龙金宝地》,王维宝的《人民胜利了》、《秋》,王玉珏的《烈焰燎原》、《卖花姑娘》、《冉冉》、《果果》,张惠蓉的《英魂长在》,周彦生的《岭南三月》,招炽挺、邬邦生的《比学赶帮好》、《紫荆花》,尚涛的《战地黄花》、《亲播火种》、《南海》、《仲夏》,汤集祥的《旧畔国的一件真实事》、《石破天惊》、《探婆婆》,方楚雄的《故乡水》、《晨曦》,阳云的《雨趣图》,关怡的《岭南春信》,伍启中的《康有为》、《新区故地》,梁如洁的《涛声》《桑田》,何海鹰的《春风满水城》,何智扬的《粤海雄风》,孙小波的《市集归来》、《新阿姨》,冼汉强的《小集春回》,杨毅刚的《慰问团到瑶寨》,郝鹤君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春雨催人忙》、《河沿风云》,张幼兰的《走向天涯》,胡辉的《园丁颂》,梁占峰的《晨》,莫各伯的《千古高风》,高植谦的《相扑·五月节·龙行拳·鹤拳》等。 中国星翁艺苑

  在油画方面,邵增虎的《哀思如潮》、《农机专家之死》、《任弼时》,胡一川的《铁窗下》、《南海油田》,余本的《秦岭》,汤小铭的《抗日战歌响彻太行》、《中山先生》《让智慧发光》,郭绍纲、蚁美楷的《无微不至——朱总司令在转战途中》,徐兆前、邵增虎的《毛主席夸咱能文又能武》,彭强华的《人民力量的检阅》,何岸的《向总理江报》、《西沙之晨》,潘嘉俊、赖征云的《邓小平同志在百色起义前夕》,潘嘉俊、曾正民的《挽回失去的青春》,项而躬、李仁杰的《犹在当年征途中》,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的《向井岗山进军》,雷坦的《飞夺泸定桥》,林宏基的《烽火少年》、《步步高》,冉茂芹的《战士的歌》,丁远阁的《故乡恋》,王恤珠的《巍巍井岗山》,王恤珠、夏哗的《第一次携手》,陈衍宁的《起义者》、《晨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送学员》、《新浪》,项而躬、梁照堂、陈衍宁、李默、邵增虎、招炽挺的《伟大的教导》,陈衍宁、刘秉礼、梁照堂、梁器奇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刘秉礼、袁浩的《毛主席视察造纸厂》周树桥的《毛主席和社员在一起》、《春风杨柳》、《寸草心》,尹国良、张彤云的《千秋功罪》,余国宏、汤集祥的《弹破夜空》,伍启中的《东方欲晓》,招炽挺、邵增虎、巧而躬的《温暖》,陈令璀、罗国强的《故乡》、《省港大罢工》,陈令璀的《特区建设者》刘仁毅的《月是故乡明》、《共产主义真》,李瑞祥的《漩涡》,李德炽的《强者》,吴斯嘉的《来信》,杨尧的《牛·农民·土地》、《赤土》,张培标的《暮绿西樵》,徐兆前的《信念》,赖征云的《通向哨所的小路》,吴海鹰的《红花岗的怀念》、《中国!中国》,何建成的《万人之下》、《人与土地》,阳云、李默的《晴朗的日子》,关则驹的《华侨农场可可园》,陈舫枝的《丰碑交响乐——虎门》,陈宏新的《春夜》,吴兆铭的《姐妹》,何克敌的《特区正年》,何坚宁的《海南风情》,冼燕萍的《入夏》,涂志伟的《七步诗》,黄堃源的《血沃芳草》,谢燕娟、雷振华的《唐十二公》,潘雷、王维加的《海之路》,等等。 中国星翁艺苑

