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代 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尚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其余多为一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元代绘画在继承庸、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画成为主要题材。 吴镇(1280—1354))元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擅於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写真。 自屈原《渔父》及《庄子》中的渔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后,渔父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魏晋时期,渔父多次出现于山水诗中,到唐宋时期渔父形成被固定下来,成了诗人、作家钟爱的对象。渔父形象大量出现并形成一种风气是在元代。文人都采取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吴镇对渔父最为情有独钟。但吴镇并没有对其主人公做细致刻画,而是尽情的描绘了周边环境。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是辽阔的水面。这种图式,吴镇是以湿笔为之的,有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似乎带领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吴镇巧妙的把渔父安排于水面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形象是模糊的,但给人印象却是深刻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在艺术上他首推文同,再宗苏轼,其墨竹画艺受到李衍、赵孟頫的影响;当元朝重臣高克恭在江南任职时,吴镇曾受到他的指授。吴镇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更可贵的是,吴镇有许多关于画竹的精论,传至今日。 他的墨竹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他对竹子人格化的认识,这是他创作墨竹的原动力; 二、画竹者的心境; 三、墨竹的一些具体技法。 ![]() 墨梅图卷 图上有清人题诗数首,画后有作者书于至正八年(1348)的长题,论述了画梅流派。 作者用意笔画老干发新枝,淡墨勾花点蕊,清气满乾坤,梅树的枝干颇有姿态,粗枝横生,在粗枝的起笔处补上两根竖生的枝条,求得枝干的平衡。笔法粗劲随意,尽得自然生态,上承宋代扬无咎、赵孟坚的笔意,下启元末王冕的墨梅画法。 www.Artworld.cn 王冕(1287年-1359年)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中国星翁艺苑 ![]() 南枝早春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51.4厘米 横52.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 墨梅图 王冕 立轴纸本 墨设色 纵68厘米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www.Artworld.cn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