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十万山人绘画美学思想探析(2)

时间:2013-04-12 来源: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欧俊勇    人浏览
2 浑逸十万山人的审美理想 十万山人的画论体系中,浑逸的风格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也是其审美理想。浑逸的艺术境界是笔墨形式和艺术形象的完美的浑融。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极高的要求。其实,逸一直是中国文人艺术家不断追求的境界。宋黄休复把它定为崇高的地位[10],是对逸的又一次推崇,他认为逸是传神言志,是摆脱艺术之规矩,并超于技艺之上,无拘无束,不拘泥于笔墨的限制。 浑逸的境界是笔墨所表现的意象体现出

2  浑逸——十万山人的审美理想 中国星翁艺苑

        十万山人的画论体系中,“浑逸”的风格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也是其审美理想。“浑逸”的艺术境界是笔墨形式和艺术形象的完美的浑融。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极高的要求。其实,“逸”一直是中国文人艺术家不断追求的境界。宋黄休复把它定为崇高的地位[10],是对“逸”的又一次推崇,他认为“逸”是传神言志,是摆脱艺术之规矩,并超于技艺之上,无拘无束,不拘泥于笔墨的限制。
“浑逸”的境界是笔墨所表现的意象体现出来的。布颜图认为:“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11]笔墨是营造意境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语言,但笔墨技巧只是一种媒介而非终极目的,所以不能受笔墨所拘。对此,十万山人在《三衡三五语》中做了精辟的论述:“写画先论笔墨,后论逸气,若无笔墨,何有逸气。初学画,先结构求形似,进而求工,工而求巧,巧而求化,化而求浑,再由浑沦而造化,方可论逸气。”[1]11因此,他提出了“浑逸”的艺术主张,强调画家表现的具象形式和作者主观情感及审美意趣的结合必须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意境相融。当然,十万山人没有忽视笔墨法技巧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www.Artworld.c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 墨浑而静,格高而逸。[1]7
  • 画有五隐,五隐者:墨隐则浑,笔隐则温,神隐则恬,气隐则静,骨隐则致。五隐备,逸韵自溢。[1]7
  • 摹古者:古人学画,光事模仿,一点、二画、其浓、其淡、其焦、其湿、其骨、其气、其雄浑、其遒劲、其神、其逸,能于一一传出。[1]14
  • 古人论坛,尽在笔墨,……笔工见骨,墨妙传神。神骨互用,造化灵空,别有境界。[1]17
  • 用笔用墨,工力之外,其机之微,其神之妙,明道自得,神通自会。[1]18

    华艺美术世界网


     

         可见,十万山人在强调笔墨语言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始终是将其放在有笔墨所表达“浑逸”意境中来讨论的:笔墨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以取得形神兼备,逸气自生的艺术效果。正如石涛所说:“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12]

  华艺美术世界网

十万山人孙星阁《数点寒香》梅花-139X80 局部

十万山人孙星阁《数点寒香》梅花-139X80 局部

十万山人孙星阁《数点寒香》梅花-139X80

十万山人孙星阁《数点寒香》梅花-139X80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但是,“浑逸”又不为一切形式规矩所拘,他认为绘画时要“笔墨天成妙体”,奔放不羁,无古无今,无笔无墨,无规无矩,凭兴挥洒,做到“写画划在划外,点在点外,化工夫于神妙。笔在笔外,意在意外,象在象外。”[1]18当然,十万山人十分强调个性笔墨的运用:“画者象也,笔者气也。气象得而后有真山水。”[1]15同时,他在画论中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提出:“余多用水墨,浑源见神。盖用焦见骨易,用水见骨难,学者不可不知也。”[1]18以焦墨求骨力历来是中国画的共识,十万山人却能突破传统,用水求骨力,这一点显然是对传统技法的巨大贡献,和黄宾虹在20世纪20年代的变法颇为相似,同样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浑逸”的美学意蕴是作者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从创作过程看,“意在笔先”,艺术家必须先着重于艺术构思——“意”。明人恽向说:“画以意为主,意至而气韵出焉。”[13]清人沈宗骞说:“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14]“意”是作者艺术构思的体现,如若不当,也就无法产生“逸品”。因此,十万山人对“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意”必须要表现画家强烈的个性,也即是十万山人所强调“逸气”。十万山人继承了倪云林在《题白画墨竹》中说的“聊以写胸中逸气耳”的论述,提出了“浑化阴阳”、“写胸中逸气”的美学概念来表达自己对“逸气”的理解。他认为画家须有“逸气”,才能有“逸品”的产生。“逸气”是不入俗流、不入时趋的,须“用笔浑厚,更进逸品神妙,游目骋怀,心旷神怡,胸有逸气”。这一点和傅抱石强调的绘画须“充分表现个性”的论述是一致的[8]13。其次,“意”必须要蕴含画家对宇宙人生的评价。显然,这个论述带有哲理的意味。十万山人说:“若夫画,精神之背影,有仁人之心,而后乃有奇逸之笔。”又说:“功夫则属于物物,奇逸则归于造化。”[1]22又说:“形之于象,象之于心,心之于画,画之于天地大自然之美,精神陶养。”[1]22这里,“意”是艺术家亲身的社会实践和人生体验的提炼,也是其审美趣味的体现。十万山人把这种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所体现的美学意蕴视为“浑逸”的审美范畴。 copyright Artworld.cn

         十万山人对浑逸的论述中还用一个“气韵”来概括它。他说:“古人谓画山水有六法……气韵生动者:谓有逸气也” [1]13,在十万山人的理解中,传统六法是具有其独特内涵的,传韵比传神更进一步。这“韵”是“写画划在划外,点在点外,化工夫于神妙。笔在笔外,意在意外,象在象外” [1]18。他说:“上画不画,而非以其规矩谨严,精彩生动,与物传神而已也,又非以其笔力遒健,落墨潇洒而已也……笔与心应,心与物应,心运焉,笔形焉,油然造化” [1]15,这一思想显然受到道家美学的影响,“浑逸”是意境中笔墨、心、物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十万山人绘画美学思想探析(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十万山人绘画美学思想探析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本文从艺术构思、审美理想以及“诗书与画通”的艺术阐释三个方面对十万山...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