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论一百年来中国画的两个转型期(2)

时间:2011-03-18 来源:《文艺评论》 作者:李起敏    人浏览
第一转型期中国画的成就 这一时期孕育出的杰出画家们,几乎都成了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挺秀色于冰途,厉贞心于寒道,以创造的智慧使孤独封闭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的艺术实践宣告着中国画强大的包容性和再造的潜力。这一时期产生的画品一方面带有欲辟鸿蒙的愿望,一方面又脱不掉历史的沉重感和前瞻的惶惑。 百年来,在山水画的峰峦叠嶂中耸起四大主峰: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这一时期主要是前三者,

  第一转型期中国画的成就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这一时期孕育出的杰出画家们,几乎都成了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挺秀色于冰途,厉贞心于寒道,以创造的智慧使孤独封闭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们的艺术实践宣告着中国画强大的包容性和再造的潜力。这一时期产生的画品一方面带有欲辟鸿蒙的愿望,一方面又脱不掉历史的沉重感和前瞻的惶惑。

中国星翁艺苑

  百年来,在山水画的峰峦叠嶂中耸起四大主峰: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这一时期主要是前三者,至于后来崛起的李可染,其主要成就还是20世纪下半叶的事;在花鸟画领域的古原上移花接木的有齐白石和潘天寿两位伟大的园工;在人物画领域的沉寂中有徐悲鸿、蒋兆和两位开拓的勇士,在人生的大境界里,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将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使中国的人物画别开生面,成为绘画的主流;深得西方现代主义精髓的有林风眠,林风眠艺术的悲怆、哀婉、沉郁、孤寂的总基调,构成了他的作品中最优美的乐段。林风眠的笔墨深度不是来自文人画“遍观名迹,磨袭浸灌”的功夫,而是得自悟性和对世界艺术的广泛学识的修养。他用在画鹤、鹭和女人的作品上的那些润畅迅疾的线,及其形成的独特境界,为中国画增添了新的样式。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这一时期,综合影响最大的,当推徐悲鸿,他是时代的骄子,是美术领域的一面旗帜。他的学贯中西,他的社会影响,他对新美术教育体系建立的努力,他的改造中国画的主张以及他对写实主义的提倡,无不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中国画的转型的诉求。

华艺美术世界网

  此外,这一时期,还为世纪的下半叶培养造就了许多杰出的画家,群星璀璨,他们整体的画品和画风,汇成了百年来中国画的现代风范。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第一转型期产生的问题与矛盾 copyright Artworld.cn

  这一时期往往把传统绘画和绘画传统混淆起来,传统绘画是过去的,已经形成了的;而后者是一个国家、民族绘画艺术的流向。那些反传统的口号,往往模糊了之间的区别,在开掘新河的时候,把水源也堵塞了。

中国星翁艺苑

  画家们在摆脱旧束缚,接受新思想期间,同在大文化上一样,对有些传统否定得过分了,实际上拒绝了传统为我们造成而遗留给我们的那个世界,它本应作为实在的一个适当的标本和尺度而加以接受。而有些应该否定的传统观念还远未抛弃,有些应该经过批判改造的传统观念未经批判改造就被吸收下来,这必然影响到中国画前进的步伐。问题在于如何对传统文化作整体性的历史反思。也如鲁迅留下的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道路。尽管在价值取向上应该反传统,但在建设现代中国画的实践行为中,又不得不以传统为逻辑起点。这种矛盾及其所引起的困惑迫使画界不断寻找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内在机制。显然,譬如像康有为、陈独秀们“革国画的命”之类口号,作为革命的呐喊,振聋发聩;用之对待美术问题,如卢辅圣所言:“由于缺乏切中肯綮的专业眼光,也缺乏对艺术本体自律性的科学研究”,就难免失据。如此,“一场艺术革新的运动就不可避免地滑落到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轨道上,以至改造中国画价值取向与维护中国画价值原则的两种对立力量,也只能在较低程度上发挥作用。”同时,“五四”思想的实质内容,与他们未能从传统一元论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这种思想模式,成为形式主义地全盘否定传统的重要因素。在我们反思历史的时候,是难以回避的。因为当时从西方接受来的思想的主要传统,基本上都是一元取向的,弥漫西方两千余年的一元论传统,直到当代西方——如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伊赛尔·伯林等才将其引入终生的批判对象。(伯林深信,人类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不仅杂多,并且相互冲突;这些价值无法形成一个高下各有定位的层级体系,也缺乏一个可以共量的尺度。价值冲突不仅在团体之间与个人之间都存在,在各个人的内心也会爆发。因此,即使是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也注定充满着疑惑、将就、矛盾、不安与永远犹豫不定的向往。可是人类无法忍受这种不确定的存在,于是产生了对一元论体系的渴求。其代价是抹杀多元与差异,将某种秩序和价值观强加于社会和心灵。)我们如何对待民族主义从“对外求异”到“对内求同”的暧昧性格呢?在中国,历来“学说的一统局面,只不过是朝政执掌者和固陋的臣僚们的一种愿望,历史的真实情形反是,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倒是一种常态。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学术思想,这种学术思想的存在在理由也就失去了。”多元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儒、道、释三家主流是也。多元总以相互吸收为条件,而历史又表明不仅仅因为各家的保守性阻滞社会发展,还由于传统社会的多元文化制衡形成的表面张力,减缓了社会结构变易和更新的速度;这又是一个悖论。但在艺术上当作别论。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论一百年来中国画的两个转型期(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