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4)

时间:2012-05-23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子牛    人浏览
二、元代 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尚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其余多为一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元代绘画在继承庸、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画成为主要题材。 吴镇(12801354))元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
二、元代

       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尚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其余多为一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元代绘画在继承庸、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画成为主要题材。

吴镇(1280—1354))元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词翰,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擅於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写真。

自屈原《渔父》及《庄子》中的渔父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后,渔父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魏晋时期,渔父多次出现于山水诗中,到唐宋时期渔父形成被固定下来,成了诗人、作家钟爱的对象。渔父形象大量出现并形成一种风气是在元代。文人都采取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吴镇对渔父最为情有独钟。但吴镇并没有对其主人公做细致刻画,而是尽情的描绘了周边环境。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是辽阔的水面。这种图式,吴镇是以湿笔为之的,有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似乎带领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吴镇巧妙的把渔父安排于水面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形象是模糊的,但给人印象却是深刻的。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在艺术上他首推文同,再宗苏轼,其墨竹画艺受到李衍、赵孟頫的影响;当元朝重臣高克恭在江南任职时,吴镇曾受到他的指授。吴镇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更可贵的是,吴镇有许多关于画竹的精论,传至今日。
他的墨竹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他对竹子人格化的认识,这是他创作墨竹的原动力;
二、画竹者的心境;
三、墨竹的一些具体技法。

墨梅图卷

墨梅图卷

图上有清人题诗数首,画后有作者书于至正八年(1348)的长题,论述了画梅流派。
作者用意笔画老干发新枝,淡墨勾花点蕊,清气满乾坤,梅树的枝干颇有姿态,粗枝横生,在粗枝的起笔处补上两根竖生的枝条,求得枝干的平衡。笔法粗劲随意,尽得自然生态,上承宋代扬无咎、赵孟坚的笔意,下启元末王冕的墨梅画法。
www.Artworld.cn


王冕(1287年-1359年)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中国星翁艺苑



南枝早春图

南枝早春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51.4厘米 横52.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历代名家画梅

墨梅图 王冕 立轴纸本 墨设色 纵68厘米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www.Artworld.cn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4)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