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中国现代的花鸟画(3)

时间:2013-04-16 来源:网络 作者:刘曦林    人浏览
徐悲鸿对古代花鸟画评价最高,因保有写实精神为多,故认为造诣确为古今世界第一位者,首推花鸟,画中最美之品为花鸟,花鸟画是世界艺术园地里,一株特别甜美的果树。所以,他主张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复兴中国画和中国花鸟画。由于他对西画塑形技巧和解剖、透视学的精深把握,对写实与写意取辩证观,以西画体面关系与中国画笔墨相化合描绘马、狮等走兽成绩最佳,在情思和艺术表现层面上已远过郎世宁

    徐悲鸿对古代花鸟画评价最高,因保有写实精神为多,故认为“造诣确为古今世界第一位者,首推花鸟”,“画中最美之品为花鸟”,花鸟画是“世界艺术园地里,一株特别甜美的果树”。所以,他主张“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复兴中国画和中国花鸟画。由于他对西画塑形技巧和解剖、透视学的精深把握,对“写实”与“写意”取辩证观,以西画体面关系与中国画笔墨相化合描绘马、狮等走兽成绩最佳,在情思和艺术表现层面上已远过郎世宁和岭南画派。徐悲鸿将素描的形体观念与花鸟画笔墨相化合,犹如蒋兆和化素描于人物画,李可染化素描于山水画的成就,同时赖于他们分别对中西画研究的深度。如果他们于素描、于笔墨都是俗手,将无以与传统派的变革者相抗衡。 中国星翁艺苑

    如果说徐悲鸿属中体西用,林风眠则有中体西用的水墨花鸟和西体中用的彩墨静物两种样式。其彩墨静物,取西方静物画之构成,是西方现代派的早期表现移植于中国画坛的果子,较之其水墨花鸟一格更倾向于西画体系。他的新贡献是真正将西画的色彩观念引渡到宣纸上来,创立了一种新的形式。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以上融合西画的诸种新体,程度不同地疏离文人花鸟画传统,弱化了书法笔意,是20世纪画坛上最勇敢的创造者,然而总体成就并未超过吴、齐、潘等传统文人画自身体系的变革者群,也许他们还需要时间,况且中西美术也不可能有什么严丝合缝的综合。 华艺美术世界网

    由于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提倡,五六十年代的花鸟画坛并没有出现融合西法的新的代表人物,徐派弟子刘勃舒的马反而弱化了素描痕迹。世纪后期的中青年画家们更倾向于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构成和西方表现派、立体派、抽象派的造型、构成意识之间寻求沟通的可能性,舒传熹、张广、姜宝林、张桂铭、陈家泠等人正致力于使花鸟画进一步趋向现代形态的试探,是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新体。其前途不在于去忙着打倒其他语体,而在于自身体系的完善。潘天寿在论及东西绘画互相吸收时说:“必须加以研究和试验。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和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这也许是所有致力于融合西法的实验者承担的最大风险。前述各种传统变革语体和各种新体至今仍活跃在花鸟画坛上,也许时代的进步正表现于各语体的共处,避免了各种美术革命时期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至于各语体的生命力将不在表面的新旧,而在自身语言规律的把握,自身语言精深的程度,以及这语言所承荷的内美、文思、情趣的深浅多寡。

copyright Artworld.cn

    六 中国星翁艺苑

    花鸟画家的内美及主客观意识,不仅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是否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关系,后者更具花鸟画艺术的特殊性。梁启超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这确与“三界惟心”的佛教思想一脉相承。但从他下文所举的有关花鸟诗句来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同一黄昏也,而一为欢憨,一为愁惨,其境绝异。“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一桃花也,而一为清净,一为爱恋,其境绝异……他的结论虽是“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的唯心学说,但却道出了百、千、亿人感触同一自然必有百、千、亿种“乃至无量数”心境的艺术哲理。在共性意识压倒一切的文化环境里,花鸟画家缺少的正是这种人各为一的心。等而下之者,受那美是客观说的影响,只着意那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唯物主义的原则是未曾违背,失去的却是美的灵魂。我倾心于主客观统一说,更主张由形而下升至形而上,这恐怕是花鸟画避俗的最紧要处。

中国星翁艺苑


    苏东坡言“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与郑板桥所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与白居易所吟“花非花,雾非雾”,与陆放翁所谓“一树梅花一放翁”同理,都是主客观同一,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伟大胸怀在中国诗歌、中国花鸟艺术中的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当今世界,日益显示出大自然的可贵,亲和万物的可贵,纯正的无利欲的自然观和艺术观的可贵,美学意义上的“自然者可为上品之上”的可贵。世界化、一体化化不了中华民族对花鸟艺术的痴情,现代化代替不了手绘的卷轴画,在那素洁的宣纸上,在人们审美的心灵里,千秋万代悄然过,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注:
  copyright Artworld.cn

①刘曦林《二十世纪花鸟画概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3.花鸟(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6月版。 ②前人、今人曾将“写意”、“大写意”作为与工笔画对应的语体概念来使用,实不确。“写意”为美学概念,工笔画亦有写意意识。故将通常所谓“写意”流宗称为“简笔”。参看笔者《向现代形态转换的求索一’89后的中国画》一文注
②.载《文艺研究》1994年第4期。
③《万木草堂藏画目》,上海长兴书局戊午二月(1918年)印行。
④《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⑤《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⑥徐悲鸿引文均见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徐悲鸿艺术文集》。
⑦《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转引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潘天寿谈艺录》第21页。

华艺美术世界网

⑧《自由书·唯心》,载《饮冰室专集》卷二。转引自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以 下梁启超引文同。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中国现代的花鸟画(3)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十万山人绘画美学思想探析

    本文从艺术构思、审美理想以及“诗与画通”的艺术阐释三个方面对十万山人绘画美学思想进行探析。...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