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法风格

时间:2012-06-30 来源:网络 作者:汤滨    人浏览
董其昌,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乙卯( 1555 年)生,崇祯九年丙子( 1636 年)卒,华亭人(有些书
        董其昌,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生,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卒,华亭人(有些书中记载为上海人),字玄宰,号香光、香光居士、思翁。他出生于封建的官僚家庭,家境优裕,少年时就在私塾和父亲汉儒的传授下学习诗文经典,关于他最初的启蒙老师,据董自述:十八岁时,曾是莫如忠先生的私塾中学习,“荏苒十五年”,直“至岁丙戌”,这十五年的学习对董后来的事业至为重要。
       在学业上,董其昌不愧为“天下俊逸”,有“少负重名”的美誉。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来到了当时王朝的首都北京,因其学识深广,很快被京都士人所重,第二年,董其昌又中进士名榜第二。在以后的官场生涯中,董总是靠某些重要人物的暗助,逐渐度过难关,最好达到南京礼部尚书的显官,太子太保的荣誉头衔,其地位,在中国艺术家中是很少有过的。 华艺美术世界网
董其昌的书法,清逸古雅,风韵独具。他在书法上的造就,与其广博的见识及善收藏的嗜好分不开的。
       就在董其昌中进士后的第二年(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年),他的馆师田一儁的灵柩入闽中,然后告假回到华亭。在那里,他开始大量收集前代名贤字画。据他自述:“辛卯告返里,乃大披吾乡四家泼墨工作。”同时《容台别集》也说他向同里顾正谊、宋旭借画临习,又记载他“与项元汴交善,屡得借临书法之事。
       董其昌的市场是极丰富的。他的《画禅室随笔》记述有:“董北苑征商图、云山画,赵子昂洞庭二图、高山流水图,李营丘著色山图,米元璋云山图,巨然山水图,李将军蜀江图,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宋元人册叶十八幅。”这些画看似与书法无直接关系,但古画历时久远,在画卷上往往有许多诗文跋语,还有画家本人的题款,字迹多出自著名书家之手。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翻阅董其昌的著作,也有不少叙述他见识到的古帖,《画禅室随笔》曾记载他题跋古帖的情况,主要为:“题绛帖一卷后,题娑罗树碑后,黄庭经跋,书褉帖后,题褉帖黄庭各帖后,题云麾将军碑,题颍上褉帖后,题洛神违远各帖后,题群玉堂帖,题献之帖后,书黄庭经后,徐子敬兰亭帖,题王询真迹……跋子敬帖,跋谢庄诗后,跋褉帖小本。”前后共四十种,其中大多是历代流传的最好书法作品,这对于扩大董的眼界,丰富他自身的书法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面对古代大多优秀作品,董其昌在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好题跋的习惯,这除了以上写到的四十多种前代法帖外,还表现他所收藏和所见的其他子画中。《画禅室随笔•评旧画》记述了他在十七种手卷、立轴或册页的绘画中作的题跋,而事实上,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有关他在字画上的题跋远不止这些,如果翻阅郑威先生编著的《董其昌年谱》,就可以发现,董其昌一生的书法,绝大多数存在于他对前人作品的题跋之中,他自己的作品,也常常采取横长卷或类似的形式。因此,笔者认为:从董其昌的题跋中最能看出他的书法特点。 copyright Artworld.cn
       追溯董字的开端,董其昌虽然天资聪惠,却不是从小就善于书法的。他自己讲过这么一件事:“先是吾家仲子伯长,以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袁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发愤临池唉。”说明董曾因为字差,在郡试中屈居第二,他的家侄董原正(字伯长)凭一手好字名列第一,这一打击是他以后发愤学书的重要原因。
       董其昌学习书法的情况,自述为:“余十七岁时学书。”他的书法老师,前人很少关注,董自己也没用明确提出过。《容台集》卷二说他十八岁时在“莫中江先生家塾”读书。莫中江名如忠,是画家莫是龙的父亲,精书法。据董其昌后来所述:“吾乡莫中江方伯,书学右军……其沉着逼古处,当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在以后,董其昌论及书法时,又屡以莫如忠为例,说明董对他的书法是极为推崇的。关于莫如忠书法对董其昌的影响,目前虽没有直接的文字说明,却也可以从董的自述中窥视到,《画禅室随笔•评书法》说:“董其昌见到王羲之《官奴帖》,始知莫如忠书由此而来,对于此帖,董其昌极为重视,可谓胜过其他诸帖,这不可以不说受莫如忠的影响吧! 中国星翁艺苑
       除此,董其昌学习书法的方法与画学一样,主要是从古代的优秀作品中吸取精华。如果查阅有关书籍,就可以得知:董其昌热衷于同一些收藏家交往,以由此来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创作。和他往来的著名收藏家有:苏州韩世能,他是董其昌中进士时的馆师。太仓王锡爵,即以后“四王”画之首王时敏的祖父,这无疑对董其昌在后世的影响起了重大的作用。还有与董其昌为华亭人的陈继儒,也是他毕生的艺术知友。嘉兴项元汴,明末非常显赫的收藏家。另外,有吴延、陈与郊、王世贞、茅元仪、汪宗孝、许国、华察、黄承玄,赵用贤等人,其中韩世能、吴延、陈继儒与董其昌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收藏家,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达官,对董的书法,甚至艺术以外的声誉都有所帮助。从另一面说,董其昌有题跋的癖好,也喜欢题在于他相熟的这些收藏家的藏品之中。

