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1927) 浙江湖州安吉人,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色,他的作品备受追捧。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copyright Artworld.cn ![]() 五、近现代 孙星阁(1897-1996) 孙星阁,学名维垭,字先坚,号十万山人。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生于广东揭阳榕城。1920年考进上海南方大学,潜心研究周秦诸子之学。后转入国民大学文学系,又受委任艺术主任,很得校长章太炎的器重。 十万山人擅写山水,梅、兰、松、竹,并以“诗书画”三绝响誉当时的上海画坛。十万山人诗画不分,著有《梅花诗草三百首》,可见爱梅程度之深,其笔下的墨梅冰霜傲骨,古峭奇崛。章太炎题孙星阁《梅花册》中提到:“写梅以花冠和尚为开山祖,现世不见。宋代写梅为四君子之一,元代写梅尤盛,盖梅花其品至清,多出高人逸士之作。余不能画,不知君之写梅所宗,此集用笔得梅之古峭,深契于篆,为书为画,当成名作,不待吾文,世有知焉。”。徐枕亚更感叹说:“江梅花发正阳春,十万山人梅化身。” www.Artworld.cn ![]()
十万山人 梅花《瑞气满乾坤》--139X81
![]()
十万山人 梅花《天人合一图》-140X69
《天人合一图》-此图以红梅白梅为题,于佑任题跋名为《国花》。
徐悲鸿(1895-1953) 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星翁艺苑 ![]()
通景梅花图 纸本水墨 1944年 110×125厘米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