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陈琳《溪凫图》轴(无款印),本身不仅有赵孟頫的题字,而且还有赵氏补画的一些花石沙坡。陈是赵的弟子;再黄公望《丹崖玉树图》轴(无款印),本身上有张翥等同时人诗题,有了赵、张的二重保证当然都是信得过的。又高克恭大轴《云横秀岑图》、《春山晴雨图》(二画都无款印),前者有邓文原、李衎二题,后者只有李衎一题。邓、李都是高克恭的朋友,并且又都是鉴赏家,所以我们也能完全相信他们题的二画都是高氏真迹无疑。
copyright Artworld.cn
以上例子最能说明同时代的题跋可以证明一件绘画本身确是真迹,几乎同作者自具名款和所钤印记有同等的作用。一般的经验证明,凡是题跋确实可信,不伪,不是后配,跋者与作者又有密切关系,并且又是善鉴的人,确定画的作者可以大致无误。 中国星翁艺苑
元代以前人对真本与摹本,在跋语中往往不大区分,有时明知是摹本,但题语也和题真迹一样地给予赞扬。如宋初人摹唐阎立本《步辇图》,南宋人摹北宋刘敞书《秋水篇》,前者有北宋人的题跋,后者有宋元人的题跋,但都未提到摹本二字。摹本称为副本,因为它可以保留真迹面貌,以广流传,以水流传,为真本之副,所以前人同真迹一样重视它。我们见到那样的题语时,要仔细推敲,以免误会。其实题跋者倒并非有心骗人,亦不全是糊涂不辨,当时的习尚就是如此。
华艺美术世界网
有些前后或双页相对、书画并重的“合璧”卷册,本来不应当与题跋合论的,然而它在现实中却大量存在,也有真伪、是非问题,所以附在这里一块儿谈谈。如宋人无款印《青山白云图》纨扇一页,对幅有高宗赵构后吴氏书诗二句,书法很像赵构的墨迹,还钤盖“坤卦”印一方。这是一把纨扇的两面,尺寸和绢的质地完全一样,画仿李成、郭熙一派,艺术水平很高。据书传记载,绍兴年间仿李、郭山水的名手有扬土贤、张浃、顾亮、张著、胡舜臣等人,未知此页是否为五人中的某一位所作。因为南宋帝、后题画,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上来看,不论在对画或本身上,都是题当时的院画,如高宗题李唐、马和之,宁宗题马远,杨后题马远、马麟,理宗题马麟等,从没有宁宗以下清人题晋唐五代古画的。以此类推,因此那些无款画,完全可以从对题或本身题字上来断代是比较准确可靠的。《青山白云图》自然也不例外。尽管他们大都不书明为何人所作,我们仍旧可以对比推断,得到一些梗概。 华艺美术世界网
不管是同时代人的题跋或后人的题跋,除了鉴考古书画的真伪是非和夸耀个人如何保护古代文物内容外,有的是对某一作品的技法成就及流派的描写;有的是考证作品的流传过程;有的是考证某篇文章的出处及个别字的含义;有的是考证一幅人物故事画的故事来源和解说;有的是考证书画家的生平传略或书画家与题跋上款人的关系。其书写部位,大都不写在书画作品的本身,手卷写在尾纸或隔水上,轴则写在校边,册则写在副页上。
www.Artworld.cn
3.标题和签 标题和签的作用是标明那件书画的内容,同时也含有鉴定的意味。我们见到的最古的书帖标题墨迹,是唐摹王氏一门书法上那几行,虽不一定就是王方庆书,但应是唐人手迹。西晋陆机《平复帖》前面的旧签,也是唐人所书。宋赵传手书的书画标题,都有着一定的体例,如古书帖,用月白色短小签,金笔书字,贴在卷中黄绢前“隔水”上角贴近书画本身一边;绘画则书在黄绢隔水左上边,用墨题字,比绢签要大一些。偶有例外的,曾见墨题唐摹王羲之《远宦帖》一种。题五代、北宋绘画大都在书画本身上,如南唐王齐翰的《勘书图》等。金完颜景(章宗)字学赵佶,也仿那样的格式用墨题题古今的绘画。明万历年间郭衢阶,有时用金书标题在古书前绢的“隔水”上,如所谓韩滉洗《文苑图》等。郭是仿徽宗内府格式,但字体并不学赵佶。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标题、签都写明了书画作品中作者姓名和作品题目,无法确定作者的则标明时代,但题签人本身的姓名大都不书,约到清中期以后才渐渐书题签人的姓名,越往后才落上下款。标题有各种形式和部位,卷子书在本身前“隔水”绫绢上方,轴子书在校边(与本身齐头),有的先书在另一纸、绢签上,然后再贴在上面所说的地方,还有贴在外边包首上的称为“外签”。有些标签因时代久远,题签人名声很大,因而被后人挪移到了书画的内装上去。 中国星翁艺苑
4.引首 书画手卷前面装一段素笺,名为引首。它的出现很晚,大约要到明代前期。原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卷心子。后来有人就在此纸上题几个大字,也笼统地叫作“引首”。现在见到最早的有明永乐间程南云题夏囗(日永)《上林春雨图》卷,正统间金湜题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引首有题古书画的,也有题同时人的,都可以起一些辅助鉴定的作用。至于元明时期,有些斋、馆匾额,所见如周伯琦小篆书的“西湖草堂堂”、“秀野轩”,李东隶书的“真赏斋”等,后来被移作诗图的引首,却是个例外。题跋、标签、引首、现款对鉴定作品的真伪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完全凭借以上的东西来进行鉴定。因为有些人在题跋或标签时,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错误。何况书画自具有经济价值以来,就不断地有人造假呢!各种各样的伪造的题跋和标签是屡见不鲜的。我们对具体的作品、题跋、标签、引首必须进行具体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这样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少犯或不犯错误。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十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