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书画鉴赏 >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十一(2)

时间:2006-02-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后汉武氏祠石室画像石一之十一图,刻有曾参杀人故事,在图的上左角上刻有曾参赞语: 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低,署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 这就是我国绘画上题长款的始祖。此图画曾参母坐在布机上,回头作训示的姿态,曾参在机后跪拜作受训之状。上左角的赞语,是赞曾参。质孝感神,著号来方,为后世所凯式,是说明曾参绝不会有杀人的事实。曾母是一极贤明的母亲,临事不疑,及谗言三至,竟至投杼,足证谗言的凶猛。

 

      后汉武氏祠石室画像石一之十一图,刻有“曾参杀人”故事,在图的上左角上刻有曾参赞语:
                  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低,署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就是我国绘画上题长款的始祖。此图画曾参母坐在布机上,回头作训示的姿态,曾参在机后跪拜作受训之状。上左角的赞语,是赞曾参。“质孝感神,著号来方,为后世所凯式”,是说明曾参绝不会有杀人的事实。曾母是一极贤明的母亲,临事不疑,及谗言三至,竟至投杼,足证谗言的凶猛。故在画幅下部的连线下,加以“谗言三至,慈母投杼”的说明,使这幅画的故事以及构思命意的主题,更为清楚。此种情况,在汉代画像中如武氏词刻石中一之十二的“闵子鶱”,一之十三,“老莱子”,一之十四的“丁兰”,一之十六的“专诸”各图上,均刻有故事说明的文字,与一之十一“曾参杀人”的故事完全相同。明沈灏《画*》说:“题与画,互为注脚”。
我国绘画的画题,铭赞诗文,除了为画面上的注脚以外,尚有与画面有关的记事题语,以记明作画的目的,当时的情况,技法的心得,以及与画幅有关的种种,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黄筌的《珍禽图》,画有珍禽及大小间杂的昆虫,在左下角题有“付子居宝”的一行题字,这也是一个较早的例子。 www.Artworld.cn


      以上就是中国绘画,由画题及签署官爵发展到铭赞诗题,长记短跋的渊源,可说非常长久了。 中国星翁艺苑


      至于在画面上题写作者姓名、作画时间、作画地点等等,究意起于何代,无从洋考。不过绘画从汉代以来,虽有在彩绘壁画上和漆器画中题名、题赞,但都无作者本人的名款,因此无法断定书与画是否为一人所作。现在虽能见到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有名款,但“顾恺之画”四字与箴文的笔法有异,疑为后加;此法是否晋迹,还可以研究。唐张彦元《历代名画记》说: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有《游春白麻纸图》、《鹿图》、《师利像》、《鹣鹤陂泽囹》、《芙蓉蘸鼎图》,并有题、印传于后。 copyright Artworld.cn


      然而张的记载,非常简略,并未说明萧绎所题的,是姓名呢?是铭赞呢?或还是文跋呢?难以清楚。不过他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绘画上的题名盖章,开始于魏晋六朝时代,但是还不很通行。然而六朝以前,所有的画幅,大多何以不题名、盖章呢?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工作者的创作,是专为封建地主阶级应用需要服务的,往往没有创作权。另外,那时的社会,对于绘画,看作百项工艺中的一个门类,画人,就是各项工艺中之一的画艺之工人,为生活而做画艺工罢了。如《周礼?考工记》说:“设色之工,绘画钟、筐、塃。’绘画钟、筐、塃的绘画工作者,就是设色的工人,是一个很显明的例子,到了初唐,还有相同的情况。《历代名画记》说: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太宗与侍臣泛游春范,池中有奇鸟随波容与,上爱玩不已,召侍从之臣歌咏之,急召立本写貌,阁内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青,目瞻坐宾,不胜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 copyright Artworld.cn


      唐代绘画上有作者名款的,只在传为梁令瓒所作的《五星二十八宿图》半卷上、王维的《江山雪霁图》和刁光胤的画册上可以见到。尽管后两者画的真伪有争论,但说明了盛唐以后,画上题姓名的风气渐渐打开。当时的画家为什么要在图画上签题作者姓名或钤盖图章呢?其意义有以下三点: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第一,作者的创作所有权。不论任何画家,当他创作一幅绘画时,由酝酿、布置、下笔而达到完成,不但要用他几十年的学识修养与几十年的技法训练,而且还要运用敏感深入的头脑,丰富深刻的构思,广博画材的收集,复杂生活的体会,以及长短不同的相当时间,身手忘我的劳动等。放他所创作的画幅,应有他的创作所有权,这也是毫无疑义的。放在每件绘画创作完成以后,当然可将作者的姓名,签写在画幅上面,以表示为某画家所创作,使后代的观众,一看到画幅与所题写的姓名,就很清楚地知道是某画家所画。这就是绘画工作者在绘画上的创作所有权,也就是绘画工作者劳动所应获得的成果。然而封建时代与资本主义社会里,极大多数的画家,都以这创作所有权,作为个人流名干古的工具,与现在的观点,有些不同罢了。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第二,欣赏绘画的群众,在欣赏每幅绘画时,也常有知道作者姓名的要求。不论一幅普通画件或是一幅名作,尚未曾题写作者姓名或钤盖图章时,使群众看了,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欠缺。其原因,是观众对于所看的画件发生爱好时,常常会追求这幅画的作者是谁?这种追本求源的情况,是十分合乎情理的。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的“食粮”,享受这些“食粮”的人们,很自然要追怀文艺食粮的生产者。

中国星翁艺苑

      第三,观众为画件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有知道作者姓名的必要。一部分绘画研究者、美术史家或特殊观众为喜欢每幅画件时,进而追求作者的生活、环境、性情、思想以及画材与画幅上的关联等等,作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才能完成美术史家的责任与满足观众欣赏的愿望。这也是绘画的欣赏研究中必然跟随而来的事实。
清钱杜《松壶画忆》说: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华艺美术世界网


      据此可知唐代画家,已渐渐重视绘画上的创作权,但题写姓名恐有得画面上的布置等等。将它藏写在树根石罅之间,以求两全。其次又恐书法写得欠佳,有损画面上的美观,因又发展为题背的办法,以躲避书法不工的弱点。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十一(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墨竹坡石图轴

    《墨竹坡石图》轴,元,高克恭作,纸本,水墨,纵121.6cm,横42.1cm。 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文人墨竹画,是元初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

  • [尘封档案]蒋介石最喜爱的十二幅古画(组图)

    唐人宫乐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48.7 厘米 横 69.5 厘米 本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

  • 历代名家墨兰图欣赏

    《墨兰图》 宋末元初 郑思肖 卷纸本 水墨 25.7*42.4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郑思肖,(1241 -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忆翁,号所南,自...

  • 书画各部位名称

    一件装袖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

  • 张丑与明末书画收藏、赏鉴、著录之风

    ([晋] 陆机 平复帖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草庵如笠拟藏身,向往襄阳宝晋人。箧秘墨皇《平复》古,壁悬《华盖》乙僧神。浣花旧句勤雠定,典午遗文恣讨论。五十潜修心...

  • 哪些书有收藏价值

    哪些书籍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呢?归类而言,约有如下几类: 一、孤本 “物以稀为贵”,稀有到唯一,那当然就是最为珍贵的了。而作为书籍的“孤本”,顾名思义,就是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