  在版画方面,黄新波的《春华长艳》、《云天山海》、《月夜棒捶岛》、《巡天赏地》、《创世纪》、《晨钟——一个纪念碑的设想》、《走出温室的玫瑰》等,杨讷维的《长空雁叫霜晨月》、《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王立的《古林泉声》、《大熊猫图》等,郑爽的《绣球花》、《黑牡丹·白牡丹》,张永尧的《银湖舞翠》,李全民、郑爽、张波、盛檬的《华夏之歌》(组画),陈卫东、张波、郑爽、盛檬的《丝绸之路》(组画),杜应强的《蓝天丽日》,肖映川的《潮汕农家》、《美不美家乡水》、《南方新岸》,邹达清的《送别》,蔡迪支、许钦松的《晓风残月》,廖惠兰的《甜蜜的季节》,潘行健的《母亲情》,戴国顺的《黎明》,许钦松的《踩波曲》、《潮的失落》、《个个都是铁肩膀》、《巧女催春》,滕文金的《羚羊》,邓以坤、吕泽兰的《高水胡椒园》,曹国昌的《少女像》,罗远潜的《民族魂》,骆文冠的《窗口日记——建设中的深圳特区》,杨永秋的《行情》,邓子敬的《幽谷钦鹿》,方立的《天晴晚市旺》,梁江同的《南海之滨》(组画),稚华的《幼儿园》,王建国的《康庄大道》,阿涛的《南海渔歌》,洪夫的《通向远方》,潘行健的《水乡世家》,谢天赐的《炊烟袅袅》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宣传画方面,许钦松、伍启中、何克敌的《愤怒声讨“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劳汝根的《打倒“四人帮” 车车正点开》、《强健体质振奋中华雄风》、《新人树新风,植树荫后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蔡克振、黎林、周树桥的《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梁照堂的《人民的心愿革命的武器》,廖宗怡、区焕章的《人民军队永远听从党指挥》,廖宗怡的《我为人民扛起枪》,韦济众的《祖国 我的母亲》,刘秉礼的《誓把山河重安排》、《知识是农民致富的宝库》,李醒滔、梁照堂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欢迎您——来自五大洲的朋友》、《腾飞吧,特区》,罗日明的《光荣归于祖国 功勋属于人民》,梁铭光《责任承包勤劳致富》,陈绍宪的《渔业发展靠科学》、张彤云、尹国良的《泉》,以及电影宣传画萧书来的《樱》、《苦恼人的笑》,梁铭的《阿凡提》,梁照堂、李醒滔的《巴黎圣母院》,杨红的《泪痕》,刘仁毅的《元帅之死》,黄菊芬的《望乡》等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雕塑方面,唐大禧的《欧阳海》、《海的女儿》、《新的空间》、《启明》、《创造太阳》、《匠心雕龙》,唐大禧、林毓豪的《南京雨花台纪念碑》,林毓豪、林国耀的《哨》、林毓豪的《奶》、《武工队员》,段积余的《白求恩》,曹国昌、蔡修齐的《驼铃》,曹国昌的《少女像》、《儿子》,潘鹤、程之贤的《白求恩像》,潘鹤的《鲁迅像》、《开荒牛》、《大刀进行曲》、《白求恩像》,尹积昌的《周总理》、《五羊》、《孙中山》,曹崇恩的《彭湃》、《工程师》、《肝胆照天涯》(廖承志),梁明诚的《珠江女》、《少女》,段起来的《希望》,关伟显的《五禽戏》,俞畅的《挑战》,胡博的《樊于期》、《合力》,李振中《猎归》、《思》,林扬的《先驱魂》、《民族魂》,杜应强的《蓝天丽日》,庄稼的《唐太宗》,李汉仪的《烽火年代》,林彬的《二妹子》,郑觐的《延河摇篮》,林国耀的《孙中山的青年时代》,钟志原的《姑嫂》,黎明的《天地问》,潘绍棠的《先驱者》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城市雕塑方面有潘鹤、梁明诚的《广州解放纪念像》,潘鹤、段积余、段起来的《珠海渔女》,潘鹤等的《和平女神》,潘鹤、段积余、刘保东、关伟显、段起来、曹崇恩的《温泉试水》,潘鹤、梁明诚、胡博的广州中国大酒店壁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珠海烈士陵园浮雕》,李汉仪、郑觐的《洪宣娇》,曹崇恩的《孙中山》等。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在漫画方面,廖冰兄的《自嘲》、《噩梦录》、《肥鸭闲吟图》、《醒犹未醒》、《包公斥奸》等数十幅,陈树斌的《加点油吧…》、《青年特号》、《老九不能走》、《回想》,洪石雄、余少彦的《比赛结果1:10》,徐德志的《让你破费啦》,夏迁的《特区画记》,黄伟强的《西游别录》,曾钺的《文华遗老》,雷祖舜的《父子情深》,江沛扬、徐德志的《深圳特区特写》,江沛扬的《怎么不动》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方面,王肇民的《洋桃》,刘秉礼的《华主席到水乡来》,黄中羊的《儿时的歌》,周锡咣的《鹭》,叶献民的《人康物茂》,田洋的《寒冬》,郭绍纲的《总理与画家》,曾向明的《乡情》,恽圻苍的《夜深》,杨艺的《水乡新村》,区焕礼的《胶林晨曲》,区日东的《新乘客》,叶桂渭的《木歌》,司徒绵的《街市》,陈秀莪的《彭湃》、《归》,李醒滔的《江边》,李醒滔、梁照堂的《天涯初醒》,陈吾的《峪谷涛声》,周铭开的《葵乡之晨》,周树桥的《溯源》,胡国良的《黄菊花》,胡钜湛的《第一代可可》、《鱼水情》,钟安之的《椰子芳香》,黄超的《山寨小店》,曾向明的《蚕茧丰收》等。