www.Artworld.cn


       在题跋中,应用得最多的当然是行草书,据董认为常是应酬的作品,自言:“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但这种书体也最能代表他的风格。他的行草书,是继学唐代颜真卿、虞世南以后,深入魏晋,这主要是二王法帖,也就是他认为的“唐书不如晋魏,稍去而之锺王”的时期,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又加之他聪惠善学,看来他的书法已很出色了,于是不免趾高气扬,用他自己的画来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喆置之眼角。得意到连当时书法名声最高的文徵明、祝允明都不放在眼里了。当然,不久之后,他就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他在后来总结这一时期的书法时说:“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出,徒守格辙耳。”看来董其昌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有自知之明。他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看到了嘉兴项元汴收藏的众多名帖,“方悟从前妄自标评。”对之,董其昌的心境几乎一落千丈,由极自负到极自愧的情况下,他甚至想焚笔废砚,从此不再致力于书法,但于此同时,他也领略到了自己的眼界正在提高。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在以后收集古帖中,他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宋人的书法,这就是他这就所说的“更二十年学宋人”时期。从时间上推算,由十七岁到看见项氏的收藏,大致也是二十年时间,董其昌自谓学宋人“乃得其解处”
       今人所见的有关董其昌的书法,确实取法宋人最多。董其昌的行草书,分行布白多得自杨凝氏,结字运笔在苏轼、米芾之间,却又不近似苏、米。在历代书法家中,董其昌最为推崇的是米芾,所学最多的也是米芾。
       董其昌自己也认为:“吾尝评米书为宋朝第一。”
       在董其昌一幅名为《仿米南宫山水卷中》,他所敬重的收藏家项元汴的孙子项圣谟曾有这样的跋语:“董宗伯真米南宫后身也,从米仿米家书画者,如高房山、方方壶、沈石田多人未有若宗伯之得其神韵如是卷者矣。”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然而,今人看待董其昌的书法,并不会将他等同于米芾、苏轼、杨凝氏或二王等人的字迹,董其昌的书法还是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他虽然注重于从大量的古帖中吸取精华,却不忘记自己的追求。董其昌的字外修养是同时代人很少能与之比拟的,他除了书法,还是非常出色的画家、鉴定家、收藏家、禅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这些众多修养集中表现在艺术作品的“韵味”里,从而在观赏情趣中突出他自己的特点。
       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董是位博取广收的书家,而且见识多,体会也一定是深刻的,就像是对于绘画,他总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学习,不管是处于不同的朝代,董其昌的字用笔圆转,这同他年轻时学习虞世南的书法不无关系,在具体书写时,他主张“须提得起笔,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说明董书是很注重法度的,然而董其昌在书法中最注重的还是“韵味”感,他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古人。”书法自魏晋以来,一般强调的只是用笔的变化,而董其昌却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绘画之中,目前传世的有关董其昌的书法,字中多夹以淡墨,说明董故意将画的因素来丰富他的书法,从而使他的字更立体多变且具有韵味感。再则说,董书独具风韵也与题跋紧密相关,董其昌的题跋常写在前人作品、绘画和他人的诗文题记之中,这样的字,不仅要考虑到书法本身的艺术性,还要考虑到它与绘画和他人题跋的协调性,且所题尺幅有限,内容往往是供人赏阅的诗文,这就决定了所书字迹韵味的重要性。作为鉴赏家、收藏家,具有多方面修养的董其昌也正适宜于写出这样书迹。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粗看董其昌的书法,似乎形式较散而不统一,董自述:“书开当以黄庭、怀素为宗,不可得则宗女箴。行书以米元章、颜鲁公为宗。草书以十七帖为宗。”体现了他学书的思想,从他写的多种书体看,也正是如此。但不管董其昌的哪种字体或临写的古帖,今人都可以一眼断定,而不会错认为他人所作,这主要是因为董其昌所特有的疏旷、恬淡的韵味,将其各种字体统一于一身了,这种韵味是难以刻意求得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董的字外修养是异常高深的。
       关于书法作品的“韵味”感,其实是一种较好的格调,它属于审美趣味方面的,它与技法有关联但也并不完全靠技法来表现,它能让书家们感知得到,笔者认为:在审趣味上变更同样也能使得某一书风的特点较为显著。这就使得董其昌虽有崇古的一面却同时也是个强调自身个性的书家,他曾说:“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坠恶道。”又说:“吾书无所不临仿。”但他强调说:“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在他的一幅行书《雪赋卷》里,董其昌有这样的跋语:“客有持赵文敏《雪赋》见视者……遂自书一篇,意欲与异趣,令人望而知为吾家书也。”这些都表明了他独立的看法。
中国星翁艺苑

