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拼镶砖画 中国星翁艺苑 江南一带气候湿润,地下潮湿,砖壁绘画很难保存,因此代之以模制的砖雕画;又因画面较大,一砖难以容纳,便用多块砖雕拼合成一幅画,这就是拼镶砖画。它应被视为壁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南朝的拼镶砖画墓,在江苏南京、丹阳一带已发现多座。 华艺美术世界网
拼镶砖画的制作是先绘出画稿,再将画面分解,制出砖用模具,印坯烧成砖后,于墓内拼镶组合为原稿的画面。因为是先分解再组合,拼镶砖画的画面可小拼镶砖画的制作是先绘出画稿,再将画面分解,制出砖用模具,印坯烧成砖后,于墓内拼镶组合为原稿的画面。因为是先分解再组合,拼镶砖画的画面可小可大,最初往往以两三块砖合为一画,后来发展到用一百多块砖拼成一巨幅画面。 中国星翁艺苑 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拼镶砖画作品,发现于江苏南京万寿村附近的一座古墓中,时间为东晋永和四年(348 年)。其中一幅是由两块砖的侧面上下拼合而成,绘出一条向右行走的龙。下面一模是龙的身躯和四肢;上面一模前为伸起的龙颈和龙头,后为上扬而向后伸展的龙尾,居中是隶书榜题“ 龙” 字。其制作过程应是先绘出龙的图像,然后从中横剖成两幅,再分别绘制成砖模。还有一幅画是由三块砖的端面作丁字形镶砌拼成,画面正中是一头猛虎,昂颈蹲坐,回首欲啸,形态威猛,构图简练;画面四角各有一隶书题字,为“ 虎啸丘山”。 中国星翁艺苑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狮子拼镶砖画,江苏丹阳南朝墓出土。 www.Artworld.cn
copyright Artworld.c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拼镶砖画,江苏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 www.Artworld.cn 这两幅拼镶砖画虽然画面较小,用来拼图的砖也不过两三块,却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了解六朝绘画真貌的新窗口。模印的拼镶砖画,突出了线条的运用。不仅龙、虎的主要轮廓以劲健的线条勾勒,连虎体的斑纹以及龙、虎的耳目等细部刻画,也无不靠线条来表示。这些运用纯熟的线条,与中国古代绘画突出运用线条的技法特征相吻合。当拼镶砖画日益向大型多砖拼砌发展,并用以描绘人物形貌后,线条的趣味性更加突出,因此能够比较真实地表现当时绘画的特色。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东晋末至南朝初,拼镶砖画被王公贵族用作装饰墓壁的主要手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其画面已由两三块砖发展到成十上百块砖拼镶而成,有的甚至超过150块砖,拼镶出的画面长度超过2米。目前发掘的带有拼镶砖画的南朝大墓至少有五座,据考古学者考证,这些墓多为南朝齐、陈时的帝王陵墓。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其中,以江苏南京西善桥发现的“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 图保存最为完整,艺术水平也最高。荣启期是春秋时著名的隐士;竹林七贤则是魏晋时期七位著名的文人,他们藐视官场,追求个性自由,常聚在林下饮酒赋诗。此图由两幅画面构成,对称地嵌砌在墓室两壁,每幅长2.4 米,各有四像,像旁均有榜题。一侧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山涛、阮籍和嵇康;另一侧是向秀、刘伶、阮咸和荣启期。各像都是坐姿,其间以树木分隔,因此人像之间没有联系,切割开可以自成一幅。这种分割式的布局,明显地保留着汉画的遗风,但去掉了汉画惯用的边框,而以树木做间隔。同时,树木品种各不相同,或槐,或柳,或银杏等,位置也前后错落,从而避免了构图的呆板。 copyright Artworld.cn 北朝至隋的石棺浮雕和线刻画 中国星翁艺苑
墓室壁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