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年画方面,陈以雄的《海的女儿》、《龙腾神州》,黄树德的《海上阅兵》,王爱珠的《双喜临门》,区本泉的《龙舟凤艇庆丰年》,叶志强的《喜临门》,江汉城的《祖国亲》,李惠的《同乐丰年》,杨立群的《龙腾神州》,梁铭添的《春山叠翠》,黄泽森的《红荔飘香》,彭达锟的《卖花姑娘》,彭明的《红娘》,熊东海的《华南植物园》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连环画、封面画方面,汤小铭的《鲁迅在广州》、《白马将军》,陈衍宁的《一件小事》,刘惠汉、司徒绵的《海上侦察兵》,刘发良、叶其青的《方腊起义》,陈衍宁、汤小铭的《无产阶级的歌》,陈衍宁、汤集祥等的《笑画》,区锦生的《自梳女》,卢延光的《周穆王时代的“第四代机器人”》、《龙女牧羊》,詹忠效的《吉鸿昌就义前后》、《灿烂的星晨》、《海啸》(插图),汤集祥的《猎狮大王》,梁祥、陈树斌等的《乐叔和虾仔》,何岸的《太空帝国》、《无所适从》、《相思豆》,刘惠汉的《飞上蓝天》,陈文光的《轻狂的苦果》,陈振国的《飘逝的彩球》,苏家芬的《何紫作品选》(插图),梁培龙的《小刺猬盖新房》,司徒绵的《击剑台上的怪客》等。

中国星翁艺苑

  在漆画方面,陈志强的《元宵节》,单德辉的《小径》、《渔村》,蔡克振的《梅梅和樱子》、《芦花鸡》,杜与超的《汛》,苏星的《瑶山金曲》,曾就成的《夜游》,张文的《绣球花》,马文奇的《瓜叶菊》,雷振华的《鸟》(组画),赵瑞椿的《宾馆组画之一》,杨国伟的《牛》等。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壁画方面,李仁杰、李金明、张石培、曾胜发的《山河颂》,王维加的《体育之光》,雷振华的《跳水》等。

中国星翁艺苑

  此外,还有在剪纸方面,林载华的《红军的故事》、《瑞山之夜》。在工艺美术方面,潮安县的“巧手牌”玻璃纱、“双凤朝牡丹”高级台布,潮州市彩瓷总厂的“堆金牡丹花三百件天球瓶”,枫溪陶瓷研究所的“堆雕通花瓶”,东莞烟花炮竹厂的传统烟花等。

中国星翁艺苑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广东美术创作史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