       总之,董其昌的书法能广学前代的名迹,在看似平淡、天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个性,这是很难的,这种追求也是很高深的,令人能一眼看出董字,说明其特点也是强烈的,董能做到这一点,也由他特殊的条件和地位所决定。董其昌身居显官,声望卓著,他的字画就连当时的皇帝额很器重,他所占据的土地据《民抄董宦事实》记载,有“膏腴万顷”,真可谓惊人,所以他才有能力收购和见到前代众多的名迹,并用来丰富自己的字画,在书画史上,像董其昌这样全面的人物以前只有米芾和赵孟頫,后来也很少有人能赶上他的。
       说到董其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他自己也是很自负的,早年他临学锺、王时,董就不把比他略早且享有盛名的文徵明、祝允明放在眼里了,他评文徵明的字:“尽态极妍则有之,得神髓,概乎未有闻也。”他说:“余书则并去诸君子而自快,不欲争也,以待知书者品之。”董其昌不愿对自己的书法作评判并不是自谦,他说留待后人评定,是因为不想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董其昌有这样的话:“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董其昌一生最乐意的就是将自己与赵孟頫并论,曾说:“吾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疏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似输一筹。”看来董其昌并不将自己置于赵孟頫之下。但这些话也是很实在的,后人也爱将他与赵想并论,在他死后,被追谥为“文敏”的称号,和赵孟頫的谥号一致,也一定有这种因素吧!

copyright Artworld.cn


       董其昌的影响极大,他在当时就有艺坛盟主的地位,有人对他说:“公赝书满海内。”伪造董其昌的字无法计量,可见学董字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了。
       但董其昌的真正影响还是入清以后的事,特别是清代康熙时期,皇帝于1705年南巡,亲自来到了董生前的故居,为董家祠堂题“芝英云气”四字,董的声誉日益卓著了。同时,正在盛行的“四王”画派主要也遵循董其昌的思想和审美准则,这也直接关系到了对董字的重视。一时学董字的名家辈出,如:沈荃、刘墉、王文治最为卓著。张照与董其昌同为华亭人,学董字,书名显赫一时,被人视作规范,在官方也有馆阁体之首的称誉。刘墉为山东人,学董字而能浑厚。王文治为江苏丹徒人,他学董字正巧与刘墉相反,刘墉以力胜,王文治以韵胜,刘墉笔墨浓重,王文治淡雅清真,可谓各得其所。更何况三人都是显要人物,其官品并不次于董其昌,刘官至东阁大学士,即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学识渊博,深为当时的读书人敬重。因而,清初的书坛上,三人的声名极大,也可以说,董其昌的书法在当时受人重视,这一风气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北碑之风兴起,董字的影响才逐渐转弱。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法风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